您好,今天小华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各科应试技巧语文高考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各科应试技巧语文高考 高考语文应用题答题技巧
各科应试技巧语文高考 高考语文应用题答题技巧
各科应试技巧语文高考 高考语文应用题答题技巧
1、7、做完答卷以后,不要急于交卷,只要时间允许,就应对试卷一题一题地检查,一步一步地验证,要着重检查有无,是否切题,有无笔误,做到有漏必补,有错必纠。
2、高三学生需要明白,在短短的时间里看许多题,自然不会很细,而轻易地更改常会把本来做过的题改错。
3、(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6、七、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典型题实战兵法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7、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8、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9、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彩的方面的区别。
10、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11、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入手,着重体会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12、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13、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14、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15、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现实。
16、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17、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18、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人称;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19、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20、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2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2、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