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小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巴甫洛夫解释异常心理的依据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巴甫洛夫解释异常心理的依据 巴甫洛夫异常心理研究途径
巴甫洛夫解释异常心理的依据 巴甫洛夫异常心理研究途径
1、就是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做了一个相当的实验,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餵食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一开始是摇铃,后来还包括吹口哨、使用节拍器、敲击音叉、开灯…… 等等),连续了几次之后,他试了一次摇铃但不餵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口水,而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於「响」是不会有反应的。
2、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后,将「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
3、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将的讯号传到神经和大脑,神经和大脑作出反应而来的。
4、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
5、一个是中性,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
6、这是条件(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
7、第二个是无条件(UCS)。
8、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
9、对于无条件的唾液分泌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应(UCR)。
10、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条件反射之前就会发生的反应。
11、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CR),即没有肉,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
12、当两个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
13、通常,无条件紧跟着条件出现。
14、条件和无条件相随出现数次后,条件就逐渐引起唾液分泌。
15、这时,动物就有了条件反应。
16、一度中性的条件(铃响)现在单独出现即可引起唾液分泌。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