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对学校育人的重要性论文
校园文化对学校育人的重要性论文
学校文化包括哪些成分 学校文化包括什么
学校文化包括哪些成分 学校文化包括什么
学校文化精神应该是一种鲜明的文化呈现,它时刻提醒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让人们领悟学校前进的目标与方向,接受文化蕴含的种种要求,从而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和动力,成为一种“看不见的准则规定”和“不成文的组织方针”。 当代学校价值观最突出的特征是“以人为中心”,以爱护人、关心人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导向。学校能否提供一个适合人的发展的良好环境,能否给人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这是衡量一个学校或优或劣、或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志。21世纪的真正财富,将越来越表现为人通过主体本质力量的发挥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支配。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注意师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家的团队精神,在互动、碰撞、交流中揭示诚信的思想,提升情感体验的智慧,推动大家产生自觉的意识和自觉的行为,实现“把自己的脑袋交给学校”的文化信念。 摘要: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管理者管理学校的重要内容,是学校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就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提高学校育人水平,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见解。
关键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之四词:
校园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这是《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我们明确指出的学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那么,在具体工作中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呢?
一、加强校园“硬行动研究法,是指有、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件”建设,建设学校物质文化
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成分诸如校园地理环境、建筑格局、雕塑、一草一木、活动场所、餐厅宿舍、校徽等都是硬件,都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它所营造出来的氛围对学生的薰陶是很深刻的。建设校园物质文化需要投资,因此,往往就因为资金问题制约了校园的硬件建设。就拿校园地理环境来说,校园地理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把校园置于一个什么样的外部大环境中,学校将受到什么样的外界影响。有些学校为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不惜投巨资重选新址,进而搞规划搞搬迁,这就是对教育的负责。如近年来,有好多的学校因为城市的规划、村街的建设而身陷商业气息浓厚的闹市,学校担心学生的身心受到不良影响而不得不搬迁,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学校也可以不花钱搞建设,如师生动手搞绿化,有书法绘画特长的师生装点校园墙壁、制作宣传栏,等等。走进有的学校大门便可以见到教室前的栏杆上、教楼、办公楼、试验楼的走廊上,会议室的墙壁上挂着富有学校特色的办学思想或者科学家或者英雄人物的`图像和他们的名言警句,都是学校师生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二、加强学校人文管理,建设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准绳,是学校管理师生,实现教育任务目标的保障。因此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制定的制度应是大政方针的延续,是学校自我管理的实际需求,应该反映学校整体的意志。因此,制度的制定,要求程序合法,内容全面,可作性强,不能因为不好作而“曲高和寡”。对制度的执行力也是一种文化,制度的执行最重要,否则,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是一纸空文。有一个学校,由于管理不善,换了,新并没有像别人认为的那样为学校“动大手术”,仅仅是严格执行了原有的学校各项制度,结果,学校照样成为一个先进单位。
三、以多项活动为载体,建设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
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念的形成阶段,健康的校园文化最终能使外在的教育自然内化成学生的品质,使学生形成善良的价值观和健康的道德观,在此过程中,校园精神文化的薰陶,尤为重要。在校园里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接受传统,规划人生,丰富阅历,提高素养,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如写作、社交、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些学校在育人方面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忽视了美育、德育,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文化素养低、实践能力等不良后果,这样的学校的精神文化层次低,育人水平也是不高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有很多,如文明学生与三好学生的评比、校园标语与校歌歌词的征集、校园广播、卫生环保活动、爱心募捐、校刊校报、学习园地、书画与作文比赛、发明竞赛、演讲比赛、兴趣小组、艺术节、运动会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够在环境氛围的激发下自主参与校园文化的各方面活动。通过教师诱导、互动合作等过程,培养出稳定的兴趣和的品质。开展校园文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进而化的过程广大教职工对活动的参与,包括其自身,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对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系起着导向作用。有些学校拥有教师,省级骨干教师,也有的学校培养出了的人才,取得了不同的荣誉,这都是学校的精神财富,对提升学校的地位,提升学校育人水平,都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虽是依附和从属于大文化的一种亚文化现象,有其局限性,但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大环境的影响。校园文化能够创造出一个个小环境,通过规范学校成员的思想行为,赋予学校活力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整个大文化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提高学校育人水平,结出素质教育成熟之果。
参考文献:
[1]徐艳,张霁舒.以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式方法微探[J].才智,2016,(32).
[2]金静.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亚太教育,2016,(36).
[3]田媛.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导向的大学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6,(12).
;
谈谈学校文化环境的含义及如何推进学校的文化环境建设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核心评价指标及说明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校文化的子文化。它是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所构成的潜在的育人存在方式。学校环境文化包括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和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主要指以静态的物质形态方式存在的景观文化,是隐藏在学校物质表象中的精神内核,是通过校园的物质层面呈现出的文化和教育要素。具体地说,它是包括校舍建筑、场地设备、花草树木等各方面设施综合而成的文化的要素,是看得见、摸得到的显性文化,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主要指学期积淀而形成的非景观文化,是学校教育理想、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魅力的集中体现。具体地说,它是包括学校的教风学风、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等所蕴含的文化内质,是看不见、但感受得到的隐性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总之,学校环境文化既有硬环境文化,又有软环境文化;既有视角文化,又有感觉文化;既有显性文化,又有隐性文化。但无论是哪一类文化形态,从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角度衡量,总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承载着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理想追求,内涵是十分深厚的。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学校环境文化相对其他文化而言,有其独特的功能。
一是育人功能。育人有多种途径,如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等,而环境具备文化因素后,就自然产生出育人功能,即环境育人。具体地说,一所学校如果具备优雅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纯正的校风学风、浓郁的古韵今风、醉人的翰墨书香、浓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必定会对师生产生熏陶、感染和互相激励作用。因此,良好的学校环境会寓8 在这样学校里学习读书,你觉得心里很舒畅,很快乐 1 3 5 7 8 9 10精神激励于潜移默化之中,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微妙效应。
二是融合功能。学校环境形成一种文化形态后,多少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特别是人文环境,总蕴藏着许多潜在的“和合”因素,蕴含着一种学校精神和共同价值观。这不但对师生产生约束、调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师生产生一种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师生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促使师生结成命运共同体。
三是怡情功能。学校环境赋予“文”的因素后,就会形成高品位的境界,显示出艺术的魅力。特别是自然景观,无论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能带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如果学校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景,师生置身其中,便会忘乎一切疲劳和烦恼,心情十分舒畅,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古人云: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
校园文化的评价有哪些指标
个案研究就是广泛搜集个例的资料,了解个例现状及发展历程,对单一研究对象的典型特征进行深入而缜密的全面研究分析,确定问题症结,进而提出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通常也被称为个案法、案例研究法。“文化”概念的内涵,百家百说,不同视角,向来有不同的界定。有人统计1871至1951的80年里,关于“文化”的定义就有164条之多。就“文化”而谈“文化”不是我校课题研究的目的,我们研究的方向是实施和实践,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再发展。因此从“为我所用”的角度出发,我们不更多地讨论“文化”的丰富的内涵,而是从我校发展需要为起点,比较准确地界定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并以我们自己设定的核心指标,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效加以考量,使我们每一个阶段的的实践研究成效有统一对照的指标参数。
12 对我校学生整体自觉自律程度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我校《在理念指导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时对 “校园文化”界定,有这样一段话:“学校文化是文化的亚文化,当然应体现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和谐校园文化要充分体现和践行和谐的主流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指要形成以尊重为核心的充满与纪律、公平与正义、诚信与友爱、沟通与理解、竞争与合作、成功与分享、活力与快乐的促进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和学校发展体现和谐文化的校园文化”。
ESD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尊重”,“尊重”也是构建和谐的前提;“文化”在汉语中有“人文教化”的含义。因此,我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评价指标就是要突出“尊重”与“育人”的核心。评价指标分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由三项二级指标组成,形成评价体系。
一、物质文化建设评价的核心是“尊重环境,突出育人功能”;
二级指标:
(一)自然环境
1、物化环境及教育硬件资源(学校周边环境、建筑、运动场地、活动空间、绿化美化净化、布局等及相关的、安全性;教室设施、图书阅览场所、专业教室配置、教学设施、实验设施、校园网及多媒体等及相关)。
(二)人文环境
2、文化氛围(学校各种文化宣传平台使用及成效、学生团队和社团活动、教师团工会活动成效等)。
3、环境育人创新性(创新环境育人方式、方法,效果明显)。
二、制度文化建设评价的核心是“尊重人格,推进人性化管理”;
二级指标:
4、依法治校,校务公开(坚持按教育法律法规治校、学校规章制度完整健全并执行有力、有较为完整的校务公开的程序,涉及师生利益的财政收支、重大决策等事情公开透明等)。
5、人性化管理(重过程管理、体现以人为本)。
6、自觉自律(遵纪守法、师生自律、蔚成风气)。
三、行为文化建设评价的核心是“尊重他人,促进和谐文明”;
二级指标:
7、文明习惯(行为得体,谈吐文明,遵守现代道德规范)。
8、求实进取(师生中学习成风气,学习成为师生持续发展内驱力;务本求真,在工作和学习中研究,研究和实践成为工作或学习方式)。
9、团队精神(形成与纪律、公平与正义、诚信与友爱、尊重与理解、竞争与合作、成功与分享、活力与快乐班风校风)。
四、精神文化建设评价的核心是“尊重历史,凝聚团队精神”。
二级指标:
10、历史传承(继承我校优良传统,发扬“二中人”精神)。
11、学校MVVS认同程度(认同学校使命、价值观、共同愿景和核心战略)。
12、团队归属感(校荣我荣,实现自我价值,我与学校同发展)。
参与评价的是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四类群体,设计出这适合四类群体的问卷,采用定期问卷调查方式了解这四类群体或其代表对学校现状的满意度。问卷各题赋分为1、3、5、7、8、9、10七个等级,由不满意到十分满意。参与评价者按自认为满意度打出该项目的相应数值。
每项所的数值与成效应成正比关系。
(参考2007《教育》第五期p11页,浙江教科院方展画、王健敏《和谐校园:教育的新追求》)
2007.12.14
[附件:干部、教师、学生、家长满意度评价单]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之一
——学校干部的满意度
序 号 测 评 项 目 评价赋分 小计
满意度由低到高
一物质文化 1 1 校园物化环境体现的教育意义 1 3 5 7 8 9 10
2 对教育教学设施配置及后勤服务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2 3 学校展板、学生电视台、广播、校刊、校园网等宣传平台对主流文化宣传成效 1 3 5 7 8 9 10
4 对学生的团队、社团活动,教师的团工活动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3 5 对学校教育资源挖潜现状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6 对学校创新环境育人现状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二制度文化 4 7 对学校依法治校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8 对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5 9 对学校人性化管理措施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10 对学校实施重过程的评价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6 11 对教师自觉自律程度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三行为文化 7 13 对教师整体的文明习惯程度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14 对学生整体的文明习惯程度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8 15 对教师整体学习研究工作状态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16 对学生整体学习、实践状态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9 17 对教师队伍整体团队精神体现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18 对学生整体团队精神体现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四精神文化 10 19 对“二中人”、“二中精神”认同程度 1 3 5 7 8 9 10
11 21 学校的MVVS体现了现代二中人的精神 1 3 5 7 8 9 10
22 学校现在制定的MVVS符合和谐建设的时代需要 1 3 5 7 8 9 10
12 23 学校能为我个人的愿景的实现提供良好发展平台 1 3 5 7 8 9 10
注:MVVS指:学校使命(M)—为了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幸福;学校的价值观(V)—尊重、、创新;学校的愿景(V)—让进入我们的学校成为无悔的选择;学校的战略(S)—提高教育伙伴对我们学校办学水平的满意度。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之二
——学校教师的满意度
序 号 测 评 项 目 评价赋分 小计
满意度由低到高
一物质文化 1 1 在原有基础上,现在校园物化环境体现的教育意义的程度 1 3 5 7 8 9 10
2 对教育教学设施配置及后勤服务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2 3 学校展板、学生电视台、广播、校刊、校园网等宣传平台对主流文化宣传成效 1 3 5 7 8 9 10
4 对学生的团队、社团活动,教师的团工活动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6 你认为我校环境育人的特色突出吗?你对我校环境育人特色的满意度 140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3 5 7 8 9 10
二制度文化 4 7 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8 对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5 9 对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开展教师发展活动、推进骨干教师成长等人性化管理措施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10 对学校实施工作业绩重过程的动态综合评价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6 11 对我校干部、教师队伍整体自觉自律程度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12 对学生自觉自律程度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三行为文化 7 13 对我校干部、教师整体的文明行为、文明习惯的现状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14 对学生整体的文明行为、文明习惯的现状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8 15 对教师学习研究工作的条件、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16 对学生学习、实践的条件、氛围、状态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9 17 对教师队伍中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体现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18 对学生整体中积极进取、团结友爱、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体现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四精神文化 10 19 对“二中人”、“二中精神”认同程度 1 3 5 7 8 9 10
11 21 学校的MVVS体现了现代二中人的精神 1 3 5 7 8 9 10
22 学校现在制定的MVVS符合和谐建设的时代需要 1 3 5 7 8 9 10
12 23 学校能为我个人的愿景的实现提供良好发展平台 1 3 5 7 8 9 10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之三
——学校学生的满意度
序 号 测 评 项 目 评价赋分 小计
满意度由低到高
一物质文化 1 1 我觉得我们的校园的环境能体现时代的教育意义 1 3 5 7 8 9 10
2 我觉得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能满足我们学习的需要,学校二线和后勤的老师对我们态度很好 1 3 5 7 8 9 10
2 3 展板、学生电视台、广播、校刊、校园网等学校宣传平台的信息,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且有教育意义 1 3 5 7 8 9 10
4 学生的、团、队和社团活动、课外小组活动、综合实践等活动内容丰富,我喜欢 1 3 5 7 8 9 10
3 5 我觉得学校凡是能发掘的场所的用心安排,都能体现一定教育的意义 1 3 5 7 8 9 10
6 对学校环境育人的工作挺有成效,也具有一定特色 1 3 5 7 8 9 10
二制度文化 4 7 我认为学校是依法办学的,依法设置课程,学校的工作都是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办事的 1 3 5 7 8 9 10
5 9 学校管理制度严格,措施有力,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1 3 5 7 8 9 10
10 学校对我们实施重过程的多元化综合评价,有利于我们的个性发展 1 3 5 7 8 9 10
6 11 我所认识的学校老师都是自觉自律,没有发现他们有违反学校纪律要求的 1 3 5 7 8 9 10
12 我喜欢我的班集体,我的同学很少违反校规校纪 1 3 5 7 8 9 10
三行为文化 7 13 我喜欢担任我班的任课教师们,我觉得他们的行为举止都很文明可敬 1 3 5 7 8 9 10
14 我觉得我的大多同学的举止言行、生活习惯是很文明的 1 3 5 7 8 9 10
8 15 我的老师都很可亲,有事我愿意找老师谈,老师总是能帮我解决问题 1 3 5 7 8 9 10
16 对我们的学习、实践的设施条件、环境氛围、学习集体我都很满意 1 3 5 7 8 9 10
9 17 我校的老师人人都是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可亲可敬 1 3 5 7 8 9 10
18 我们班同学都很团结,互相帮助,班里风气很正 1 3 5 7 8 9 10
四精神文化 10 19 我们应该具有“校荣我荣”的意识 1 3 5 7 8 9 10
20 我们继承了艰苦奋斗,不甘人后的“二中人”的精神 1 3 5 7 8 9 10
11 21 我赞同学校提出的“尊重、、创新”的价值观 1 3 5 7 8 9 10
22 我校制定的“为了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的学校使命符合和谐建设的时代需要 1 3 5 7 8 9 10
12 23 学校能为我实现个人的理想奠定良好基础,为我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1 3 5 7 8 9 10
——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序 号 测 评 项 目 评价赋分 小计
满意度由低到高
一物质文化 1 1 我觉得二中的校园的环境具有时代的教育意义 1 3 5 7 8 9 10
2 我觉得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校对这些设施的管理到位 1 3 5 7 8 9 10
2 3 学校的展板、电视广播、校园网等文化宣传工作做得很好 1 3 5 7 8 9 10
4 学校的学生的、团、队和社团活动、课外小组活动、综合实践等活动内容丰富 1 3 5 7 8 9 10
3 5 我觉得学校凡是能发掘的场所,都能用心安排,体现一定教育的意义 1 3 5 7 8 9 10
6 学校环境育人的工作挺有成效,具有一定特色 1 3 5 7 8 9 10
二制度文化 4 7 我认为学校是依法办学的,依法设置课程,学校的工作都是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办事的 1 3 5 7 8 9 10
8 在这样学校里学习读书,我的孩子觉得心里很舒畅,很快乐 1 3 5 7 8 9 10
5 9 学校管理制度严格,措施有力,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1 3 5 7 8 9 10
10 学校对我们实施重过程的多元化综合评价,有利于我们的个性发展 1 3 5 7 8 9 10
6 11 我所认识的学校老师都是自觉自律,没有发现他们有违反学校纪律要求的 1 3 5 7 8 9 10
12 我的孩子喜欢他的班集体,班上的同学很少违反校规校纪,班风正 1 3 5 7 8 9 10
三行为文化 7 13 我喜欢担任我孩子班的任课教师们,我觉得他们的行为举止都很文明可敬 1 3 5 7 8 9 10
14 我觉得我孩子班里的大多同学的举止言行、生活习惯是很文明的 1 3 5 7 8 9 10
8 15 孩子的老师都很可亲,有事我愿意找老师谈,老师总是能帮我解决问题 1 3 5 7 8 9 10
16 对我孩子的学习、实践的设施条件、环境氛围、学习集体我都很满意 1 3 5 7 8 9 10
9 17 我孩子的任课教师,人人都是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可亲可敬 1 3 5 7 8 9 10
18 我孩子班里的同学都很团结,互相帮助,师生关系融洽 1 3 5 7 8 9 10
四精神文化 10 19 我为孩子能成为二中的学生而自豪 1 3 5 7 8 9 10
20 我们认为学校继承了艰苦奋斗,不甘人后的老二中的传统 1 3 5 7 8 9 10
11 21 我赞同学校提出的“尊重、、创新”的价值观 1 3 5 7 8 9 10
22 我对丰台二中的办学水平现状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
12 23 学校为我孩子实现个人的理想奠定良好基础,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1 3 5 7 8 9 10
24 我认为师生都很喜欢在学校这样的集体生活、学习、工作 1 3 5 7 8 9 10
(一)自然环境
1、物化环境及教育硬件资源(学校周边环境、建筑、运动场地、活动空间、绿化美化净化、布局等及相关的、安全性;教室设施、图书阅览场所、专业教室配置、教学设施、实验设施、校园网及多媒体等及相关)。
(二)人文环境
2、文化氛围(学校各种文化宣传平台使用及成效、学生团队和社团活动、教师团工会活动成效等)。
3、环境育人创新性(创新环境育人方式、方法,效果明显)。
“尊重”也是构建和谐的前提;“文化”在汉语中有“人文教化”的含义。因此,我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评价指标就是要突出“尊重”与“育人”的核心。评价指标分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由三项二级指标组成,形成评价体系。
要从精神、学校建设、特有的传统去纵观
文化
学校规则
把邮箱给我,我给你发几篇文章过去。合适的赏分啊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之树
39新课改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之树,学校文化精神是这颗生命之树上开出的鲜花和结出的硕果。只要我们把文化的建设扎根于传统和现实的土壤,用自己的美德和智慧精心浇灌和栽培这所有的项目特色都应该从属于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发展,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颗神圣之树,我们的学校必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伟大象征。
文化是一种历史凝结的存在方式 。
我们一方面生存在文化之中,一方面又在创造着文化。文化的形成过程,必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具有扎根性、特色性和创造性等特征,需要从传统中去挖掘它的历史,从项目中寻求突破,从未来中看到方向,经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无系统到系统的过程,慢慢累积,逐步发展,不断地总结、凝练和提升。由于每个学校的底蕴、形成、历史发展和个性面貌的不同,需要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澄清认识,分析利弊,借鉴品牌内涵,找寻项目研究的内容,我们发现,特色与文化、课程与课堂、与教师、教育化等项目可以成为各个学校选择的主攻方向,在平行、交叉、融合的地方获取文化的本质,因为“文化的本质是人化,人的自我完善性主导着人的各种文化追求”。
企业文化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学校文化的建设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育的理想为了人类的振兴,所以,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并不一样,所产生的品牌效应也是根本不一样的。有一点却不容忽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学校的管理理念倒是一致的,就是只有在文化的战略上才能获得品牌的成功。
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文化有多深,品牌就有多远。
铸造学校文化精神,必须力图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人们的人格、信念、守和道德规范,把人们引向正确的人类文化,使人们具有的感,追求人生的价值观。首先要文化人们的心灵,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态度,崇尚进取的文化品质;其次要文化人们的行为,形成校园上下的文明之风,追求人们互敬互爱的互助境界;第三要文化人们的规范,体现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基本性和实效性,既保证学24 我认为师生都很喜欢学校的集体生活 1 3 5 7 8 9 10校工作的正常秩序,又强化激励机制,营造创新开放的校园环境。
要让校史文化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不能只停留在气势磅礴的办学理念上,还要去感受真实感人的文化故事。
一所学校有没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最关键的要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师,他们的故事里的文化传统是怎样的,看看真实的个性、温暖的回忆、文化的力量,他们独特的生存方式昭示着怎样的成长轨迹。
当代哲学家庞统在《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里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决裂,甚至将过去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如果眼高于顶,只愿在白纸上描绘未来,那么所走向的绝不是真正的未来,而只能是过去的某些最糟糕的角落。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当然不是纯时间的范畴。在、文化的意义上,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学校文化是一种“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的统一,“过去”以特有的方式存在于“现在”,并影响和制约着“现在”,无法一笔抹杀;“现在”是一种潜在的未来,以特定的方式影响着未来、造就着未来。
价值观是组织兴旺发达的原动力。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基本价值观,是一种学校内部共同遵守的原则和共有的认识,是学校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一所学校是否具有真正的文化,可以从以下三件事情中进行衡量与判断:一是全体教工有没有都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二是全体教工是不是每天都会想这件事情,三是学校中的每一个人能不能每天都用这个方法去做事或者每天都能表现出来。如果肯定地回答个问题,表明学校存在着价值观;肯定地回答第二个问题,表明这种价值观已融入了大家的思想;肯定地回答第三个问题,则表明这种价值观已融入了大家的行为,学校文化得到了落实。所以文化作为一种共有的价值观,是一种表现,是一种感觉,尤其是一种别人在你身上感受到的感觉,它最终必然要融入到你的思想与行为之中。
诚然,市场经济的品牌是需要包装打造和传播维护的,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来得日趋激烈。然而,在学校品牌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教育公心和人性自由,是促进学校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文化精神。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是全体师生,建设者在建设过程中享受着建设的滋润和荣耀。一旦这种文化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的内容,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认为,品牌就在其中了。
其实品牌中的成分就是文化,是从所有项目特色之中凝聚而成的文化人格。不要把项目特色作为品牌的代名词,毕竟这是项目特色,但是,在项目特色之中,在做大做强项目特色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文化理念和文化风格,这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所学校不可能千遍一律,品牌对象也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真正的品牌是互相之间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的,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获得健康的、持久的、全面的、个性的发展。
课程与教学是一种最根本的学校文化。
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校文化建设不再游离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之外,而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存方式。课程与教学应该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因为课程与教学具有显示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品格。
因此,什么样的课程观带来是么样的课程与教学文化,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清楚认识的话,文化建设就很可能走入歧途。
一个学校真正的特色应该是符合学校文化特点的课程体系。
一是课程体系之间有没有校本化主体意识;二是课程实施中有没有课堂文化建设;三是课程评价上有没有多元自主性。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和载体,在课程的层面,努力体现课程与教学文化的转变,努力实现教学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转变,必须力图重构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存方式:超越“知识本位”和“学科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逐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超越“权威主义”和“普遍主义”,形成师生之间的合作、对话与分享,逐步实现课程与教学的创新;超越“刚性的”、“静态的”、“封闭的”课程与教学,逐步形成“弹性的”、“动态的”、“开放的”课程与教学。
要使学校文化行为成为一种恒久不变的文化精神,就必须把自己的学校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最成功的学校是有能力比其他学校学习得更快的学校。就知识本身而言,知识蕴藏着力量,但它不等于力量,只有利用和发挥知识的能量才能变成力量和价值。善于学习的人往往能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和新的理念,不断改变自己陈旧落后的教育行为,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成长的道路。学习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一个人对做出的真正有价值的贡献与他(她)所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成正比。在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学校既是学习组织,又是教学组织,必须努力提高组织的学习力,在“学习反思——同伴互助——专业”之间发展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增加成员之间的学习互动和对话交流,在实践活动中催生实践体会,在实践体会中提炼实践智慧,使团队学习的成效远大于一般个体的学习之和,通过长期的精心的设计与组织,塑造出富有学校特色的学习文化,蓄积起强大的学习精神。
怎样做好校园文化建设
24文22双轨制学制(欧洲)、单轨制学制(美国)和分支制学制()献的分类:时下各学校均已开展轰轰烈烈的校园活动,从某种程度上的确丰富了校园文化,但同时也暴露了活动单一,流于形式的弊病,即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下实施所谓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此被动的开展则有很大的制约性成分,反而成效不大,失去了校园文化的实际意义。校园文化涵盖面极广,意义深远,既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又包含校园精神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又是德育的有利平台。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重大,意义更加深远。如何避免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弊病,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呢?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要到位。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清楚地知道它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目的地开展相关的活动,重视活动的效果。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明确其意义,不仅抓好过程,更要注重效果,加强调研。比如“三化”工作的开展,旨在通过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给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实施上形成、制度,落实上师生人人参与,共同监督。成效上培养一种良好习惯,地面纸屑有人捡,公物损坏有人管,形成长效机制。另外对每项活动还应有总结反思,提出优化措施。其次,理清思路有步骤地开展活动。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因地制宜地设计和规划校园环境建设。如校园广播站,名人宣传栏、评比栏、校园、警示牌,科学家挂像、班级图书角、美术作品宣传栏,学校大门、场围墙图文等。二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校园艺术节、读书节,六一儿童节以及各种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利用班队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兴趣小组、第二课堂、古诗诵读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每学年一至两次校园运动会。(2)开展校园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园、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敬老院慰问活动;新团队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等。第三,打造特色文化校园。校园文化涵盖面广,不可能也不能面面俱到,故此要有所侧重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创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比如读书育人特色、安全教育特色、卫生文明特色等,打造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书香校园等名校工程。校园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广大学生的未来,着眼于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的日程生活方式,是师生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课程与教学的状态,反映的是不同的学校生活状态,表现的是不同的师生对生活的认识、理解、行为与习惯,体现出不同的学校生活质量,甚至生命状态, 就是学校最基本、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什么是校园文化建设
38课程的横向结构和课程的纵向结构:直线型课程和螺旋型课程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无疑,建设学校文化,必须从每一个人的自觉需求上来体现价值观。 价值是一种良知,价值观是一种基于良知的认知。 每一个人都有向善的念头,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期盼,到底如何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这是每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组织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共有的价值观 , 是组织成员的共有的价值信仰,是指导组织和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哲学。那么在学校组织内,就必然要求大家在教育的理想面前养成一种群体认识,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人人都是文化的建设者。1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师将课程标准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之间的关系、学校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3、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5、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步。校园环境建设首页是要考虑校园环境文化底蕴,其次要考虑校园地域文化和学校自身的文化,结合当代文化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校园是环境建设的宗旨。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制约着教育目的的设定,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的是
3 5 对学校目前的人际关系(干、师、生、家长间)现状的满意度 1 3 5 7 8 9 10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8、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2.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3.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权、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4.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学校文化:物质文化、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精神文化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以及理想成分。
6.内代表人物有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性本能、威尔逊基因、格塞尔双生子爬阶梯实验。
外铄论代表人物有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和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7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到...)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
8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两个年龄阶段+特征的对比)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速度不平衡)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
10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同一个人)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11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异性(两个以上个体)如有的学生热情,有的则冷漠;有的学生合群,有的则孤僻等等,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12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或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13.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母三迁”的故事。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很有作为的人。如司马迁遭宫刑而作《史记》,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等。
1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5个体主观能动性及作用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6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理想。
17个体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洛克、福禄贝尔等
18本位论:荀子、柏拉图、康德、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
1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0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
21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3壬寅学制,我国颁布的个近代学制,但未实施;
癸卯学制,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实行新学制的开端。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壬子癸丑学制,蔡元培主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次规定了男女同校;
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实施时间最长、影响。
按文献的功能可以分为:(1)事实性文献,即事实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的文献,如文物、教育史专著、各种测验量表、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2)工具性文献,即为教育研究提供检索资讯的文献包括工具书、学术动态综述、网上检索查询等。(3)理论性文献,即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理性认识的文献,包括教育专著、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方著作等。(4)经验性文献,即专门为教育研究者提供感性认识的文献,如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教育参考书、教学大纲等。
根据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1)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2)二次文献,即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3)三次文献,即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和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如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
25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使用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
教育观察法按不同分类方式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开放式观察和聚焦式观察。
教育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研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问卷法和访谈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在严格控制或特别创设的条件下,有目的、有地观察、记录、测定教育现象的变化,研究教育条件与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
教育经验是指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有关教育活动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和情绪体验。这些教育经验因其来源于实践,经过了教育工作者的亲身经历,因而具有生动、具体、鲜活、情境化等感性认识的色彩。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或各地区)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
历史法是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搜集、鉴别和整理,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去认识教育发展规律,指导现今教育工作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历史法以逻辑分析为主要方法,具有历史性和具体性。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教育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性研究必须在自然情景下进行;注重现象的整体性和相关性;研究结果多以文字形式表达,辅以、照片和录像等。
26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要求,以及课程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按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按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7古德莱德关于课程的分类:
理想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例如有人提议在中学开设同性恋教育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规定的课程、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即任课老师所领会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29西方的“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之中
30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3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
32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的中心问题。
课程体现了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编写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主要依据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33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形式。
34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
35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6泰勒 “课程理论之父”“教育评价之父”
学校应努力达成哪些目标?(目标)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内容)
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方法)
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是否达到?(评价)
3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主要理论基础有建构主义思潮、多元智能理论和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20 对学校传承历史传统的所做工作满意度 1 3 5 7 8 9 10程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