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学习资讯 >

“下里巴人”的深层含义

“下里巴人”一词源自《楚辞·九歌·湘夫人》,意为“下方的里巷之人”。在当时,楚国将人民分为“上里”和“下里”两个阶层,其中“上里”是社会地位较高的士大夫阶层,而“下里”则是地位较低的平民百姓。

“下里巴人”的深层含义“下里巴人”的深层含义


然而,“下里巴人”一词并非简单地指代社会地位,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它代表了秦汉时期以降,中国文化中“雅”与“俗”的二元对立。

“雅”文化通常指文人雅士创作的、追求高雅精致的文学艺术,而“俗”文化则是指面向大众,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的民间文艺。在古代,雅文化往往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推崇,而俗文化则被认为是低级趣味。

“下里巴人”这一概念正是对这种二元对立的挑战。它表明,即使是出身卑微、文化水平不高的“下里巴人”,也能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俗文化与雅文化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许多雅文化作品都包含了俗文化的因素,而一些俗文化作品也具有了雅文化的品格。

例如,诗经中的许多民歌就属于俗文化范畴,但其中也不乏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而唐代的变文,虽然是面向大众的俗文学形式,但其内容却融合了佛教经典和民间传说,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下里巴人”一词启示我们,在评价文化作品时,不应该拘泥于出身和形式,而应该注重其内在价值。真正的艺术,无论其出身如何,都能触动人的心灵,让人获得审美享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