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学习计划 >

上海语文高考文言实词_上海高考文言文虚词

上海高考语文范围

2.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2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

上海语文高考文言实词_上海高考文言文虚词上海语文高考文言实词_上海高考文言文虚词


上海语文高考文言实词_上海高考文言文虚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语文科

“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迁”后面接官职名“秘书省校书郎”,便知“迁”为“升迁”之意,同理,“知”后接“事”,便知大意应为“主持政事”。

一、考试性质

上海市语文科高考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试对象为2012年全日制高中阶段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

二、考试目标

高考语文从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表达应用等方面测量考生能力。试题分阅读、写作两部分对学生进行测试。

三、考试内容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要求,结合现行的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确定以下为考试内容。

1.识记与理解

1.1识记课文中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及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1.2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1.3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和修辞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1.4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5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

1.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

1.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2.分析与综合

2.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3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2.4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

2.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与评价

3.1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3.2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3.3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4.表达应用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4.1审题立意

4.1.2主旨明确,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4.1.3选材恰当、内容充实。

4.1.4力求有新意.

4.2结构布局

4.2.1结构完整,布局合理。

4.2.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3语言表达

4.3.2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3.3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四、考试细则

1.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考生答题必须将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2.试卷测量目标的比例

识记与理解约16,分析与综合约28,鉴赏与评价约10%;表达应用约为46%。

3.试卷结构与分值

试卷分阅读和写作两部分:阅读80分,写作70分,试卷总分为150分。

4.试题难易的比例

试题难易的比例约为1:2:7。

5.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6.题型

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五、考试样题

考试样题与测量目标示例:

上海高考文言文复习用书,有像初中的点击那样的参考书吗,还有就是老师口中的120个实词和所有虚词哪本参考

4.1.1准确把握题意。

高中没有点击的。。如果说复习书4.3.1语言通顺、准确,生动、得体。有很多很多。。。

“若一人有疾”这一分句中,已经有了句子主干“一人有疾”,因此可以断定,“若”不可能充当实词,而“若入前为寿”句中的“若”却有充当主语的可能,由此可以大致区分开来。考“因”字,常考做连词和介词的情况。

建议不用买专门背诵的书,因为学校会发,有些老师会自己答应给你们

文言文主要先掌握虚词,一共18个而已,很好掌握,实词其实不用背。多做题就行了。

译注备考

秒杀语文文言文阅读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1. 语文文言文 首先得有基础,所以平时要多积累一些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如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等 这些要灵活使用。然后就是要多练,培养一定的语感(其实跟英语阅读一样需要语感,不过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比英语简单多了 毕竟是人吗 嘻嘻)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 怎麽快速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主观题的)我的这方面还是很好的 一般在班里都是前几名(主观卷得分 惭愧惭愧)我做这种题的思路是 :一般问题的都能在原文中找到。所以答题时 先从原文中适当摘抄作者原句,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在正确思路的前提下基本不会扣分的。再有就是,观察每题的分值由此可推断该题需要回答几个要点,这样就不容易漏答了。当然这些技巧是建立在正确理解文章思路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总抓不住作者的思路、出题人的思路 就多做些题,订正时多揣摩一下 加油吧

有了观念上的改变和重视,我们再来谈文言文阅读。

一般而言,高考也不在这个范围之外设题,倘若设题,那也一定是可以凭借这一范围推敲得之的。这里将2004年高考中所涉及的词语做个归纳: 实词——凶、白、诺、箧(全国卷),数、除、市、两(卷),胜、夺、沮、更(江苏卷),投、济、虞、尚(辽宁卷),次、节、勒、及(重庆卷),课、属、及、诣(天津卷),徙、敏、谒、窃(广西卷),固、巧、是、多(广东卷),家、坏、知、可(浙江卷),升、和、狎、阴(湖南卷),私、第、弄臣、用事(福建卷),至孝、祷请、访问、行旅(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 虚词——而、因、为、以(全国卷),为、若、因、乎(卷),之、而、乃、以(江苏卷),乃、与、为、若(辽宁卷),且、所、乃、之(重庆卷),所、其、乃、以(天津卷),之、遂、以、且(广西卷),于、之、则、其(广东卷),其、以、而、乃(浙江卷),以、其、而、于(湖南卷),其、且、所、乃(福建卷),遂、因、以、而(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

不难看出,所考词语,大多是教材中明确要求掌握的,是平时练习中反复出现的,即便少见,如“沮”,放在“人怀异意,以沮新政”这样一个句子中,要推演“沮”即“阻止”之意,也委实不难。 因此,笔者主张,学习文言文应做好三点:其一,读——课本里的几十篇文言文是根本,应吟诵精熟,形成语感;其二,理——参考学习资料,系统梳理各类知识,尤以一词多义的梳理为重,汇编成册,反复熟悉;其三,翻——勤翻古汉语词典,扩大阅读面(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认为《孟子》、《史记》、《梦溪笔谈》、《聊斋志异》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

应考策略:三种常规学习方法谈过,再来说说具体的应考策略。文言文测试所要求的核心能力在于根据语境提供的已知信息(教材中信息)进行科学的猜测、选择、推演,从而破译未知信息,最终达到理解文言的目的。

据此,有六种应考策略可用: 其一,借字形推求词义。汉字是表意性质的,象形、会意、指事及形声等造字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字形推求词义。

如全国Ⅱ卷11题对“箧”的考查:“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看“箧”字形,有竹头,有匡形,形近字有“筐”,便可推演大概,箧当是与筐相类的竹器,而选项译为“小箱子”,看来妥当。

再代回文句中推敲,便可确定了。 其二,借成语推求词义。

成语是文化积淀下来的一种载体。文言文中的许多单音节词都保留在成语或现代汉语语素中流传下来。

我们可以借助常见成语(或词语)的语素来推求古汉语实词词义。如上海卷19题中的“正”,便可借成语推求词义。

“管仲正衿再拜曰”,联系成语“正襟危坐”,则可轻松理解“正衿”,因为“襟”“衿”相类也。 其三,借对举词句法推求词义。

文言文中,词句结构整齐划一,相互对称呼应的情况甚是多见,所以可联系上下文看其意义相近或相反而推求词义。如浙江卷11题中的“知”,便可参考前文的对举词语“迁”。

又如辽宁卷11题对“尚”的考查。“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尚”意显然可从后面“嗤”字推演出来。“嗤”的是“鄙碎”,是不好的,那“均平”却是好的,“尚”当与“嗤”意相反。

其四,借句子结构推求词义。借助句子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词语的词性,进而推求该词词义。

如卷7题中的“若”和“因”。“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留养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考“若”字,常考的点就是“若”做副词“如”和做代词“你”。

从两“因”字后面所接成分动词“留养”和名词“宾客”,不难看出,前者多是连词,后者多为介词,由此可以大致区分开来。 再看湖南卷11题中的“和”。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划分“其子和之”的成分,不难发现,“其子”为主语,“和”为谓语,“之”为宾语。

由此,可以断定,“和”不可能翻译成“和睦”,因为这儿需要一个动词,而“和睦”为一形容词。 其五,借逻辑推求词义。

依靠上下文语境脉络和逻辑,以已知信息猜测、推求未知信息,也是一法。我们以辽宁卷11题中的“投”为例来看:“轨遂投城遁走。”

从后文看,“遁走”为“逃跑”之意,按逻辑,“逃跑”当在“投奔”之前,倘若“投”真是“投奔”之意,那么,语序就该是“遁走投城”,显然不合原句。其实,“投”应该是“放弃”的意思。

其六,借教材推求词义。最根本的。

3. 语文的文言文我老是抓不住分数,怎么才能让我的文言文水平提高呢

总的来说呢,向语文的文言文首先要自己通读全文,读5遍以上,不是有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吗?还有如果是初中课文里的文言文,尽量多读多背,上课把笔记做全面,必要时刻借助工具书要帮助自己来理解,但我不完全依赖工具书。因为语文中考课文里的文言文占百分之40,课外占百分之60,所以也要找些与课文相似的课外文言文来练习。像通字,一词多义的,注释,古今异义等等都是要多多背和看的。其实初中三年,等你毕业后,留给你的还是文言文。

阅读的话我希望你自己去书店买一本练习来做,其实老师上课也有讲很多的阅读方面的知识,当然,你自己如果有语感的话就更好了,比如答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如果是比喻的话,就有专门的格式的,例如:本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初中语文中考主要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考察,像我的话(初中语文阅读,轻松组合周周练)这本书,几乎涵盖了文言文和所有阅读文章的考查。祝你学习更上一层楼,加油1

4. 高考语文怎样才能得高分譬如文言阅读,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测试强调在“整体理解上的读读背背”,以考生对祖国传统语言文化具有初步的认识和积淀。

测试分为三个部分: 默写。默写的内容,是在规定背诵的篇幅中,用选择的形式让学生默写,这一形式在于突破文言文“只考共同篇目”的概念,这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也为了避免有些考生复习阶段只限于“共同篇目”的现象,有利于学生重视课本学习,使用好各自的版本,使自己对文言文的积累能厚实一些。

加点词的解释,复习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测试以理解文言词语为重点要求,试题中选择的加点词,一般都是较常见和典型的文言实词,复习时,要能联系上下文,能准确地理解出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文言文语段阅读理解题分为课内语段与课外语段,课内语段为分叉形式。

课内与课外语段主要是测试学生对已学过的课文片断与课外浅显语段的理解。 总之,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必须落实到实处。

现代文阅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语言测试材料为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以课外为主。

阅读材料力求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注意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现代文测试的重点一是认读能力,也就是考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和辨析能力。

其次是理解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与分析、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再次是分析和质疑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复习,如记叙文要能分析记叙文的要素,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理解把握体现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和文章中心的、句的含义,领会表达方式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说明文复习要能把握说明对象及主要特征,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能理解关键性词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效果等。

议论文复习要能正确地把握论点,能掌握论据的论证方法,并能理解修饰、限制性词语和关键性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体会恰当词序、句序的表达效果,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

5. 语文古文阅读

关于春节的

(宋)王安石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关于元宵节的;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平时多积累一些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多读一些文言文,买一本古汉语字典,每翻译一篇文言文都把实词和虚词标注出来,记不住的就拿一个积累本,然后要准备一个本子总结的,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把自己找的实词的意思都总结一下,不断补充,慢慢记住就好了,高考的主要是考书上的,所以书上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一定要知道,比如书上出现了“之”,就要把之的所有常用含义都查到,然后记住,以后读文言文的时候重点翻译。

其次要多做题,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一定要做,先集中做,然后再按套题做,买那种里有翻译,而且讲解比较全的,那种一般翻译题都会给出采分点,对时一定要圈出采分点,做多了你就会知道其实采分点大部分都是实词,虚词很少,一般就一两个,总结出几个常考的,记住了,其他的积累下来就好了,慢慢读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多了就。

上海高考文言文复习用书,有像初中的点击那样的参考书吗,还有就是老师口中的120个实词和所有虚词哪本参考

6. 如何能够做好语文文言文阅读

高中没有点击的。。如果说复习书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有很多很多。。。

建议不用买专门背诵的书,因为学校会发,有文言文阅读的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50个左右的实词和20个左右的虚词词义。从2004年的各省市高考文言文试题来看,所涉及的考点,主要就在这个范围内。些老师会自己答应给你们

文言文主要先掌握虚词,一共18个而已,很好掌握,实词其实不用背。多做题就行了。

译注备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