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学习计划 >

丽水学院专科有什么专业 丽水学院有专科生吗

有关丽水学院的信息?

丽水学院没有公布相关信息。

丽水学院专科有什么专业 丽水学院有专科生吗丽水学院专科有什么专业 丽水学院有专科生吗


丽水学院专科有什么专业 丽水学院有专科生吗


校园占地面积1008.16亩,校舍建筑面积38.74万平方米。下设8个二级学院,有47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医学等学科门类,24个高职专科专业。

全日制在校生130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0000人。现有教职工1100人,其中97人,博士200人,民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享受特殊津贴专家3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9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4人,浙江省高校教师3人。

丽水学院有哪些专业?

hello,各位学弟学妹们,相信大家对我们学校还没有一个深入了解吧,那我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丽水学院有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民族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体育教育、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生态学、物理学等专业。

以上就是简单介绍一下,欢迎大家报考我们学校哦。

丽水学院的专业

一:丽水学院专业名单

2022年浙江省级特色专业7个:小学教育、光源与照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民族学、口腔医学、电子商务

2022年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4个: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教育

以下是丽水学院学长学姐实名的比较好的专业,且就业和都不错。

1、 小学教育指数:4.8(99人)

2、 汉语言文学指数:4.5(75人)

3、 数学与应用数学指数:4.7(73人)

4、 经济与贸易指数:4.7(71人)

5、 体育教育指数:4.5(58人)

6、 学前教育指数:4.4(42人)

7、 财务管理指数:4.7(41人)

8、 英语指数:4.6(36人)

9、 土木工程指数:4.5(34人)

10、 思想教育指数:4.7(31人)

丽水学院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一、丽水学院专业介绍 省级重点专业:园林、化学、旅游管理;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教育

浙江重点建设学科

浙江省重点学科: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基础数学、民族学、口腔临床医学;

丽水市重点学科:古代文学(地方文化研究与应用)、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医学。

二、丽水学院

丽水学院史可追溯到1907年经学孙诒让先生指导创办的处州师范学堂。1978年12月,经批准设立丽水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8月,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并入丽水师专,2003年3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丽水农业校和丽水工业校于2000年合并)与丽水师专合并成新丽水师专。2004年5月,经批准升格更名为丽水学院,2007年3月,丽水市卫生学校并入丽水学院。2010年5月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6年11月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10月,学校被列为浙江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1月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第二批应用型建设试点学校。

学校现有民族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生态学院、工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商学院、青瓷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另设有主义学院、学院、华侨学院、创业学院、(丽水)两山学院、丽水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学校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3489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0人。现有教职工1143人,其中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06人,拥有“”和“青年”特聘专家各1人,民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享受特殊津贴专家3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9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4人,浙江省高校教师3人。学校现有浙江省学科4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1个,省级优势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规划教材1部,省教材4部、省“十三五”新形态教材立项项目10项。省级课程15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2016年《龙泉青瓷工艺》入选浙江省首批在线开放课程。学校获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校还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和浙江省“5A”级平安校园。

“十二五”期间,学校确立了“教学应用型”的办学,坚持“科学、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培育特色、勤俭办学、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实施“特色办学、创新兴校”行动,大刀阔斧地重组二级学院,全面实施全校范围内自主转专业制度,打造“关爱学生的大学”,基本实现了办学层次由本专科相当向本科为主转变,专业结构由师范为主型向综合应用型转变,办学功能由单一向多功能转变,办学模式由相对封闭向开放合作转变,发展方式由较为粗放向集约高效转变,完善的本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近3年学校承担科研项目27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1项,各类横向项目311项。新获立项目1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学校先后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哲学科学成果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创新奖”三等奖等奖项,在畲族研究、中草、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龙泉青瓷非遗传承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