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启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启示
【译文】:局面稳定的时候容易掌控,事情没有征兆的时候容易去谋划、脆弱的东西容易分开、微小的东西容易解散。在事情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要作为,在还没有出现乱象时就处理好。合抱的大树,都是从细小的萌芽一点一点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也是一层一层的土积累起来的。想要走千里的路,就要从脚下一步一步走起。强为、妄为就会失败,执意把控就会失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启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是什么意思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指什么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hé bào zhī mù,shēng yú háo m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意思是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比喻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2、出处:《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步开始走出来的,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是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扩展资料:
价值影响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学、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的哲学、科学、、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原文
1、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启示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启示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2、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是什么意思
合抱:两臂围拢, 形容 树粗大;毫末:指幼苗, 比喻 细小。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比喻大事是由小事 逐渐 发展演变而来的。
成语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揭示了什么道理?
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理:①说明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
②说明要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任何事业都是从小事做起,离开了小事,亦无伟业可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