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有哪些
参考资料: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如下:1、春节即夏历(农历)新年 英文:Chinese New Year时间:汉代前春节为干支历的立春,后来演变为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现今春节时间为: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意义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游神赛会、年例、押舟、祈福、庙会、游锣鼓、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2、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英文:Lantern Festival(龙1、端午节灯节直译)意义
传统节日的资料 传统节日的资料三年级下册
传统节日的资料 传统节日的资料三年级下册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东传有关。唐朝时,大兴,仕官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3、龙抬头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意义龙抬头日处在卯月的惊蛰、春分之间;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为生发之大象,代表着生机茂发,“卯”是干支历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震为龙,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龙抬头”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传统节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统节日:
春节:也被称为新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龙舞狮等。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的一天,也被称为灯节,人们在这一天会点亮彩灯,观赏花灯,还有传统的猜灯谜活动。
清明节: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扫墓,还有一些地方还会举行踏青、插柳等习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也叫龙舟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龙舟比赛。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为了庆祝丰收和家庭团聚而举行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赛诗等,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除了以上几个节日,还有许多其他传统节日,如重阳节、七夕节、谷雨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
传统的八大节日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1、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2、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3、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4、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情人节”。5、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传统节日有很多,以下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
1.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持续15天左右。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的一天,也是华人世界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通常会吃元宵、赏花灯。
3. 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节日,一般在4月4日至6日之间,人们会扫墓、祭祖。
4. 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因纪念屈原而得名,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通常会吃粽子、赛龙舟。
5.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团圆节日,人们通常会赏月、吃月饼、赠送礼品。
6.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也称为“重九节”,是传统的节日之一,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
以上是传统的几个重要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传统节日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
1. 春节: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通常在1月底或2月初庆祝,持续15天。人们会进行家庭聚会、赏花灯、放鞭炮、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
2. 元宵节:春节的一天,也是农历正月十五。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举行灯谜游戏等。
3. 清明节:通常在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扫墓、献花、祭拜,并进行祭祀仪式。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穿五彩丝线等。
5.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庆祝丰收和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6.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登高祭祖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花、喝重阳糕等。
7.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是祭祀祖先和祈求丰收的节日。人们会吃腊八粥、挂蒜和祭拜祖先。
除了以上列举的传统节日外,还有许多地方性的传统节日,如龙舟节、妈祖节、元龙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七夕节、农历年初一、腊八节等。除了上述节日,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传统节日,例如:
1. 愚人节:在有些地方,愚人节也被视为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1日。
3. 泼水节:在云南等地,每年的农历三月的一些传统节日:十五至十七日,庆祝春天的到来。
4. 元宵节:在福建、江苏等地,元宵节有独特的民间习俗,如猜灯谜、放烟火等。
5. 祭灶节:在南方一些地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祀灶神,祈求家庭平安。
6. 赛龙舟:在广东、福建等地,端午节时会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7. 舞狮舞龙:在春节和其他一些节日,舞狮舞龙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端午节元宵节七夕节端午节,元宵节,七夕节,重阳节,端午节,元宵节,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小节,除夕
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下元节,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小年,七巧节,上巳节,除夕,冬至节,腊八节,
民间节日的风俗有哪些内容呢?
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1、除夕: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2、春节: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
3、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4、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扩展资料:
民俗的分类:
1、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民俗(农业、渔业、采掘、捕猎、养殖等物质资料的初级生产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1)社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
(2)岁时节日民俗 (节期与活动所代表的时间框架)
3、精神参考资料来源:生活民俗
(1)游艺民俗 (游戏、竞技、社火等娱乐方面)
(2)民俗观念(诸神崇拜、传说、故事、谚语等所代表的民间精神世界)
的七个传统节日有哪些
小年:阴历十二月二三十日。的七个传统节日:元夕节、花朝节、上巳节、寒食节、中元节、寒衣节、下元节。
(2)工商业民俗 (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花朝节: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元夕节:
上元,元夕指的都是元宵节。其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传统节日元宵节。农历里正月为元月,然而古人称夜晚为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民间的传统节日。该节在文字记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古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个巳日,谓之“上巳”。
魏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传统的上巳节,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又称女儿节。宋朝以后,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寒食节: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中元节:
中元节,即正月十五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
寒衣节:
下元节:
下元节,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有哪些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外国节日的盛行,忘记传统节日的历史意义。
扩展资料:
端午节是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2. 花朝节:在四川和重庆等地,每年的正月十五至十六日,庆祝花开的盛会。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仲夏端午是龙的节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5、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3、重阳节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4、元宵(正月十五2、清明节)
农历新年的个月圆之夜,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的12个传统节日顺序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和除夕。其中,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开始;元宵节则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也称为“灯节”;清明节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庆祝的节日,是祭祖扫墓的日子;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日庆祝的节日,也称为“龙舟节”;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也称为“月饼节”;除夕则是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庆祝的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一天。
综述A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Western countries。传统节日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弘扬传统。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上古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远古时代,已发明干支历法,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历法。明代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代文献文记载确定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在其著作《三命通会》论干支源流中有详细记载。氏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朝代更迭,古代历法变动极大,前后共出现过102个历,有些"传统节日"的古今具体日期其实并不相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诞生过许多节日,有的留存至今,有的半路"走失"。
的传统的8大节日是?
2、生活民俗传统节日 (以下为农历日期) 除夕(腊月的一天) 春节(一月一日)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九月九日)
元宵节,农历正日十五记得采纳啊
8个传统节日及风俗是如下:1、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自古传承,至今不辍。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4、社日节,传统节日,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5、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我国八大传统节日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秋节,除夕节
我国八大传统节日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秋节。
除夕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节。
1.春节
2.元宵节
3.清明节
4.端午节
(3)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5.中秋节
6.重阳节
7.腊八节
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7夕节,重阳节……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中秋节,七夕节
传统节日有哪些节日和风俗?
我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审美旨趣。在传统节庆里,元宵观灯、中秋赏月、鞭炮迎春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就是要竭力渲染和尽力营造合家团圆、普天同庆的精神文化氛围,这是历代先人们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产物。1、春节(Spring Festival),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2、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春节年俗中一个重要节令。
3、清明节(Ching Ming Festival),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4、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正阳节 、龙日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5、七夕节(The Double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的三大“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Snth Day),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
6、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7、腊八节(Laba Festival),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8、除夕(New Year's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一天)。具体介绍以下几个节日:1、春节春节是人一年中的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3、清明节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4、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5、除夕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参考资料来源: Eve),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
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是几月几日
又称为上元节。按传统民俗,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2、元旦,阳历1月1日
10、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4、清明节,4月5日(或6日)
6、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9、冬至,12月22日(或23日)
元旦节:阳历一月一日。
春节:阴历正月一日。
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
清明节:四月五日。
端午节:阴历五月五日。
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
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
腊八:阴历十二月八日。
除夕:阴历十二月三十日。大年三十。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中秋节:农历九月初九
七夕节:七月初七
腊八:+二月八曰日
元旦节:阳历一月一日。
春节:阴历正月一日。
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
清明节:四月五日。
端午节:阴历五月五日。
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
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
腊八:阴历十二月八日。
除夕:阴历十二月三十日。大年三十。
编辑于 2017-02-18
端午节,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旦,阳历1月1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春节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号,元宵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