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高考答疑 >

大连理工学院校友们群聊 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会通讯录

湖学和大连理工哪个更好

1988.09---19.07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 硕士

大连理工好。

大连理工学院校友们群聊 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会通讯录大连理工学院校友们群聊 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会通讯录


大连理工学院校友们群聊 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会通讯录


大连理工大学:

1、排名:根据查询掌上高考网得知,2023年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会排名28名,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会排名31名,大连理工排名靠前。

2、师资力量:湖学现有教职工4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院士22002.04--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 ,博导 所长,系主任1人(含双聘),特殊人才75人,大连理工现有教职工4479人,其中专任教师2992人。学校有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5人,教师中的两院院士34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984人,副高级职称1294人。大连理工师资力量强。

大连理工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办学性质: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在所有985院校中是处于中等略微偏下的位置。

1999.03---2001.02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 副,所长,系主任

1、全国一共有39所985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在国内的985大学中排名第27,因此,可以判断大连理工大学在985大学中处于中下游水平。

2、在校友会2020年大学排名中,大连理工大学被排到了第27位,稍高于湖学,略逊色于东北大学。属于世界高水平大学范畴。

3、在软科2020年大学排名中,大连理工大学同样被排到了第27位,稍高于西北工业大学,略逊色于中(53) Ma X. H., Rose J. W., Xu D. Q., Lin J, F., and Wang B. X., “Aance in Dropwis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hinese Research”,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78(2/3), 87~93, 2000. (SCI(336DF)和 EI 00085270454摘录)学。

4、由此可见,大连理工大学在这两所院校的排名中没有什么区别,它们同样认为大连理工大学在所有“985”院校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1、学校有凌水、开发区、盘锦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57.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8.50万平方米。

2、凌水主校区设有20个建制的学部学院,开发区校区设有3个建制的学院,盘锦校区设有3个建制的学院。

3、另有3个专门学院(创新、、远程)和1所学院(城市学院),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4、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设有93个本科专业,其家级特色专业23个,“双万”本科专业建设点40个,有教职工4473人。

为什么选择了大连理工大学?

(23) 马学虎 李香琴 周兴东,陈嘉宾,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滴膜共存冷凝传热模型的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54) 杜长海,马学虎,徐敦颀,超薄PTFE表面上滴状冷凝的传热研究,化学工业与工程,2000,17(4), pp.192-197.25(增刊):95-98,2004

一位考生,因为没有见过大海,所以选择了大连理工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自己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所在的大学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于我自己来说之所以会选择所在的大学是因为自己的考试成绩与学校录取分数线匹配。所在的大学距离自己家比较近,以及那所大学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三方面原因。

电子英强

,因为自己的成绩与所在的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匹配,因此报考了那所大学之所以我当初会选择所在的大学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成绩与那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相匹配,因为考上了,因此才会去报考这就是,我当初之所以会选择所在大学的根本原因。

第二,所在的大学距离自己家比较近,读大学的人很少有在家乡读书的情况一般都会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但是自己在出去求学的时候都不想离开家乡太近,因此在报考的时候就在家乡附近的大学里选择。我所选择的那所大学离我家比较近,因此我做出了最终的选择。

第三,我所在的大学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给自己很强的吸引力,除了上述两方面,原因之外。我所在的大学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给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也是我做出最终选择的重要原因,每个人都希望就读名校,因此对于学校的知名度非常注重正是因为这方面原因,我才会最终选择所在的大学就读。

大连理工大学

(48) 马学虎,陈嘉宾,徐敦颀,林纪方,任春生,龙振湖,聚合物表面性能对强化冷凝传热的影响,化工学报,53(12):1221-1226,2002。(EI: 04398378409)

姓名:马学虎

(26) 王建国,马学虎,林海涛, 陈嘉宾,以溴化锂溶液为工质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热力学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4(3):366-370,2004 (EI: 04338313576)

主要学历及经历

1984.09---1988.07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 大学本科

19.09---1994.07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 博士

1994.07---1995.10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 讲师

1995.10---1997.10 清华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1997.11---1998.03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副,所长

1998.03---1999.03 QMW College,London University 访问研究员

2001.03---2001.04 Oxford University 访问学者

2001.04---2002.04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 ,所长,系主任

主要学术及:

化工学院委委员

化学工程系主任

化学工程、膜科学与技术博士点点长

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实验室主任

热泵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编委

《化工进展》编委

海洋学会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分会(又海水淡化与再利用学会) 理事

大连市化工学会理事

大连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

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 化工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1) 滴状冷凝传热理论和技术

(2) 功能表面材料与界面传递现象

(3)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工业化开发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1.功能表面材料与界面传递现象

在滴状冷凝传热表面制备方法及滴状冷凝传热机理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共得到了一批研究结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肯定。利用等离子体聚合等方法制备了促进滴状冷凝传热形态的功能表面并研究了传热性能;研究了液膜共存冷凝形态强化传热的物理机制和实际调控思路。提出了冷凝形态转变的突变机制。提出了多孔涂层微结构及界面液体纵向剪切和横向抽吸作用强化膜状冷凝传热新机制。并从实验研究了内部孔隙效应对凝液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滴状冷凝传热机理和界面效应、功能表面材料制备、降膜蒸发、降膜吸收/再生、含不凝性气体蒸汽冷凝等过程的界面效应强化机制和技术的研究、超低压蒸汽滴状冷凝传热特性的研究、微通道内滴状冷凝传热特性研究等。

2.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技术与特种强化传热表面

研究新型的海水降膜蒸发传热表面功能材料,需要深入研究功能表面材料表面性能的不同功效(耐腐蚀性、抗垢性及强化传热)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具有低表面能的传热表面具有良好的抑制污垢作用和降膜传热强化作用。但是,防止海水腐蚀的特种功能表面多采用耐蚀的无机化合物类涂层,这类材料的不仅导热系数较低,影响了通过途层的传热性能,而且材料表面能也较高,这类材料用于海水换热器是不合适的。

课题组研发的热泵型和热水型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技术,利用石油化工企业的工业废热建立日产500吨的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中试工程。形成了具有完整、成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技术,实现了自主设计和设备加工、安装等多项技术的国产化。2006年8月一次开车成功,产品水质合格,达到了设计要求。被辽宁电视台、大连电视台、《石油报》和《大连日报》等多家媒体。被评为石油天然气公司2006年“十大科技进展项目”。

2005年4月与世界轮椅基金会联合开展了产水量2吨/日小型超纯水蒸馏净化装置的研究。自行研发了小流量蒸汽压缩机、高效小温蒸发/冷凝器、低压热量回收换热器等关键技术,整机性能达到先进水平,产品水可达到医用注射用水。

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包括:海水低温多效蒸发过程强化技术、新型海水防腐蚀和抑制污垢传热表面材料、压汽蒸馏超纯水制备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等。

3.回收工业余热的吸收式热泵技术及其高效化研究

本课题组组于1999年 5月在燕山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建成了国内首套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废热的工业化装置。年创效益350多万元,装置的投资回收期约为3年。于2001年2月通过石油化工公司组织的专家鉴定,装置的综合性能达到了先进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效益。2002年 10月完成燕化公司顺丁橡胶生产线的1套5000kW热泵系统,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550万元。

2006年在燕化公司建设了6500kW的热泵装置一套,预计2007年开车。

在积极推进吸收式热泵回收凝聚余热工业化应用的基础上,本课题组通过新型循环工质、传热传质过程强化、系统综合分析和优化设计等方面深入的基础研究,为实现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拓展广用应用范围,使国产化热泵技术达到领先水平,同时为我国的吸收式热泵技术参与竞争奠定基础。

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吸收式热泵过程强化技术的研究、纳米流体强化吸收过程传热传质特性的研究、高温溴化锂溶液耐腐蚀功能材料的研究、高温热泵关键技术的研究等。

4.干细胞与组织首次提出了固液界面效应强化冷凝传热的新思路,即利用固液表面能改变蒸气冷凝型态、利用液膜共存表面中液滴与液膜间的相互作用等机制强化蒸气的冷凝传热特性。提出了蒸汽在固体表面上冷凝方式的表面自由能判据以及强化冷凝传热的新思路:提出了冷凝波与冷凝表面自由能的二个临界值,在两个临界值之间的冷凝传热特性是随着表面自由能的增大而逐渐增加。可以为表面自由能较低的有机蒸气的强化冷凝传热表面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提供指导性依据。通过选择合适的表面涂层达到适宜的冷凝强化传热效果,从一种全新的观点来理解表面特性强化冷凝传热的机制,开发新新型表面强化技术。工程冷冻保存

采用玻璃化方法研究骨组织、角膜、脐带血和神经干细胞等组织和细胞的低温冷冻、保存、解冻控制条件和规律;通过可视化实验和机理分析研究低温冷冻和解冻过程研究低温冷冻、保存过程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传输机制及其对细胞损伤的影响,为保存技术工艺条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筛选和优化具有玻璃化特性的冷冻保护液。

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玻璃化冻存、冷冻保护剂试制、冷冻降温过程的热质传递特性研究、角膜和骨组织低温保存、冷冻和物联合的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等。

出版著作和论文:

期刊论文:

(1) 薄守石 马学虎 陈嘉宾 白涛,场协同原理强化竖直管外降膜吸收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 In press

(2) 周兴东, 马学虎, 兰忠, 宋天一, 气液界面效应强化含有不凝气的蒸汽冷凝过程研究,化工学报,58(7):1619-1625,2007

(3) Xuehu Ma, Xingdong Zhou, Zhong Lan, Tianyi Song and Jun Ji,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ropwis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Steam-Air Mixture Vapour: Falling Droplet Effect, Journal 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 2007, in press.

(4) Xue-Hu MA+, Xing-Dong ZHOU, Zhong LAN, Yi-Ming LI, Y u ZHAN,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the presence of non-condensable gas using the intecial effect of dropwise condens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07,in press.

(6) 兰忠,马学虎,周兴东,宋天一,滴状冷凝中液滴的脉动规律和分形分布模型中相邻两代液滴半径比参数,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1(1): 100~105,2007

(7) Zhong Lan, Xuehu Ma, XingDong Zhou, Tianyi Song, Analysis of the Transition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Effect of the Suce Free Energy Difference of the Condensate and Solid Suce, Heat Transfer—Asian Research, 2006, In press

(8) 兰忠,马学虎,周兴东,宋天一,过渡状冷凝传热模型,化工学报,57(11):2536~2542,2006 (EI:070310362372)

(9) 马学虎,宋天一,兰忠,周兴东,杨锦宗. 固液界面能效应与冷凝传热强化研究进展,化工学报,57(8):1763~1775,2006 (综述)(EI:064210185004)

(10) 马学虎,吸收式热泵——节能降耗好帮手,化工信息,(27):A15,2006

(11) Ma XH, Hou Y, Dai MS, Liu TQ, Cui ZF, The research about neural stem cell vitrification, Tissue Engineering, 12 (4): 1101-1101, 2006. (SCI)

(12) Ma XH, Liu Y, Bai W, Ge D, Cui ZF, Liu TQ, Cryopreservation of cells in osseous tissue, Tissue Engineering, 12 (4): 1119-1120, 2006. (SCI)

(13) Ma XH, Li DD, Sun BB, Liu TQ, Cui ZF, Adequate administration timing of anticancer drugs in cryochemotherapy, Tissue Engineering, 12 (4): 1120-1120, 2006. (SCI)

(14) 兰忠 马学虎 王仁芳 周兴东 张宇 白涛 陈嘉宾,固液界面效应影响竖壁沟流波动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6):727~732,2005 (EI:06049664126)

(15) 兰忠 马学虎 张宇 周兴东 陈嘉宾,引入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化工学报,56(9):1626~1632,2005 (EI: 05439438898)

(16) Xue-Hu Ma, Wei Bai, Yang Liu, Dan Ge, Zhanfeng Cui, Tianqing Liu, Adding and Removal of CPAs in Osseous Tissue for Cryopreservation, J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2: 89-90, 2005.

(17) Wen Xia Fan, Xue-Hu Ma, Tianqing Liu, Zhanfeng Cui, The Effect of AFGP Adding and Removing of CPA on Vitrification Cryopreservation of Osteoblasts, J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2: 81-82, 2005.

(18) Yang Jin, Xue-Hu Ma, Dan Ge, Tianqing Liu, Zhanfeng Cui, Effects of CPA Loading and Removal Protocols on MNC Vitrification, J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2: 87-88, 2005.

(19) 马学虎,孙冰冰,刘天庆,崔占峰,细胞玻璃化冷冻保存的显微实验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45(4):517~521,2005 (EI:05399386996)

(20) 周兴东,马学虎,张宇,白涛,陈嘉宾. 含有不凝气体的蒸汽滴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工程热物理学报, 25(6):1001~1003,2004 (EI: 05028786246)

(21) 马学虎,张宇. 张力对接触角影响的理论分析, 应用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2(3): 268~272, 2004 (EI: 05038797619)

(22) 马连强,陈嘉宾,马学虎,赵宗昌,回收氯碱蒸发工段废热的开式吸收式热泵的热力学性能分析,节能技术,22(1): 15-17,2004

(27) Xuehu Ma, Xiaofeng Chen, Tao Bai, Jiabin Chen , A new mechani for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effect of the suce free energy difference of condensate and solid suce, Journal 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 11(4): 257-265,2004(SCI 883SR和EI:05519606214)

(28) Ma X. H., Briggs A and Rose J. W.,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Characteristics for Condensation of R113 in a Vertical Micro-Finned Tube with Wire Inser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31(5): 619-627, 2004. (SCI:823SU和EI: 04208165093)

(29) 马学虎, 安家明,朱,陈嘉宾,邓新禄,表面处理水平管外海水降膜蒸发传热的初步实验研究,水处理技术,30(1): 22-25, 2003

(30) Xue-hu Ma, Lin Wang, Jia-bin Chen , Xiao-Bo Zhu, Jia-Ming An,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of Steam on Vertical Dropwise and Film Coexisting Suces with a Thick organic Film Promoting Dropwise Mode, Experimental Heat Transfer, 16: 239-253,2003(SCI 718GU和EI:03477731971)

(31) Jian-Guo Wang, Xue-Hu Ma, Jia-Bin Chen, Song-Ping Li, Ji-Fang Lin,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Flooding Velocity of Immiscible Mixture Vapor Condensing in Vertical Tubes,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cal Research, 42: 5312-5317, 2003. (SCI 732RC和EI:03447697480)

(32) Xuehu Ma, Jiabin Chen, Songping Li, Qingyun Sha,Aiming Liang, Wei Li, Jiayan Zhang, Guojun Zheng, Zhihao Feng,Application of absorption heat transformer to recover waste heat from a synthetic rubber plant,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3(7):797 – 806,2003 (SCI 679AW和 EI 03167439552摘录)

(33) 马学虎,汪琳,朱,安家明,陈嘉宾,表面分割方式对滴膜共存冷凝传热特性的影响,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7(1):31-36,2003。(EI03277533005)

(34) 马学虎,朱,安家明,陈嘉宾,类金刚石和厚有机膜促进水蒸气滴状冷凝传热的实验研究,热科学与技术,2(1):25-29,2003。

(35) 马学虎,陈晓峰,固液界面接触角对膜状冷凝传热强化的初步分析,化工学报,54(6):850-853,2003

(36) 汪琳 马学虎 陈嘉宾,烧结多孔表面强化冷凝传热实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4(5):840-842,2003

(37) 尹铭,陈嘉宾,马学虎,李淞平,水平管内低压蒸汽的冷凝,化工学报,54(7):3-7,2003。(EI 03467728441)

(39) 马学虎,刘延来,陈嘉宾,朱,安家明,聚薄膜表面滴状冷凝传热的实验研究,化学工程,31(3):27-00,2003 (EI 03327585115)

(40) 马学虎 陈嘉宾 沙庆云 李淞平, 回收合成橡胶凝聚余热的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性能研究, 太阳能学报,24(3):421-426,2003

(41) 高大志,马学虎,彭乔,梁成浩,铝基硅酸盐陶瓷涂层耐蚀性能的研究,全面腐蚀控制,17(4):9-12,2003。

(42) 高大志,马学虎,溶胶-凝胶法钝化金属和金,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6(4):22-26,2003。

(43) 柏巍,马学虎,葛丹,程昉,刘天庆,崔占峰,骨组织冷冻过程中的CPA导入和洗脱过程的传递现象,化工进展,2003(增刊):228-231

(44) 邬霞,马学虎,葛丹,程昉,刘天庆,崔占峰,成骨细胞玻璃化冷冻保护剂的研究,化工进展,2003(增刊):286-288

(45) Xuehu Ma, Jiabin Chen, Dunqi Xu, Jifang Lin, Csheng Ren, Zhenhu Long, Influence of processing conditions of polymer film on dropwis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Heat and Mass Transfer, 45(16): 3405~3411, 2002,(SCI(558AG)和 EI02287016462 摘录)

(46) Xue-Hu Ma, Jia-Bin Chen and Bu-Xuan Wang, Intecial Suction Effects of a Porous Layer on Filmwis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Heat Transfer—Asian Research, 31(7):568-577, 2002 (EI 03037326322摘录)

(47) 马学虎,陈嘉宾,徐敦颀,林纪方,蒸汽冷凝型态的表面自由能判据, 化工学报,53(5):557-560,2002。(EI 02397108430)

(49) 尹铭,陈嘉宾,陈沛,马学虎,李淞平,竖直管外降膜吸收传热传质过程强化的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6(6):602-608,2002。(EI 03137420535 摘录)

(50) 王建国,马学虎,陈嘉宾, 管端斜度对竖直管内不互溶蒸汽冷凝液泛气速的影响,化学工程,30(6):33-36,2002。(EI 03097382017)

(51) Ma Xuehu, Chen Jiabin, Xu Dunqi and Li Jifang,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Dropwise Condensation of Steam on Vertical Polymer Coated Plate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9(1), 17~21, 2001. (SCI(411LW)和 EI 01196502179摘录)

(52) Xuehu Ma, Tao Bai, Jiabin Chen, Dunqi Xu and Jifang Lin, Dropwis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of Steam on a PTFE Film, J. of Thermal Science, 10(3), 247~253,2001

(55) 马学虎,陈嘉宾,王补宣,“多孔涂层横向抽吸效应强化膜状凝结换热的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1(4), 471~474, 2000. (EI 00115399845)

(56) 王建国,陈嘉宾,马学虎,李淞平,“垂直管内不互溶物系蒸汽冷凝液泛气速的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4(3), 205~211, 2000. (EI 00115400983)

(57) 马学虎,徐敦颀,林纪方,王补宣,"滴膜共存表面强化冷凝传热",化工学报,50(4): 535~540, 1999

学术会议论文:

(1) X-H Ma, X-D Zhou, Z Lan, T-Y Song, T Bai, J-B Chen,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for steam-air mixture vapor by intecial behior of the Falling droplets, Proceedings of 13th 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 Paper, 13-18 August, 20006, Sydney, Australian, No.THE-07

(2) Xuehu Ma, Qingjie Yu, Cjian Yu, Le Lin, Tao Bai, A study of a single-effect 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ion water desalination , 2nd Int Forum on 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Water Reuse, Aug. 6-9, Tianjin, China

(3) Xue-Hu Ma, Zhong Lan, Yu Zhang, Xing-Dong Zhou, Tian-Yi Sun, Dropwis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Model: Effect of the Liquid-Solid Suce Free Energy Difference, Proceedings of ASME Fluids Engineering Division Summer Meeting 2006, FEDSM2006,v 2,p 655-662,2006,July 17-20, Miami, FL, USA (EI:070110342306)

(5) Xuehu Ma, Tao Bai, Dazhi Gao, Jiabin Che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eawater Falling Film Evaporation on Treated Suces, International Desalination Association World Congress, 2005, No. SP05-232.

(6) Xuehu Ma, Lin Wang, Zhang Yu, Jiabin Chen, Experiments on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Utilizing a Porous Metallic Coating, 6th International Symium on Heat Transfer, Beijing, China, June 15-19, 2004,480-485, China Sciences Multi-Media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7) Xue-Hu Ma, Jia-Bin Chen, Xiao-Bo Zhu, Jia-Ming An, Dun-Qi Xu and Ji-Fang Lin, Investigation of thick polymer film promoting dropwise condensation mode on dropwise and film coexisting suces,Twelfth 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 Grenoble, France, August,2002,3:863-868 (ISTP摘录)

(8) X. H. Ma, J. B. Chen, S. P. Li, Q. Y. Sha, A. M. Liang, W. Li,G. J. Zheng, Z. H. Feng,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Absorption Heat Transformer for Waste Heat Recovery in Synthetic Rubber Plant, International Sorption Heat Pump Conference, 24-27 September, 2002, Shanghai, China,141-145 (ISTP摘录)

科研成果及所受奖励:

1998—199年“日本复建奖教金”

2000年大连理工大学指导教师

2001年大连理工大学员

200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2002年“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合成橡胶凝聚余热的工业技术开发”,中石化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序第二位,校内)

2002年大连理工大学班主任

2002年大连理工大学指导教师

2003年大连理工大学员

2003年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优良奖

2004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千人层次)

2004年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优良奖

2005年入选“新世纪人才支持”

2005年大连理工大学员

2005年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突出贡献奖

2003年“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合成橡胶凝聚余热的工业技术开发”,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排序第二位,校内)

鉴 定: 2001年,“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合成橡胶凝聚余热的工业技术开发”,中石化公司,(排序第二位)

在读硕士、博士人数:

硕士:19人;博士:2人

总之,就我看见这个老师的几次感觉人不错,很有能力,待学生还挺亲切,而且英语很好。

2010大连理工新生需要考试吗?我是数学科学院的。谢谢啊。

《化学工程》 编委

考英语,考得好的话大学就不用上英语课了,老好了,别人上课你没事做,可以干干别的。楼上的,建个群怎么了,搞得自己高尚似的,今日笑人,明日复为人所笑,有意思吗,高尚回家和自己自交去,别人不吃你这一套

(25) 邢光凯,马学虎,陈嘉宾,赵宗昌,李淞平,沙2003年作为专有技术成功转让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并采用了高效强化传热管,建成了两套6500kW凝聚热泵,项目于2004年3月验收完毕,节能效果显著、投资回收期小于3年。庆云,垂直管外降膜的切向旋转沟槽型液体分布器的特性研究,化学工程,32(2):29-32,2004

楼上的大工人别得瑟,老老实实做学问,哪来那老些无用群。

大连理工大学的校友介绍一下贵校的英强,日强和创新班

(24) 马学虎,高大志,兰忠,张宇,白涛,杨俊玲,陈嘉宾,功能表面材料与流体界面相互作用对垂直降液膜流动特性的影响,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8(3): 269-274, 2004 (EI:04358329900)

机械英强

化工英强

国贸英强

土木英强所属地区:辽宁省大连市

机械日强

材料日强

创新班分电子和机械两类

英强专业要求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毕业时两个学位~五年制~

日强好像是过一级~

创新班好像都保研吧

电子很牛啊~首次采用表面改性处理技术制备具有低表面能的功能表面材料,以实现强化传热、防腐和抗垢多重效益。本课题对于研制用于海水淡化蒸发器、石油炼制和加工过程换热设备等新型传热表面有重要的意义。很好~

关于英强的问题还可以问我

大连理工大学就业方向和薪资

个人观点:

1、工程技术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等方向,就业机会在制造业、工程咨询公司、研发机构等领域丰富。

3、经济管理类: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贸易、金融等方向,毕业生可以在金融机构、企业管理部门、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方向,毕业生可以在软件开发公司、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等行业就业。

4、环境与能源类:包括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方向,毕业生可以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与利用、绿色技术研发等领域就业。

5、数学与统计类: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等方向,毕业生可以在金融、保险、数据分析、市场研究等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关于薪资水平,它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业、职位级别、个人能力和经验等。一般来说,大连理工大学的毕业生薪资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在技术和工程相关领域。然而,具体的薪资水平仍会因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有所硕士生:17人,博士生:14人异。最准确的信息将来自该领域的信息以及校友的就业反馈。

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UT)是东北地区一所的研究型工科大学,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学校设有多个学院,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艺等多个学科领域,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

大连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方向较为广泛,包括了制造业、建筑业、信息技术、金融、教育、科研等多个领域。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尤其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专业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关于薪资方面,大连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平均起薪在20,000-30,000元左右,具体薪资水平取决于所学专业、工作地点、工作经验等因素。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薪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此外,由于大连市经济实力较强,就业机会较多,因此大连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在薪资待遇方面相对较高。

我想问问大家,大连理工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和轮机工程我该选哪一个?他们对于和其他学校比较怎样?

(5)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冷冻保存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目前比较好的学校有,,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理工,武汉理工。江苏科大其次。主要分为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 搞流体的普遍反映没有搞结构的话:)

轮机工程: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原理和轮机系统等方面知识,能在海洋运输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轮机纵、维修和船舶监造工作。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后进船舶制造,修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校科技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船级社的为主。

轮机工程,毕业后进航运公司的为主。

目前在全球的经济形势下,船舶行业很不景气。不过等你毕业以后估计市场回有所有好转。目前船舶行业还是一个高薪的行业。

总的说来,学海工的就业面比学轮机的要好点。

祝你一路好运:)

海事方(5) 马学虎,宋天一,兰忠,周兴东,分割表面对蒸汽滴状冷凝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过程工程学报,7(3):472-475,2007.面..

海事方面 不大连海事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邮编

(4) 工业余热回收吸收式热泵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其工业化开发

地址: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西路31号

简 称:CIDUT

创办时间:2003年3月

主管部门:辽宁省教育厅

现任:委:郭玉铸

校 训:团结进取求大连理工大学就业方向非常多样化,该大学在工程、理学、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领域都有较强的学科实力和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以下是该大学的就业方向的一些示例:实创新

校 歌:《大连理工大学校歌》

知名校友:简亚楠、刘畅、王薪溟

类 型:工科

主要院系:外国语《水处理技术》常务编委学院、管理学院、电子与自动化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

大连理工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哪个好

(38) 马学虎,高大志,安家明,朱,陈嘉宾,邓新禄,功能表面降膜蒸发传热特性的实验研(4) Xue-Hu Ma, Zhong Lan, Xing-dong Zhou, Yu Zhang, Effect of Suce-Free-Energy-Difference on Condensa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Binary Mixture of Steam and Ethanol Vapor, Proceedings of ASME Fluids Engineering Division Summer Meeting 2006, FEDSM2006,v2,p 663-669,2006, July 17-20, Miami, FL, USA (EI:070110342307)究,热科学与技术,2(2):119-123,2003。

大连理工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相比国防科技大学好。根据2022年校友合成橡胶工业协会 理事会大学排名显示,国防科技大学2022年排名为14名,而大连理工大学排名为25名,国防科技大学排名更靠前,要比大连理工大学排名高11名。所以大连理工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相比国防科技大学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