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合肥学院怎样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
技工院校工学交替美篇(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就业新的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迫切需要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1
据广播电视总台之声《和报纸摘要》,人社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研究编制了《“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2021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为:组织实施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500万人次以上。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5000万人。“十四五”时期,就业新的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不断发展变化,迫切需要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等主要目标。
人社部副汤涛:具体目标是组织实施补贴性培训达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要达到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能够达到高级技工、、高级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800万人次以上;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
针对劳动者不愿当工人,技能成才、技能就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回应,要打破目前的“天花板”“门”。
刘康:探索拓展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等相应人才可以贯通发展;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推动后辈技能人才的成长。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2
作为我国首次编制的职业技能培训五年专项规划,《“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公布。《规划》有何亮点?未来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和重点是什么?怎样完善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在1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规划》有关情况,并释放了一系列重要信号。
高层次技能人才培训成“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全国共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近1亿人次;其中培训企业职工超过3000万人次,农民工超过4000万人次,劳动力超过900万人次。技工教育每年输送毕业生能够达到100万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过400万以上。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5000万人。
人力资源和保障部副汤涛介绍,“十四五”时期,就业新的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迫切需要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与此同时,职业培训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是技能人才培养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二是 “就业难”和“招工难”两难并存;三是培训基础能力薄弱。
作为我国首次编制的职业技能培训五年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组织实施补贴性培训达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要达到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能够达到高级技工、、高级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800万人次以上;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
《规划》提出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二是培训的供给能力要提升。三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建设。五是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加强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保障工作。
汤涛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投入力度。多方筹集资金,做好培训资金的保障工作,健全市场化投入机制,鼓励资本投入。统筹利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已有的职业培训资金,包括已有的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专账的.结余资金,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给予培训补贴、技能提升补贴和相关的生活补贴。
“要把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训作为‘十四五’的重中之重。”汤涛强调,目前制造业、企业对技工、的需求非常急迫,很多企业在实施新技术的时候都面临高层次技能人才短缺、招工紧缺的问题,将指导各地根据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需求,动态调整培训专业设置补贴项目,提升培训层次,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技能人才。
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如何进一步激发技能劳动者参与职业培训的内生动力,提升技能就业、技能成才的吸引力?
人力资源和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介绍,为了不断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技能人才队伍,《规划》专门就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完善技术工人的整个职业发展通道。要打破目前的“天花板”“门”,形成技能人才的纵向职业技能等级阶梯,探索拓展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横向是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等相应的人才可以贯通发展。
二是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并且要将评价结果和使用、待遇挂钩。
三是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推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这个重要文件落实、落地落企,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探索技能激励办法。
四是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完善以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在各级各类表彰当中的倾斜力度。要做好“中华技能”、“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而且要给他们更高的待遇。
五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要为技能人才搭建展示精湛技艺的平台,促进技能人才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为他们创造出彩的机会。
与此同时,推动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推动后辈技能人才的成长。
首次提出产训结合 促进高质量就业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就是要千方百计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真正通过高质量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表示,《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紧紧牵住提高培训质量这个“牛鼻子”,首次提出产训结合的理念和举措。就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经营需要搞培训,核心要义就是要切实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哈增友表示,下一步,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按照产训结合理念,从供需两端精准发力,推动培训规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从供给侧角度讲,主要是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对企业来说,重在发挥培训主体作用。作为部门,要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帮助企业落实好开展培训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相关补贴政策,真正支持企业开展多层次、大规模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稳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同时,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建立自己的职工培训机构,面向本单位的企业职工,包括产业链中关联度比较高的中小微企业的职工开展培训。
对院校来讲,重在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支持一万多所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持续提升培训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落地见效。下一步一定要加大院校面向企业职工、重点就业群体的开放度。
对各类培训机构来说,重在健康有序发展。将为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正常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也将加速推进规范化管理。
对各类公共实训基地来说,重在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完善行业企业、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利用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培训的相关制度,推动培训资源进一步实现共建共享。要提升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等重点就业群体共享公共培训资源的可及性和便利度。
从需求侧角度讲,主要是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面关键要做到“两个有”,个是个人有意愿,第二个是有实招。
“持续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切实提高广大技能劳动者的待遇水平,推动更多技能劳动者早日跨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哈增友说。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3
近日,《“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正式印发,对未来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
“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是什么?如何适应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有哪些创新举措?7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回应关切。
1月7日,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人力资源和保障部副汤涛、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人力资源和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介绍《“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刘健摄)
明确未来目标,重视落实落地
“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共建共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更加有效等四个主要目标。”人力资源保障部副汤涛说。
会上,汤涛给出了未来具体目标的一组数据:
——组织实施补贴性培训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
——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员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能够达到高级技工、、高级的高技能人才达到800万人次以上;
——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
同时,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培训供给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建设、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方向明确,重在落实。汤涛表示,要加大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健全市场化投入机制,鼓励资本投入,并统筹利用好就业补助资金。
同“十三五”时期相比,“十四五”时期培训人次减少了很多。“质量上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培训量的减少和培训规模的缩小,最主要的是要把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训作为‘十四五’的重中之重。”汤涛认为,目前制造业、企业对技工、的需求非常急迫,很多企业面临高层次技能人才短缺、招工紧缺的问题。为此,将指导各地根据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培训专业设置补贴项目,提升培训层次,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新经济有新助力,“老问题”走新路径
以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不断向各个行业领域渗透,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员,如何在职业培训中加快“数字步伐”?人力资源保障部职业能力司司长刘康给出了五个方面的“助力”:
——修订职业分类大典,对数字技能类职业要特别进行标注,积极开发数字技能类新职业,制定数字技能类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
——发布培训标准和课程方案,加大数字技能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力度,组织开发数字技能通用素质培训教材。
——推进数字技能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引入数字技术,创新评价方式。
——指导各地在开展各类比赛时把数字技能类职业作为相应内容加以推进,全面推动数字技能提升。
——培育一批具有数字技能培养优势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工作室,遴选培育一批数字技能培训优质职业院校,打造一批功能突出、资源共享的区域性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新经济有新助力,“老问题”也有新路径。针对不少劳动者不愿当工人,技能成才、技能就业吸引力不足的情况,刘康表示,要形成技能人才纵向职业技能等级阶梯,探索拓展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并形成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等相应人才横向贯通发展的路径。
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推动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一系列助推技能人才发展的“大礼包”正在陆续推出,促进技能人才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梦想。
让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扩容提质
此次印发的规划明确提出进一步拓展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
“有的人30岁、40岁已经是高级了,等他到50岁以后,他的职业不能进一步提升,往上发展要捅破这个‘天花板’,让他往特级、甚至更高的层级发展。”汤涛说。
在提升培训供给能力方面,汤涛表示,以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低端培训较多,中端和高端培训较少,要鼓励更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企业参与更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中。
适应产业发展,高质量推动“产训结合”促进产业链和职业技能培训链的有效衔接,也是规划的一个亮点。
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介绍,规划首次提出了产训结合的理念和举措。“产训结合,就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经营需要搞培训,核心要义就是要切实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十四五”期间,职业技能培训能否真正扩容提质,重在发挥好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提高院校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各类培训机构重在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各类公共实训基地基础支撑作用。
哈增友表示,部门要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导向,切实提高广大技能劳动者的待遇水平;广大劳动者要踏踏实实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努力钻研,掌握就业创业的真本领,端上勤劳创新致富的“金饭碗”。
丁建庭
近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 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省总工会、省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通知》,在全省全面推行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持续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新型学徒制是新时期我国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技能人才是支撑制造、创造的重要基础。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近年来,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目的正是为了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2018年10月,人力资源和 保障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提出,“创新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 探索 特色学徒制”。
学徒制不是什么新事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 历史 ,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技术培训和传承模式,尤其是对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的工种。不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意义上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与此同时,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学生又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迫切需要有经验的师傅“传帮带”“领进门”。新型学徒制摒弃了过去老传统中的弊端,按照、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概括来说,新型学徒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
新型学徒制以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级工、高级工及、高级为主,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作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安全生产规范、工匠精神等,培养期限一般为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与单一的学校教育相比,新型学徒制更加符合技能人才培养规律,这一模式运用职业技术教育最本真、最朴素的“口传手授”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做中学”和“理实一体化”原则。大量的实践作和反复训练,使学徒不仅“会”作,而且能“熟练”作。在上,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均广泛推行新型学徒制,形成了各自的经验和发展态势。可见,在我国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是势所必然,既有助于同职业技术教育接轨,也有助于提高我国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
广东以制造业立省,向来重视技能人才培养,也较早地将新型学徒制培训作为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全省推行实施。2019-2021年,全省新型学徒制累计备案培训约13.4万人次,在培养企业后备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满足不了发展壮大制造业、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需要。因此,需要在全省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全面覆盖到我省各类企业以及拥有技能人才的其他用人单位(含养老、幼教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以此为抓手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进而为提升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促进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新型学徒制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了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正当其时。广大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应积极参与学徒培训,不断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加快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壮大发展产业工人队伍。
合肥学院挺好的,是人力资源和保障部批准备案、安徽省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技工院校、“重点技工学校”。
1、院系专业:学院现开设汽车维修、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学前教育等17个专业。现拥有各类教学及实训设备设施价值约4706.41万元,拥有工位数1971个。
2、师资建设:为更好的实施学校专业建设“大交通”发展战略,推动学校专业建设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学校教师轨道交通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授课水,夯实专业授课基础,学校开展了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师资培训,全校共有44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
扩展资料
学院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加强校企合作,依靠紧邻经开区大型企业集中的优势,与日立、海尔、联宝等大型知名企业长期开展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开设企业冠名班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文化。
与三星、中德诺诰、奔驰利之星、上海新凌签等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教学,共同组织教育教学,既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的技能人才,也为学院锻炼了师资队伍。
学院紧紧围绕就业市场和服务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需要推进技能教育,毕业生80%以上留在本地就业,学院自建校以来,共培养和输送了4万多名技能型人才。
参考资料来源:
新型学徒制: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新举措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就业新的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迫切需要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1
据广播电视总台之声《和报纸摘要》,人社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研究编制了《“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2021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为:组织实施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500万人次以上。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5000万人。“十四五”时期,就业新的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不断发展变化,迫切需要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等主要目标。
人社部副汤涛:具体目标是组织实施补贴性培训达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要达到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能够达到高级技工、、高级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800万人次以上;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
针对劳动者不愿当工人,技能成才、技能就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回应,要打破目前的“天花板”“门”。
刘康:探索拓展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等相应人才可以贯通发展;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推动后辈技能人才的成长。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2
作为我国首次编制的职业技能培训五年专项规划,《“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公布。《规划》有何亮点?未来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和重点是什么?怎样完善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在1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规划》有关情况,并释放了一系列重要信号。
高层次技能人才培训成“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全国共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近1亿人次;其中培训企业职工超过3000万人次,农民工超过4000万人次,劳动力超过900万人次。技工教育每年输送毕业生能够达到100万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过400万以上。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5000万人。
人力资源和保障部副汤涛介绍,“十四五”时期,就业新的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迫切需要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与此同时,职业培训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是技能人才培养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二是 “就业难”和“招工难”两难并存;三是培训基础能力薄弱。
作为我国首次编制的职业技能培训五年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组织实施补贴性培训达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要达到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能够达到高级技工、、高级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800万人次以上;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
《规划》提出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二是培训的供给能力要提升。三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建设。五是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加强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保障工作。
汤涛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投入力度。多方筹集资金,做好培训资金的保障工作,健全市场化投入机制,鼓励资本投入。统筹利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已有的职业培训资金,包括已有的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专账的.结余资金,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给予培训补贴、技能提升补贴和相关的生活补贴。
“要把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训作为‘十四五’的重中之重。”汤涛强调,目前制造业、企业对技工、的需求非常急迫,很多企业在实施新技术的时候都面临高层次技能人才短缺、招工紧缺的问题,将指导各地根据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需求,动态调整培训专业设置补贴项目,提升培训层次,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技能人才。
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如何进一步激发技能劳动者参与职业培训的内生动力,提升技能就业、技能成才的吸引力?
人力资源和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介绍,为了不断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技能人才队伍,《规划》专门就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完善技术工人的整个职业发展通道。要打破目前的“天花板”“门”,形成技能人才的纵向职业技能等级阶梯,探索拓展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横向是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等相应的人才可以贯通发展。
二是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并且要将评价结果和使用、待遇挂钩。
三是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推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这个重要文件落实、落地落企,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探索技能激励办法。
四是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完善以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在各级各类表彰当中的倾斜力度。要做好“中华技能”、“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而且要给他们更高的待遇。
五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要为技能人才搭建展示精湛技艺的平台,促进技能人才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为他们创造出彩的机会。
与此同时,推动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推动后辈技能人才的成长。
首次提出产训结合 促进高质量就业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就是要千方百计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真正通过高质量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表示,《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紧紧牵住提高培训质量这个“牛鼻子”,首次提出产训结合的理念和举措。就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经营需要搞培训,核心要义就是要切实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哈增友表示,下一步,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按照产训结合理念,从供需两端精准发力,推动培训规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从供给侧角度讲,主要是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对企业来说,重在发挥培训主体作用。作为部门,要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帮助企业落实好开展培训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相关补贴政策,真正支持企业开展多层次、大规模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稳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同时,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建立自己的职工培训机构,面向本单位的企业职工,包括产业链中关联度比较高的中小微企业的职工开展培训。
对院校来讲,重在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支持一万多所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持续提升培训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落地见效。下一步一定要加大院校面向企业职工、重点就业群体的开放度。
对各类培训机构来说,重在健康有序发展。将为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正常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也将加速推进规范化管理。
对各类公共实训基地来说,重在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完善行业企业、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利用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培训的相关制度,推动培训资源进一步实现共建共享。要提升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等重点就业群体共享公共培训资源的可及性和便利度。
从需求侧角度讲,主要是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面关键要做到“两个有”,个是个人有意愿,第二个是有实招。
“持续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切实提高广大技能劳动者的待遇水平,推动更多技能劳动者早日跨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哈增友说。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3
近日,《“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正式印发,对未来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
“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是什么?如何适应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有哪些创新举措?7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回应关切。
1月7日,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人力资源和保障部副汤涛、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人力资源和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介绍《“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刘健摄)
明确未来目标,重视落实落地
“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共建共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更加有效等四个主要目标。”人力资源保障部副汤涛说。
会上,汤涛给出了未来具体目标的一组数据:
——组织实施补贴性培训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
——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员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能够达到高级技工、、高级的高技能人才达到800万人次以上;
——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
同时,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培训供给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建设、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方向明确,重在落实。汤涛表示,要加大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健全市场化投入机制,鼓励资本投入,并统筹利用好就业补助资金。
同“十三五”时期相比,“十四五”时期培训人次减少了很多。“质量上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培训量的减少和培训规模的缩小,最主要的是要把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训作为‘十四五’的重中之重。”汤涛认为,目前制造业、企业对技工、的需求非常急迫,很多企业面临高层次技能人才短缺、招工紧缺的问题。为此,将指导各地根据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培训专业设置补贴项目,提升培训层次,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新经济有新助力,“老问题”走新路径
以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不断向各个行业领域渗透,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员,如何在职业培训中加快“数字步伐”?人力资源保障部职业能力司司长刘康给出了五个方面的“助力”:
——修订职业分类大典,对数字技能类职业要特别进行标注,积极开发数字技能类新职业,制定数字技能类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
——发布培训标准和课程方案,加大数字技能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力度,组织开发数字技能通用素质培训教材。
——推进数字技能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引入数字技术,创新评价方式。
——指导各地在开展各类比赛时把数字技能类职业作为相应内容加以推进,全面推动数字技能提升。
——培育一批具有数字技能培养优势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工作室,遴选培育一批数字技能培训优质职业院校,打造一批功能突出、资源共享的区域性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新经济有新助力,“老问题”也有新路径。针对不少劳动者不愿当工人,技能成才、技能就业吸引力不足的情况,刘康表示,要形成技能人才纵向职业技能等级阶梯,探索拓展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并形成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等相应人才横向贯通发展的路径。
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推动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一系列助推技能人才发展的“大礼包”正在陆续推出,促进技能人才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梦想。
让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扩容提质
此次印发的规划明确提出进一步拓展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
“有的人30岁、40岁已经是高级了,等他到50岁以后,他的职业不能进一步提升,往上发展要捅破这个‘天花板’,让他往特级、甚至更高的层级发展。”汤涛说。
在提升培训供给能力方面,汤涛表示,以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低端培训较多,中端和高端培训较少,要鼓励更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企业参与更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中。
适应产业发展,高质量推动“产训结合”促进产业链和职业技能培训链的有效衔接,也是规划的一个亮点。
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介绍,规划首次提出了产训结合的理念和举措。“产训结合,就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经营需要搞培训,核心要义就是要切实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十四五”期间,职业技能培训能否真正扩容提质,重在发挥好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提高院校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各类培训机构重在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各类公共实训基地基础支撑作用。
哈增友表示,部门要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导向,切实提高广大技能劳动者的待遇水平;广大劳动者要踏踏实实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努力钻研,掌握就业创业的真本领,端上勤劳创新致富的“金饭碗”。
丁建庭
近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 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省总工会、省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通知》,在全省全面推行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持续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新型学徒制是新时期我国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技能人才是支撑制造、创造的重要基础。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近年来,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目的正是为了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2018年10月,人力资源和 保障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提出,“创新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 探索 特色学徒制”。
学徒制不是什么新事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 历史 ,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技术培训和传承模式,尤其是对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的工种。不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意义上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与此同时,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学生又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迫切需要有经验的师傅“传帮带”“领进门”。新型学徒制摒弃了过去老传统中的弊端,按照、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概括来说,新型学徒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
新型学徒制以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级工、高级工及、高级为主,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作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安全生产规范、工匠精神等,培养期限一般为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与单一的学校教育相比,新型学徒制更加符合技能人才培养规律,这一模式运用职业技术教育最本真、最朴素的“口传手授”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做中学”和“理实一体化”原则。大量的实践作和反复训练,使学徒不仅“会”作,而且能“熟练”作。在上,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均广泛推行新型学徒制,形成了各自的经验和发展态势。可见,在我国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是势所必然,既有助于同职业技术教育接轨,也有助于提高我国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
广东以制造业立省,向来重视技能人才培养,也较早地将新型学徒制培训作为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全省推行实施。2019-2021年,全省新型学徒制累计备案培训约13.4万人次,在培养企业后备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满足不了发展壮大制造业、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需要。因此,需要在全省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全面覆盖到我省各类企业以及拥有技能人才的其他用人单位(含养老、幼教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以此为抓手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进而为提升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促进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新型学徒制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了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正当其时。广大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应积极参与学徒培训,不断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加快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壮大发展产业工人队伍。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就业新的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迫切需要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1
据广播电视总台之声《和报纸摘要》,人社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研究编制了《“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2021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为:组织实施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500万人次以上。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5000万人。“十四五”时期,就业新的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不断发展变化,迫切需要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等主要目标。
人社部副汤涛:具体目标是组织实施补贴性培训达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要达到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能够达到高级技工、、高级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800万人次以上;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
针对劳动者不愿当工人,技能成才、技能就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回应,要打破目前的“天花板”“门”。
刘康:探索拓展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等相应人才可以贯通发展;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推动后辈技能人才的成长。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2
作为我国首次编制的职业技能培训五年专项规划,《“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公布。《规划》有何亮点?未来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和重点是什么?怎样完善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在1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规划》有关情况,并释放了一系列重要信号。
高层次技能人才培训成“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全国共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近1亿人次;其中培训企业职工超过3000万人次,农民工超过4000万人次,劳动力超过900万人次。技工教育每年输送毕业生能够达到100万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过400万以上。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5000万人。
人力资源和保障部副汤涛介绍,“十四五”时期,就业新的增长点和新就业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迫切需要劳动者提升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与此同时,职业培训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是技能人才培养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二是 “就业难”和“招工难”两难并存;三是培训基础能力薄弱。
作为我国首次编制的职业技能培训五年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组织实施补贴性培训达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要达到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能够达到高级技工、、高级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800万人次以上;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
《规划》提出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二是培训的供给能力要提升。三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建设。五是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加强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保障工作。
汤涛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投入力度。多方筹集资金,做好培训资金的保障工作,健全市场化投入机制,鼓励资本投入。统筹利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已有的职业培训资金,包括已有的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专账的.结余资金,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给予培训补贴、技能提升补贴和相关的生活补贴。
“要把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训作为‘十四五’的重中之重。”汤涛强调,目前制造业、企业对技工、的需求非常急迫,很多企业在实施新技术的时候都面临高层次技能人才短缺、招工紧缺的问题,将指导各地根据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需求,动态调整培训专业设置补贴项目,提升培训层次,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技能人才。
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如何进一步激发技能劳动者参与职业培训的内生动力,提升技能就业、技能成才的吸引力?
人力资源和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介绍,为了不断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技能人才队伍,《规划》专门就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完善技术工人的整个职业发展通道。要打破目前的“天花板”“门”,形成技能人才的纵向职业技能等级阶梯,探索拓展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横向是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等相应的人才可以贯通发展。
二是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并且要将评价结果和使用、待遇挂钩。
三是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推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这个重要文件落实、落地落企,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探索技能激励办法。
四是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完善以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在各级各类表彰当中的倾斜力度。要做好“中华技能”、“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而且要给他们更高的待遇。
五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要为技能人才搭建展示精湛技艺的平台,促进技能人才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为他们创造出彩的机会。
与此同时,推动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推动后辈技能人才的成长。
首次提出产训结合 促进高质量就业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就是要千方百计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真正通过高质量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表示,《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紧紧牵住提高培训质量这个“牛鼻子”,首次提出产训结合的理念和举措。就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经营需要搞培训,核心要义就是要切实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哈增友表示,下一步,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按照产训结合理念,从供需两端精准发力,推动培训规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从供给侧角度讲,主要是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对企业来说,重在发挥培训主体作用。作为部门,要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帮助企业落实好开展培训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相关补贴政策,真正支持企业开展多层次、大规模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稳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同时,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建立自己的职工培训机构,面向本单位的企业职工,包括产业链中关联度比较高的中小微企业的职工开展培训。
对院校来讲,重在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支持一万多所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持续提升培训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落地见效。下一步一定要加大院校面向企业职工、重点就业群体的开放度。
对各类培训机构来说,重在健康有序发展。将为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正常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也将加速推进规范化管理。
对各类公共实训基地来说,重在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完善行业企业、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利用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培训的相关制度,推动培训资源进一步实现共建共享。要提升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等重点就业群体共享公共培训资源的可及性和便利度。
从需求侧角度讲,主要是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面关键要做到“两个有”,个是个人有意愿,第二个是有实招。
“持续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切实提高广大技能劳动者的待遇水平,推动更多技能劳动者早日跨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哈增友说。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3
近日,《“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正式印发,对未来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
“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是什么?如何适应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有哪些创新举措?7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回应关切。
1月7日,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人力资源和保障部副汤涛、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人力资源和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介绍《“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刘健摄)
明确未来目标,重视落实落地
“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共建共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更加有效等四个主要目标。”人力资源保障部副汤涛说。
会上,汤涛给出了未来具体目标的一组数据:
——组织实施补贴性培训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
——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员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能够达到高级技工、、高级的高技能人才达到800万人次以上;
——新增公共实训基地200个。
同时,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培训供给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建设、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方向明确,重在落实。汤涛表示,要加大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健全市场化投入机制,鼓励资本投入,并统筹利用好就业补助资金。
同“十三五”时期相比,“十四五”时期培训人次减少了很多。“质量上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培训量的减少和培训规模的缩小,最主要的是要把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训作为‘十四五’的重中之重。”汤涛认为,目前制造业、企业对技工、的需求非常急迫,很多企业面临高层次技能人才短缺、招工紧缺的问题。为此,将指导各地根据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培训专业设置补贴项目,提升培训层次,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新经济有新助力,“老问题”走新路径
以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不断向各个行业领域渗透,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员,如何在职业培训中加快“数字步伐”?人力资源保障部职业能力司司长刘康给出了五个方面的“助力”:
——修订职业分类大典,对数字技能类职业要特别进行标注,积极开发数字技能类新职业,制定数字技能类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
——发布培训标准和课程方案,加大数字技能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力度,组织开发数字技能通用素质培训教材。
——推进数字技能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引入数字技术,创新评价方式。
——指导各地在开展各类比赛时把数字技能类职业作为相应内容加以推进,全面推动数字技能提升。
——培育一批具有数字技能培养优势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工作室,遴选培育一批数字技能培训优质职业院校,打造一批功能突出、资源共享的区域性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新经济有新助力,“老问题”也有新路径。针对不少劳动者不愿当工人,技能成才、技能就业吸引力不足的情况,刘康表示,要形成技能人才纵向职业技能等级阶梯,探索拓展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并形成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等相应人才横向贯通发展的路径。
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推动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一系列助推技能人才发展的“大礼包”正在陆续推出,促进技能人才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梦想。
让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扩容提质
此次印发的规划明确提出进一步拓展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
“有的人30岁、40岁已经是高级了,等他到50岁以后,他的职业不能进一步提升,往上发展要捅破这个‘天花板’,让他往特级、甚至更高的层级发展。”汤涛说。
在提升培训供给能力方面,汤涛表示,以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低端培训较多,中端和高端培训较少,要鼓励更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企业参与更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中。
适应产业发展,高质量推动“产训结合”促进产业链和职业技能培训链的有效衔接,也是规划的一个亮点。
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介绍,规划首次提出了产训结合的理念和举措。“产训结合,就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经营需要搞培训,核心要义就是要切实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十四五”期间,职业技能培训能否真正扩容提质,重在发挥好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提高院校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各类培训机构重在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各类公共实训基地基础支撑作用。
哈增友表示,部门要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导向,切实提高广大技能劳动者的待遇水平;广大劳动者要踏踏实实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努力钻研,掌握就业创业的真本领,端上勤劳创新致富的“金饭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