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高考答疑 >

小规模学校新高考如何实施_小规模试点高校

如何应对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教学

二、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

如何实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教学方式?1、教学过程要深入浅出设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浅入深出实施(体现实际联系理论)研究性专题教学,即备课中根据课标和大纲的教学要求,扫描生活实际、选择材料载体和创设问题情境,课堂上从学生能够理解的角度切入,学生主动参与,与之共同分析教学情境和理解课标大纲观点;2、指导学生熟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精神和一般流程,酌情编制模拟样题;3、在全面梳理热点和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以“举三反一”模式确定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思考有关专题的思路,并注意指导学生注意优化了解相应规律、掌握相应规则应变能力。

小规模学校新高考如何实施_小规模试点高校小规模学校新高考如何实施_小规模试点高校


小规模学校新高考如何实施_小规模试点高校


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2 因为新高考方案投档录取是以语,数,外三门统考科目的成绩排序,所以学生成绩名次将会重新洗牌,英语120分,相对于语文、数学。好像地位降低一些,但过去五门功课,英语比重占了20%,现在占到27,51%,比例在上升

从新课改教学目标角度来看,英语教学应该更加开放,因而,部分英语老师提出,应该创新教学形式和课程设置,应该多为学生设置英语学习的情境氛围。另外与数学老师一样,部分老师也认为,英语教学时间也应该增加。我们学校明年有1000人参加高考,按五科总分排名和三科总分排名相比,有95%的学生成绩会发生变化,其中选考物理化学的分数变化幅度。为此我们要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3 高考尽管是分省命题。但要处理好本省考试大纲与统考试大纲的关系,还要处理好附加题考试内容与新大纲中的“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科目,“2”指从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选考内容”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高度突出德育教育,大纲要求:着力学生高度关注、关注生活。根据新课改精神,课程不等于教材,教材更不等于教学内容。因此,近年高考的许多试题都注意选择情景材料并设计问题,学生重视运用知识和经验去应对生活实际问题,由此考查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显然,能力立意的导向在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将继续被强化,并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共识。为此,学科教学的课堂设计需要克服传统教学“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弊端,坚持由学生应该认识又能够理解的问题、科技信息或其他具体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学生会感兴趣,其阅历经验和知识准备又足以接受的问题,平等地与学生共同探究。这就需要我们在注意研究教材、课标的同时,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内容相关的时代热点、科技信息和学生生活实际,研究学生理解接受相关理论的知识准备、阅历经验,以及学生认知心理特征,由此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综合化和信息化”。

江苏新高考政策,2021年小高考必须要全过,才可以参加2022年的高考吗?

2021年八省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将采用“3+2+1”模式,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为750分。所谓“3+2+1"模式包括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和笔试)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考科目,然后在其余四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考试录取以总成绩为准。

新江苏新高考新江苏新高考政策二零二一年新江苏新高考政策2021年小高考必须要全过。才可以参加新江苏新高考政策2021年小高考必须要全过。才可以参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有一些专业不受考生喜欢,不受欢迎,分数会非常低,因为没人报,没人报分数一路降下去。反过来,压力也是动力,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高校要加快课程改革的力度,提供更多需要的专业,提供更高质量的课程,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加二零二二年高考嘛我认为新江苏新高考政策2021年小高考必须要全过。才可以参加2022年高考嘛,我认为这个政策目前我们还没有下。

其实胡卫:综合素质评价是此次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亮点。综合素质评价符合现在的潮流。你也可以想想,如果考多少分都无所谓,那学校开设这些课程的意义何在?还不如只学那些算分的课程呢。毕竟升学率才是学校的命根子。

新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3+3”科目设置里,浙江除外语科目外,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 #高考# 导语】新高考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新高考采取选考模式,20种选择方式,可以说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科目,不用再被文理分科所限制。那么,新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下面是 分享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也即是,以往的平行志愿是以分数优先、尊重志愿为原则;而专业平行志愿则在平行志愿的基础上考虑到专业优先录取,所有志愿原则上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基本不会出现不得不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情况了。

新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提问:新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新高考批改革试点地区是浙江和上海,2014年启动,2017年高考实行。

新高考第二批改革地区是、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市,2017年启动,2020年高考实行。

新高考第三批改革地区是江苏、河北、重庆、辽宁、福建、湖南、广东、湖北8个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高考实行。来找我,我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分享高中学习以及报考的资料和内容,整理各省的高考试卷和清华学霸的各科笔记,还会有免费的提分试听课程。

原定2018年第三批启动新高考的省份还有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安徽、青海等地区,这些地区2018年都表示推迟一年实行新高考,也就是说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改革。

原定第四批实行新高考的地区有陕西、云南、甘肃、广西、宁夏、新疆等,加上2018年推迟的省市一共是17个,也就是2019年预计17个地区启动新高考改革,2022年高考实行。

注:以上仅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考情况为例说明,未涉及到港澳台地区。

新高考部分省市原定于2018年启动,但是这些省份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未实行新高考改革,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走班制教学方式暂时无法开展、教育发展水平有限、改革试点地区还存在一定问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等。

新高考改革是未来全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现在个别地区还在观望,但是改革过程中遇到问题都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相信高考改革会越来越好。

一、均不分文理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3个必考科目),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简称“学考”),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这其中包括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浙江还有通用技术)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三、各科目考试次数

新高考实行的好处

新高考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新高考采取选考模式,20种选择方式,可以说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科目,不用再被文理分科所限制。

高考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可能就是一考定终身了,十几年的学习,可能就高考两天见结果。这样的话就有非常多的偶然因素影响学生的发挥,像是心态和身体状态问题,很多人高考时发烧、拉肚子等等,无疑对高考是有影响的。而新高考改革排除了很多偶然因素,使学生压力那么大。

新高考下,贵阳市阳茗学校如何决胜“3+1+2”新高考复读?

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数学取消文数和理数;理、化、生、政、史、地(浙江还有通用技术)任选三门参加高考。部分地区对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

方法 具体实施

作为首批“吃螃蟹”的2017级高一,如何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达到“提分增效”?学魁榜师姐为同学们和家长答疑解惑。

提前掌握新高考,

针对复读生制定出“4+2+1”教学法,保提分、保录取。

树立目标、目标坚定,

监督鼓励、心理疏导。 开学树立学生坚定目标,目标坚定才能迎难而上。过程中监督鼓励,心理疏导《方案》的核心理念是“选择性教育”。要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目标,实现人人成才的育人目标,变“过度选择”、“课堂教人”、“一考定终身”为“异选择”、“课程育人”、“关注综合素养”。依据新高考招生方案,学生将有更大的学科选择权,按照“7选3”,理论上的排列组合类型有35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个性化的课表,传统意义上的班级不复存在,选课走班将成为教学组织的新常态。。把复读这个过程重视好。复读还能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如何教如何管,

如何提分。 2012年创办至今,阳茗学校一直从事高三复读,如何教如何管如何提分,阳茗学校是专业的;

新高考复读,阳茗学校制定出“4+2+1”教学法,保提分、保录取。

掌握志愿填报 高考考学生,志愿填报考家长。在学生复读一年中,教会家长志愿填报。

如何应对新高考所带来挑战与机遇

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试点已经在上海市和浙江省拉开帷幕。

新高考助力学校全面实施素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浙江参加“三位一体”招生专业不是太多,主要是考试成本的问题,一个学校每年招生几千人,如果所有的考生都到学校里来参加综合考试,可能会有些困难。我们先从少数专业起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这种考试方法经过三年的实践,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会逐步推出更多的专业、更多的名额进行“三位一体”招生录取模式。质教育

传统的高考“一卷定终身”,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则突出素质教育,强调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将育人的指挥棒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丰富实践,强化能力培养上来,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促进学生主动适应;将育人的指挥捧到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上来,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高考机制利于高校选拔培养目标

《方案》的亮点之一是明确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一是统一高考招生: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3科),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二是高职提前招生:考生自主报名,普高学生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中职学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高校对考生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性等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三是单独考试招生:高职院校部分招生面向中职、中专、技工学校招生,高校对考生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等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并逐步把招生层次扩大到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四是“三位一体”招生:试点高校确定招生办法,并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按比例(高考成绩比重不低于50%)合成总分,择优录取。

传统的高考招生只看高考总分,新的改革让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这有助于高校相关专业选拔更适合的生源,办出专业特色,形成品牌;有助于学有所长的学生量力而行报考适合自己的心仪专业,不必追求门门高分,从而赢得时间、发展特长。同时,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有助于培养我国目前最紧缺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显然,这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师师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校合作”的管理协作体系将应运而生,并将突破统一学习科目、统一学习要求、统一学习进度的传“相对之前对文理科的传统划分方式,新方案中的6选3应该说是有利有弊。”济宁市实验中学化学组的张超老师说,对学生而言,有利的一面是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选择回避自己的弱科,达到“取其所长”的效果,弊端则是学生未来想学的专业与高中时选择的“强项”冲突。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对自己选择的科目有清晰地认识,不能因相对简单就去选择。统模式。

新高考方案给学校师资建设带《浙江省高考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主要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招生政策。高考科目总共为6科,其中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分为英、日、俄、德、法、西班牙语)3科;选考科目3科,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门学科中选择。高考原始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科满分100分,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为3分,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为前提,起点赋分40分。在时限方面,语文、数学成绩当年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同时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重要参考,择优录取。来新挑战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现有的普通高中面临着教学师资和课室场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试科目的变化带来学科教学师资调整的问题。新高考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除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外,其余科目均变成了选考科目。这样,某学科教师的不足或富余与学生的选科人数相关,这种变化每年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如何调配师资,给学校的人事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二是考试科目的变化和普遍的走课制带来教学场地不足的问题。为应对新高考的改革,普通高中需要根据学生的选择需求开好7科的选修课程,组合有35种之多,因而需要配置更多的课室。而如何盘活现有的课室资源,解决好选修课程导致课室需求量大增的问题,也对学校硬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什么时候新高考3+2模式实施?

这相当于把选择权交给了每一个考生。还有一点的就是关于英语,英语成绩不再是取决于高考,而是一年两次考试,取的成绩,大大降低了难度。

新高考3+1+2在不同省份的开始实施时间是不同的,在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是从2018年开始实施的,2021年高考为新高考+1+2模式。

新高考如何考。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中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新高考3+2+1模式从哪年开始制定特色教学。 学校老师花一年时间深入掌握新高考教材、试题及志愿填报等;: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新高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

“目前走班只能是根据几种‘套餐’进行微调,20种组合很难一块开设,学生要做好思想准备。”马一鸣说,如果未来高考录取只对某一科有要求,这个比较简单,比如建筑学相关专业对物理成绩会有具体要求,各高中在开课中搞“套餐制”就没有问题;如果录取中有些专业对两科或三科都有要求,“套餐制”就不能面面俱到。

新高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如下:

高考改革从2019年开始。

明确2019年启动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到2022年基本建立符合省情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2019年6月底前公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高考改革内容

其实从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人们就在关注和讨论,这样的选科到底好不好?怎么样选择才是的?选科确实是未来高考生们的一大难题,有20种搭配,就看你怎么去抉择了。

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新高考的“新”内容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根据规定,选考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选择建议:2、选科与未来选专业选科前必然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选科其实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愿选择提前到高一来考虑了。因为高校录取专业将与选考科目密切相关,现在选科就需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

1、选科,有哪些重要参考指标能力: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兴趣: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倾向:按目标专业对学科的要求来选;或根据专业覆盖面积,选择路径较宽的学科。

“新高考”带来什么变化与挑战

清楚高考考什么,

沪浙“新高考”带来什么变化与挑战

新高考录取催生选课走班成教学新常态

高考改革牵动着千万家庭的心,自2014年9月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各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作为首批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上海与浙江今年将首次举行“新高考”,并实行与新高考相配套的新录取模式。新的录取模式有什么特点,将给考生带来哪些影响,高校如何建立科学公平的选才体系和办法?

胡卫(全国政20种组合“走班”安排是个难题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

我取消录取批次。过去一本二本三本分段录取,实际上是行政对高校人为的分段,取消之后可以促进招生纵向流动。在整个高考方案当中,无论浙江、上海,这都是一个亮点。

叶飞帆(代表、绍兴文理学院):

高校不可能脱离中学教育设计大学培养方案。这次考试招生改革迫使大学更多了解中学的教学改革,也迫使大学自己加快转变。

记者:根据上海、浙江两地的新高考方案,从今年起,将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这种新的录取模式,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的人才选拔将带来哪些影响?

胡卫:这次改革采取“3+3”模式,即语数外的高考成绩加3门选课科目会考成绩,此外还有综合素质的评价。这一改革影响深远,不仅要把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立德树人作为高考改革推进的重点,还要着眼促进学生终身成长、终身发展,展示学生的个性,体现高考科学性、现代化,与接轨。

我们原来是考什么教什么,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后,不再把分数作为学生评价的手段,从知识导向逐步转向能力导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这对中学特别是高中教育改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有了综合素质评价以后,大学对学生选择也应该是多元化全方位的,怎么根据高等学校特色录取适合的学生,这些都是新的高考方案对教育提出的挑战。

叶飞帆:我觉得对考生来讲,的影响就是增加了选择的权利。以浙江录取方案来说,过去录取是先选学校报志愿,进入学校以后再根据学生的志愿来分配专业,有一些学生因分数不够、录取名额有限进不了心仪的专业。现在倒过来了,先填专业再选学校,最多可报80个志愿。如果考生只想读某个特定的专业也可以,一个志愿从头填到尾,从这个专业排名的学校开始填,总有一个能选上,这样确保学生想学什么专业就能学什么专业,这对于考生今后的发展很重要。

2.综合素质评价如何有效纳入高考评价系统?

记者:从2014年起浙江就开始试行“三位一体”招生,省内、省外参与高校逐年增多,上海也自2015年起,在复旦和试点推出综合评价录取。从实施成效来看,这对推动两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设起到哪些积极作用?高校在建立科学公平的选才体系和办法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叶飞帆:浙江省“三位一体”录取方法,是把高考的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测评三方面结合起来。这项工作稳步推进,每年增加若干专业,到今年为止,参加学校越来越多。这项改革的好处,是真正可以综合评价学生,不是像以往单靠高考成绩。

上海进行的各种探索中,我认为两点带有代表性:一个是学生创新精神,另一个是实践能力。很多学校都在探索,怎么帮学生选择课题、选择导师,怎么提供条件、创造环境,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形成比较好的研究报告。整个过程都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推动。

实践场所的选择,现在上海是市、区、校三方面的结合,由市里进行规划、论证、制定标准,区县、学校来选择实践活动的场地。以前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此不关心、不重视,通过这次高考新方案推动,学校、家长、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提高。

尽管上海对综合素质评价做了精心准备、周密设计和顶层思考,但实施中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诚信问题,这样的评价不像高考分数一样定量化,将来能不能做好?学校水平不一样,条件也不一样,这样造成校际间的异,同样记录考试分数的话,处在不同学校的家长和考生就会担忧。

记者:取消文理分科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有统计说,实行“3+3”模式后,学生无论选哪三个科目进行考试,选择专业覆盖面将扩大到66.6%以上。尤其是浙江将实行以专业平行投档录取,考生可报80个志愿,这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权。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生如何做好生涯规划,合理填报高考志愿?

叶飞帆:以前没选择是一个问题,现在选择多了同样是问题。80个专业怎么填,这么多高校怎么选?首先,浙江的录取方式改革把专业选择权给了学生,这跟过去相比是很大的进步,但是,也有人认为,高中生没法确定未来要做什么,让他自己选科目不科学。我认为,取消文理分科对高中生全面发展是有好处的,大家也不必把“3+3”后边这个3科看得太重,很多学校为了有更多的选择权,为了吸引更多的考生,很多专业是不限制的,即便是限制,只要学过任意一门课就可以。

事实上,考进大学后还可进行专业调整。高校在努力扩大转专业的范围,增加转专业的自由度。我们要为学生的成长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宽的通道,这次招生改革、考试改革,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走。

河南省新高考什么时候实施?

看到本篇文章的学弟学妹或者家长朋友,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你也想学习更多关于高考志愿填报、自主招生报考2021年8省区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推行3+1+2方式,并且也可以选择性的考取一些科目 ,而且数学,英语,语文这三个科目都将进行了统一的考卷。、学习方法、记忆训练的知识,想找到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河南省决定加入新高考的阵营中,拟定从2022年秋季启动“新高考”,2025年新高考正式落地。

2021年新高考制度已经开始准备实施,目前只有14个省市地区实行。考试会以高考成绩和选考成绩为依据。

河南实行新高考,对考生的影响

新高考模式下,如何“抢跑”赢在起跑线?

四、逐步取消高招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

新高考模式的到来带给学生更大《方案》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强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有助于遏制应试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促进科学选才;二是赋予了学生按照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的权力,同时也提出了高校在录取时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三是既立足基础学科,也重视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兴趣特长发展及综合素养提升,以此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四是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的自主选择权,曾经的“先高考再填报志愿”,如今也有了新的变化。新一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规定的“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夏季高考采取‘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科为必考,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此外,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在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任选3科,当作选考科目即等级考试科目。

“新高考”方案中,亮点就是遵循“两依据一参考”的“3+3”模式,即不分文理科,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各位老师均表示,选择的难点在于学生对于自己优势或劣势的科目在全省、全市中所占的百分比不清楚,就容易造成选科的“一摸黑”。在选课中多征求老师和家长意见,结合自己想报考的大学专业选好自己的“3”,而不要把“相对简单”当成优势。

学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应对学生选课

新高考模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生要打破思想壁垒,看专业选课。在新形势下,学生应提前思考未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过去很多学生宁愿选择“一本的专业”,也不愿选“二本的好专业”,结果往往因为学的专业太冷门,导致毕业后就业非常困难。2017年,山东在“老二本”和“老三本”融合的基础上取消本科“一批”和“二批”的界限,将其合并为本科普通批。在新的志愿填报模式下,考生可以先选择心仪的专业和院校,在未来的报考过程中,“好专业”将成为学生优先考虑的因素。

“以前高考是‘看菜吃饭’,根据自己的分数先挑个好学校,再决定专业。”济宁一中高一年级级部主任马一鸣说,很多学生报考时往往没有合理规划,先挑喜欢的学校,结果被调剂到自己根本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造成就业困难。

据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级部主任陈来臣介绍,之前学校针对学生选课已经开过一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通过自我分析课程进行定向分析,再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未来有了初步规划。“我们春节前后再搞一次学生调研,通过家长会、学生会和两次摸底考试,把学生选课情况落实好。”

新高考方案将在山东推行落地,传统高考的“行政班”模式将会被打破,选课走班教学将会变成常态。虽然济宁各个高中也推行过“走班制”教学试点,但也仅仅是语数外在行政班上课,文理科进行集中走读的“老模式”。相比过去,此次山东高考“6选3”将出现20种不同组合,这将倒逼各学校直面改革,将走班制全面落实。

大部分学校在编班时都准备采用“让学生自主选择,限度地集中,最少走读上课”的方式,或者“行政班除语数外学科外,全部学考、选考科目走班教学”的模式,不管哪一种模式,都和以前的编班模式大不相同。“如果20种组合都有人报考,会让学校排课变得很困难,要借助专业的系统来安排。”陈来臣说,学校会根据各科目实际报考人数,对师资力量进行调控。一方面,的情况是学校给学生提供几种“套餐”,这样会好安排班级开设课程;另一方面,根据物理化学、历史先分大类,再从中进行微调,这种办法相对麻烦,但更能照顾到学生。从目前的情况看,化学和历史相对较热,物理和选择意向较少。具体怎么调整,还要看学生试报的情况。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未来“小班制”和“走班制”逐渐落实,各年级间师资力量的调控会逐渐灵活,学校与学校间也会根据走班人数进行师资力量的调控。此外,现阶段学生还是要根据自己想报考的专业,多和家长、老师沟通,尽量避开冷门专业和组合。

欢迎在微信搜索栏上输入

xkb9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一级部老师李会庆说,高一现阶段所学的知识体系还不完备,成绩相对平均或没有清晰规划的同学,应在“观望”中选出适合自己的学科。高一化学组夏永敬老师说:“不管选哪科,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真不知道怎么选,就从大学想学的专业往前推”。66

新高考如何选科 新高考学科组合选择原则

河南2022年秋季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正式实施新高考模式。确保在2022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前,实现基础条件全部达标,顺利启动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

建议学生从“1科覆盖专业+2科强势冲分”的角度规划自己的选科。新高考各选科组合的专业覆盖率异较大,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个覆盖率更广的学科。另外,从升高一暑开始,充分发掘自己的兴趣与强势学科,明确其余两个选科,尽早投入更多时间,使高考效益化。

当然,这项工作现在也面临各种各样的疑虑和问题,比如,公众质疑,学生到了现场测评怎么组织,有没有什么漏洞,如何保证公平?其实,浙江省教育厅一开始就做了周密的安排,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一、新高考学科组合选择原则 一、成绩化原则

选科时都是考虑哪科能争取较高分数才最终选择,以保证高考成绩优势。目前全国各省报考均都基于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无论具体实施是投档到高校还是投档到高校的具体专业中,平行志愿都是以“分数优先”的方式进行的。优先以成绩高低来决定检索投档顺序。所以,分数高势必带来投档顺序上的优势。

二、机会化原则

所谓机会化,就是保证未来院校与专业在可选的类别以及招生数量总和上能够有一定优势,这条原则是当我们在几门副科之中选择徘徊不定时考虑的。如果,你感觉副科中并没有哪科具有的成绩优势或者成绩优势的1.“两依据、一参考”给考生带来哪些影响?预期,也不存在学科偏好,那么这个时候你需要考虑的就是选哪科能够让将来报考时候面对的招生最多,招生专业类别最全。

二、新高考选科建议 1、优劣——排名——选科

2、选科——专业——职业

传统高考——文理分科,高一下学期或高二上学期分开文理科,文科学习的科目除去语数外,还有、历史、地理,理科的学习科目是物理、化学、生物。

新高考——不分文理,学生自由组合。

3、根据学习成绩选科,高考专业,我们做“减法”选科后确定了物理或历史,我们再根据剩余科目考试成绩和报考专业再次做“减法”选科,直到选择出满意的科目就行了,这就是“综合”选科,不固定某一选科方法,扬长避短,选择出对自己最有利的科目组合。

不过,新高考选科,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有限,学校并不会完全开设12种选科组合的班级,比如有的学校会不开设“历史+生物+化学”组合,有的学校会不开设“物理+思想+化学”组合等,大家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