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专业解读 >

秦岭地理特征 秦岭地形特征

秦岭的地理特点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秦岭地理特征 秦岭地形特征秦岭地理特征 秦岭地形特征


秦岭地理特征 秦岭地形特征


秦岭地理特征 秦岭地形特征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海拔2,000~3,000米。北侧断层陷落。山体雄伟,势如屏壁。《史记》中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因此,它有“九州之险”的称号。

陕西境内的秦岭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西翼的三支为大散岭(海拔2819米)、凤岭(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东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为华山(海拔1997米)、蟒岭山、流岭和新开岭。山岭与盆地相间排列,有许多深切山岭的河流发育。秦岭中段主体为太白山(海拔3767米)、鳌山(海拔3476米)、首阳山(海拔2720米)、终南山(海拔2604米)、草链岭(海拔2646米)。山体横亘,对东亚季风有明显的屏障作用,是气候上的分界线,又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

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

秦岭南北的人文景观亦各具特色。北面的关中平原史称"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人类农耕、定居,是有名的文物古迹荟萃之地。秦岭间南北向的深切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的有今宝(鸡)成(都)经过的陈仓道、西安至宁陕的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傥骆道、周洋道。在秦岭北坡及关中平原南缘现存众多的文物古迹及流传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有秦始皇陵及许多帝王陵墓群、周代沣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楼观台、张良墓、蔡伦墓等古迹。位于西安市南40余公里的终南山自古风景秀丽。《诗经·秦风》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唐代官绅在此建有别墅,其中以王维的辋川别墅负盛名。王维所作的优美山水诗大多是描写此处景色。唐代诗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有“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诗句。附近还有翠华山、南五台、骊山等秀丽山峰,山中分布有明清以来建造的太乙宫、老君庵等大小庙宇40余处,是关中游览避暑的良好场所。

在秦岭山脉西段有麦积山石窟,山体悬崖壁立,状若积麦。自后秦时期开始凿刻,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余尊,壁画1300余平方米,是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

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拥有如此众多的食草类动物,相信任何食肉动物在这里都不会为食物犯愁。于是,在现已查明豹、云豹、豺、黄喉貂、豹猫等多种食肉动物的基础上,动物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在秦岭寻找华南虎的希望。动物尚且如此,植物就更不用说了。古人云:太白山上无闲草。秦岭的植物不但花样繁多,而且独具特色。

秦岭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要从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鲜明的特点说起。在版图正,秦岭是自此向东的一座山脉,也是惟一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动物学家眼里,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在这里交会、融合;在气候学家眼里,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文学家眼里,秦岭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母亲河,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

秦岭北部是渭河,黄河的一级支流;南部是汉江,长江的一级支流。大地上也是重要的两条河流上的一级支流,夹裹着这样一座奇特的山脉。更确切地说,是这座博大精深的山脉养育出两条具有非凡意义的河流。

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古代文明,确得益于这样一座朴实无华的由巨大花岗岩体构成的山脉。美丽的山城商洛就坐落在秦岭山中。

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秦岭以北为黄土高原.

是横亘于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 秦岭-淮河一线更是东部的天然南北分界线。

秦岭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8、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简要描述秦岭-大巴山的地理位置特征?

1.位置(秦岭: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也是陕西省一条极为重要的地理线,它横亘在祖国的中部。大巴山:巴山西起嘉陵江谷,东至湖北武当山)

2.气候(气候温和,大巴山南面的四川盆地为中亚热带,而北面的汉中盆地则属于北亚热带。大巴山是中亚热带气候和北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米仓山、大巴山、神农顶等山脊14℃以下;大巴山南麓(奉节、巫山一带)16~18℃;其余地域14~16℃。年平均降水量:米仓山东部1200毫米以下,神农架林区1400毫米左右,其余地域1000~1200毫米。)

3.地形(秦岭:山势北陡南缓,群山毗连,峰峦重叠,小盆地,山间谷地。大巴山:危峰如林,千崖万壑,森林茂密,道路崎岖险阻,是陕南与川北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其山势成西北至东南走向)

4.土壤(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梯田环绕。地下宝藏也十分丰富,除金、银、铜、铁、硫等矿藏外,汞锑、铅锌等矿的藏量在全国也位居前列,它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矿。此外,陕南的水能资源藏量丰富)

5.植被(有种子植种三千余种,野生动物四百多种。盛产土特产和珍贵中材,盛产绞股蓝,被誉为“世界绞谷”。

我国秦岭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我国秦岭自然带丰富多样主要有以下原因:

1、秦岭为东西向山脉,南坡为阳坡、迎风坡,北坡为阴坡、背风坡,南坡(阳坡)比北坡(阴坡)要获得更多的热量,并且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因此,我国秦岭南坡坡麓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坡麓则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也比较丰富。

2、秦岭山体岭脊海拔2000—0米,相对高度为1500—2000米,山高坡陡弯急,因而,随海拔高度增高形成垂直自然带,山地自然环境比低平地区复杂,所以山地垂直自然带比水平自然带复杂得多。

扩展资料

秦岭的气候特点

秦岭山地对气流运行有明显阻滞作用。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

因此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

秦岭以北为黄土高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钙质。秦岭山地、白龙江流域尚保存连片森林,并有珍贵动物和植物。

简述秦岭,南岭,横断山脉的位置分布和特征?

秦岭,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

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地理上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地质特征:在地质构造上,秦岭是一个掀升的地块,北麓为一条大断层崖,形势极为雄伟;山脉主脊偏于北侧,北坡短而陡峭,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通称秦岭“七十二峪”;南坡长而和缓,有许多条近于东西向的山岭和山间盆地。

南岭,南部湖南(五岭里的四个涉及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个)、边境山系的总称。

西起于广西桂林市东北部和东部(涉及越城岭、都庞岭),东到江西赣州市大余县等(大庾岭),北线是湖南邵阳市南部(涉及越城岭)—永州市大部分(涉及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郴州市南部(骑田岭),南线是广西贺州市北部(涉及都庞岭和萌渚岭)—广东清远市北部连阳地区的连阳山脉(连山山脉、阳山山脉)等(在五岭之外)—韶关市北部(涉及大庾岭)、赣州市南部(三百山)。

地质特征:山体众多,构造复杂,有硬砂岩多形成尖削的峰岭,也有花岗岩体形成的山峦,兼有喀斯特地貌。

横断山脉,按“广义”说,即东起邛崃山,西抵伯舒拉岭,北界位于昌都、甘孜至马尔康一线,南界抵达中缅边境的山区。山川南北纵贯,东西骈列,自东而西有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金沙江、芒康山(宁静山)、澜沧江、怒山、怒江和伯舒拉岭—高黎贡山、察隅河、岗日嘎布山(及西支)、丹巴曲、米什米山等。 与喜马拉雅山交会于南迦巴瓦峰。

地质特征:横断山脉山间盆地、湖泊众多,古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广布,现代冰川作用发育,重力地貌作用,如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屡见。同时,频繁,是主要带之一,的鲜水河、安宁河和小江等带都分布于本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