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评价等级
持续增长 20%~23%,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大学专业评价等级是指对各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学科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资料由各系部存档,考核分项计分及综合结果报教务处存档。教师可到本系部或教务处查阅对本人的考核结果。建设、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专业进行分类和等级划分的过程。这些等级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学生选择专业、考虑就业方向、学校招生和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估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流程
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估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流程
评价总分=教学效果分+本科教学质量提升项目加分+日常教学规范减分
本科教育专业评估等级
重点学科
专业学位评估等级
学科评估等级
学科评估结果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大学专业评价等级,通过评价等级的划分,可以更系统和客观地了解各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这也为高校招生、学生选择专业、企业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等级的划分并不是的决定因素,学生选择专业时还需要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综合考虑。
求“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提纲及相关内容
⑺ 生均图书=图书总数/折合在校生数关于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2.4.4教师的仪容仪表。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带给学生愉悦感和亲切感,使教学在轻松、愉快的中顺利进行,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1。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
教高[200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高等学校:
为了深入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根据近年来开展教学评估工作的实践和研究,我部对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进行了修订,现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你们运用评估工作积极地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次颁发的评估方案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本方案对等科类高等学校在部分指标上有特殊要求,具体标准将另行通知。今年下半年被评估的学校,要依据本方案抓紧搞好自评工作,并及时将评建工作的进展情况报告我部高等教育司。
附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教 育 部
二○○四年八月九日
附件: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水 平 评 估 方 案
(试 行)
高等教育司
二OO四年八月
目 录
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
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及其标准
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
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办学指导思想 1.1 学校定位
1.2 办学思路
2.师资队伍 2.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2.2 主讲教师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 教学基本设施
3.2 教学经费
4.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4.1 专业
4.2 课程
4.3 实践教学
5.教学管理 5.1 管理队伍
5.2 质量控制
6.学风 6.1 教师风范
6.2 学习风气
7.教学效果 7.1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7.2 或毕业设计
7.3 思想道德修养
7.4 体育
7.5 声誉
7.6 就业
特色项目
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 要
权重 等 级 标 准 备 注
A C
办学指导思想 1.1
学校定位 ● 学校的定位与规划[注1] 1.0 定位准确,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并有效实施 定位基本准确,有学校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 [注1] 学校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
1.2
办学思路 ● 教育思想观念
● 教学中心地位 0.5
0.5 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办学思路明确,质量意识强
一贯重视本科教学,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学校其它工作的关系 注重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研究,办学思路清晰,有质量意识
重视本科教学,基本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学校其它工作的关系,人明确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 要
权重 等 级 标 准 备 注
A C
师资
队伍 2.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 生师比[注2]
● 整体结构状态
[注3]与发展趋势
●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0.3
0.4
0.3 比附表中合格规定值至少低2,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
≥50% 符合附表中合格的规定
30%~40% [注2] 生师比的计算方法参见附表说明,其中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注3] 分析师资结构中的师资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2.2
主讲教师 ● 主讲教师资格
● 、副
上课情况
● 教学水平 0.3
0.3
0.4 符合岗位资格[注4]的教师≥95%
、副近三年内均曾为本科生授课
55岁(含)以下、副每学年95%以上为本科生授课
教学过程规范,能保证教学质量 [注4] 符合岗位资格是指:主讲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 要
权重 等 级 标 准 备 注
A C
条件
与利
用 3.1
教学基本设施 ● 校舍状况
● 实验室、实习
基地状况
● 图书馆状况
● 校园网建设
● 运动场及体
育设施 0.2
0.2
0.2
0.2
0.2
各类功能的教室齐备,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其它相关校舍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各类功能的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能发挥较好作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设施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
管理手段先进,图书馆使用效果好
建设水平高,运行良好,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含室内体育场所)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有专项训练场地或设施[注7]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个)达到附表的合格规定,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和附属用房面积以及其它相关校舍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册)[注6]达到附表要求
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作用
有室内体育场所,生均运动场面积≥3平方米,设施基本齐全 [注5]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
[注6] 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册)包括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图书。
[注7] 有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指:有符合学校特点的专项训练或代表队的体育设施。
条件
与利
用(续) 3.2
教学经费 ● 四项经费[注8]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 生均四项经费
增长情况 0.6
0.4 ≥25%,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持平 [注8] 四项经费包括本专科业务费、教学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
专业
建设
与教
学改
革 4.1
专业 ● 专业结构与
布局
● 培养方案 0.5
0.5 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专业;新办专业的设置满足需要,具有学科基础,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
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执行情况好 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基本合理;新办专业[注9]设置适应需要,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基本符合要求
培养方案基本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执行情况较好 [注9] 新办专业是指毕业生不足3届的专业。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 要
权重 等 级 标 准 备 注
A C
专业
建设
与教
学改
革(续) 4.2
课程
● 教学内容与课
程体系改革
● 教材建设与
选用
● 教学方法与
手段改革
● 双语教学 0.3
0.3
0.3
0.1 总体思路清晰,具体和配套措施有力,执行良好,改革成效显著,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成果奖励(包括教学成果奖、课程等)[注10]
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执行严格,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针对本校的优势学科,有重点支持特色教材编写的规划和措施,成效好,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奖励的教材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成效显著;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注11]的课时不低于15%,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好
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授课课程比例[注12]≥10%,教学效果较好;其它专业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 有思路、和措施,有一定成效
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主干课程选用同行公认的教材,并注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特别是理工类、财经政法和农林类专业)
注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技术有一定使用面
重视并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授课课程达到一定比例 [注10] 省部级(含)以上成果奖励是指近两次评奖中获奖的成果。
[注11] 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注12]用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双语授课比例是指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数占相关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的比例。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 要
权重 等 级 标 准 备 注
A C
专业
建设
与教
学改
革(续) 4.3
实践教学 ● 实习和实训
● 实践教学内容
与体系
● 综合性、设计
性实验[注13]
● 实验室开放 0.4
0.3
0.2
0.1 时间有保证、措施完善、效果好
注意内容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效果好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80%,效果好
实验室开放[注14]时间长,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效果好 时间有保证、措施得力、效果较好
基本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达50%~60%,效果较好
有开放性实验室,有一定效果 [注13]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注14] 实验室开放包括开放的范围、时间、内容、对学生的覆盖面等。其中开放的范围包括科研(专业)实验室。
管理 5.1
● 教学管理及其
改革的研究与
实践成果
[注16] 0.6
0.4 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
研究与实践成果显著,研究成果对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结构基本合理,素质较高
鼓励教育研究,有一定数量的研究实践成果 [注15] 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系(院、部)分管教学的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
[注16] 研究与实践成果是指教学管理调研或咨询报告、论文、专著等。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 要
权重 等 级 标 准 备 注
A C
管理
(续) 5.2
质量控制 ● 教结构基本合理学规章制度
的建设与执行
● 各主要教学环
节的质量标准
● 教学质量 0.3
0.3
0.4 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效果显著
质量标准完善、合理,体现学校的水平和地位,执行严格
教学质量体系[注17]科学、完善,运行有效,成效显著(特别是对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得力的措施且执行情况良好) 管理制度基本健全,执行较为严格,效果明显
质量标准基本建立,执行严格
学风 6.1
教师风范 ● 教师的师德修
养和敬业精神 1.0
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严格履行岗位,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 教师履行岗位,从严执教,教书育人
6.2
学习风气 ● 学生遵守校纪
校规的情况
● 学风建设和调
效果
● 课外科技文化
活动 0.3
0.3
0.4 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优良
措施得力,效果好
校园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好 能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
有措施,效果较好
有一定的参加人数和活动效果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 要
权重 等 级 标 准 备 注
A C
效果 7.1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 学生基本理论
与基本技能的
● 学生的创新精
神与实践能力 0.7
0.3 水平高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有较多的研究实践成果和省部级(含)以上奖励 合格
学生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一定的研究实践成果和省部级(含)以上奖励
7.2
或毕业设计 ● 选题的性质、
难度、份量、
综合训练等
情况
● 论文或设计
质量 0.5
0.5 结合实际,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
质量好 结合实际,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论文或设计规范,质量合格
素养与文化、心
理素质 1.0 措施完善、有效,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好,心理健康 措施得力,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较好,心理健康
7.4
体育 ● 体育 1.0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7%;群众性体育和竞技体育开展得好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5%~96%;重视群众性体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7.5
声誉 ● 生源
● 评价 0.6
0.4 生源好
评价较好
7.6
就业 ● 就业情况 1.0 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80%,就业工作措施得力、效果好 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达60%~70%,就业工作有措施、效果较好
特色项目 [注18] 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
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及其标准
(一)评估结论分为、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 A≥15,C≤3,(其中重要项目A≥9,C≤1),D=0,特色鲜明。
良好: A+B≥15,(其中重要项目A+B≥9,D=0),D≤1;有特色项目。
合格: D≤3,(其中重要项目D≤1)。
(二)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9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11项,一般指标8项。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级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
(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中华高等教育法》为依据,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通过水平评估进一步加强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自觉地贯彻执行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评估方案努力体现的教育方针及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反映各类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及现阶段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势与发展方向,特别强调“三个符合度”,鼓励学校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三)本方案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根据分类指导原则,本方案的部分指标和标准对等科类高等学校有特殊要求的将另做补充说明。
(四)附表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 [摘自教发[2004]2号文]
学校类别
指 标 综合、师范、
民族 院校 工科、农、
林 院校 语文、财经
政法 院校 医学
院校 体育
院校 艺术
院校
生师比 18 18 18 16 11 11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30 30 30 30 30 30
(平方米/生) 14 16 9 16 22 18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值(元/生) 5000 5000 3000 5000 4000 4000
生均图书(册/生) 100 80 100 80 70 80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30 30 30 30 30 30
生均占地面积
生均宿舍面积
(平方米/生) 6.5 6.5 6.5 6.5 6.5 6.5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 10 10 10 10 10 10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个) 7 7 7 7 7 7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10 10 10 10 10 10
生均年进书量(册) 4 3 4 3 3 4
本合格标准备注说明:
② 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的高校,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③ 凡折合在校生数超过30000人的高校,当年进书量超过9万册,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④ 凡生师比指标不高于表中数值,且其它指标不低于表中数值的学校为合格学校。
⑤ 办学条件指标测算办法:
⑴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⑵ 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博士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⑷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
⑸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⑹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折合在校生数
⑻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副高级以上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
⑼ 生均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⑾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全日制在校生数)100
⑿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全日制在校生数)100
⒀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当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
⒁ 生均年进书量=当年新增图书量/折合在校生数
※ 进修生数指进修及培训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学生数。
※ 电子类图书、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人员已在相关指标的定量中予以考虑,测算时均不包括在内。
本科评估是什么
⑶ 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0.5)本科评估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科教学评估:
教学质量体系初步形成(对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有措施),执行情况较好 [注17] 教学质量体系包括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统计与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中华高等教育法》为依据,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由被评学校自我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和学校整改三个阶段构成的。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是由被评学校自我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和学校整改三个阶段构成的。自评工作阶段是指从确定对学校进行评估并明确了专家组进行考察的大体时间开始到专家组进校考察前的这个时间;学校整改阶段是指从专家组进校考察结束后的一年时间。
中间则是专家组现场考察阶段。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认为只有专家组现场考察才是评估。
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是整个评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首先,在评估的三个阶段中,自评的时间最长,在建设、改革与管理中能做的工作最多,能取得的实效也、最明显。
其次,最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状况的还是被评学校自己,而不是专家组,只有被评学校认真搞好自评,才能准确地找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成绩、优势与特色,也才能找准学校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也就是说,只有认真搞好自评,才能充分发挥评估的诊断功能。
,专家组在进校前通过认真审阅学校的自评工作报告,已初步了解了学校教学工作以及评建工作的基本情况,获得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大量信息,并形成了初步的判断,其进校考察及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是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进行的。
也就是说,学校的自评工作为专家组进校考察奠定了基础。
因此,自评是整个评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自评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自评的质量就决定了评估工作的质量。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原则
学期终结评价是目标达成评价,主要是总结、了解学生一学期或学年在学习过程中行为形成、能力培养、知识掌握等,它包括课堂练习、纪律、学习情感态度等,这一评价一定要和平时的综合素质形成评价和教材的期末测试相互结合起来。 一、考核目的和考核对象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以下简称“合格评估方案”)适用于未参加过上一轮教学工作评估的各类新建本科学校(以下简称“新建院校”)。
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中华高等教育法》为依据,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以“促进经费投入,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为重点。通过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进一步加强对新建院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推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新建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
3.合格评估方案的制定从新建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需要出发,努力体现的教育方针及对新建院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反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势与发展方向。合格评估方案强调新建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思想工作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学生感。强调重视培养学生以区域经济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
4.评估指标中“达到办学条件要求”或“基本要求”均指《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 号)文件规定的限制招生的要求。
5. 二级指标的主要观测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评价某二级指标时除考察主要观测点所列内容外,还要结合与其相关的其它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是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对新建本科院校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育部高等教育司2014年工作要点:按照合格评估规划,稳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审议办2.2.2基本知识的讲授。教师在实际课堂讲授环节,要加强基本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法
2019年10月17日,2019-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暨次全体会议在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结论审议办法》
评估方案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制定,学费收入指普通本科专业学费收入,即按照核准收费标准实际收取的本科专业学费总额。只统计学费,不含住宿费、教材费等其他收费。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实验室、实习场所的配置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注5]值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附表中的合格规定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结构化、持续化的,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形成的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具体落实到高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教学目标体系、高校的课程体系、高校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等。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要保障这些子系统的有效和谐发展。目前,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体现于对教学过程和质量的评价。在精英教育模式下,这种方法对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终身教育和大众化教育潮流的到来,目前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目标过于狭窄。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才的需要多样化、综合化,但目前的高校教学目标却仅仅局限于某一专业的范围内,忽视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教学是培养人才的直接手段,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确立多元化的目标,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目标,以适应变化和发展的。此外,目前的很多高校在办学目标上没有明确定位,盲目跟从,实行一刀切,将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相混淆,这都不利于保障教学质量。其二,教学质量评价过于主观化。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往往忽视客观的评价指标。
六、学期终结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主观人为成分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科学化、客观化、公平化,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单一化。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的通常是高校的行政人员,这就忽视了学生和专家的作用,导致很多教师例行检查与平时上课时状态的不一致,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三,教学过程的不平衡。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忽视学生的课外实践过程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得较为严格,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较为松懈;对学生课内的专业知识考核比较重视,而忽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其四,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从“大教学,小课程”的观点来看,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指高校各种形式的课程。从当今国内高校各专业的培养、课程安排、选修课列表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课程主要是集中于对学生专业课的训练、学业成绩的培养等显性课程中,而忽视了隐性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仅仅注重课程的分科性、专业性、文理分科等,没有利用课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五,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校教师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负责人,然而很多高校教师凭借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只忙行政,忽视教学,或者终日碌碌无为却依然享受学校的高待遇。此外,还有很多高校为了节省开支,实行教师一岗多职,大班授课等,影响了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只有采用严格的赏罚升迁制度,不断引进新的师资力量,才能保障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实际水平二、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诸多的不足,在构建和完善教育保障体系时应遵循体系内部自身发展的趋势特点,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完成。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过程是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科学管理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动态性等特点,解决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遵循这些基本的要求和以下的几项原则: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指高校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应系统全面考察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个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保障体系能包括对影响教学质量各要素、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的保障成分,并确保这些要素形成有机整体。贯彻系统性原则,主要把握三个方面: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构成成分上是完备的,能包括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要素,体系中的制度规范也应该是明确的、全面的;其次,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是孤立或是简单的叠加,而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应该使各组成部分相互补充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具有通用性,一所高校所设置的院校、专业都比较多,且教学过程还具有动态性特点,因此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要提取共同要素,使其具有公用性。
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指在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要紧紧围绕质量控制进程,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来实现教学目标。目标性原则是全面构建实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首要条件。为此,一方面在质量保障体系中,要建立具体明确的定位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评价反馈机制,以预防目标的偏离;另一方面,要落实管理,从层、监督层到执行层,要层层明确职责、落实、权责分明,确保达到教学质量目标。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指的是高校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以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把握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持续发展的本质,建立能及时反应教学质量需求和质量发展变化过程的质量体系。贯彻持续性原则,首先要坚持持续提高质量的发展管理观,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的主体,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定任务。其次要注重教学的持续性,在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各门课程甚至各个教学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割断彼此之间的联系,应将各要素纳入质量保障体系中,形成教学质量的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策略
从以上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界定来看,高校的教学质量不仅仅包括教学,还包括其他的子系统。所以,要构建全面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要抓住高校教学保障体系中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等子体系。
(一)高校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高校教学质量的目标体系不但受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经济文化的影响,还受到高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办学宗旨、办学条件、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教学质量的目标体系时,一方面要将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在遵循的方针政策时,要考虑到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文化的走势对高校培养的人才的特殊需要。所以,我们应根据学校的定位和性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目标,然后再根据学校具体的教学和发展规划以及学校现阶段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可用性、经费的投入将目标分割为不同时期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详细的目标评价体系,及时反馈目标的实施运行情况,纠正偏离目标的教学行为。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运行,最重要的是将阶段性的目标具体化,即制定各项目标所要达到的具体分目标。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抓好教学质量的基础建设,例如教室、师资力量、课程、科研项目等,应对各项目各阶段应达到的目标进行分组制,使各阶段的分目标有效落实,进而最终完成目标。
(二)高校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课程体系是教学质量的重心,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建立高质量的课程保障体系,笔者认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的:首先,改革课程目标。在设置课程目标上,将基本的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改变以往片面强调学科知识的观念,有效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也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改革课程的组织方式。传统的高校课程模式一般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马哲思修组成。我们看到,这些高校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只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顾及其他。另外,理工类大学的课程设置也没有考虑人文、方面的课程,人文类院校也有忽视科普类课程的设置。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的偏离使其不能适应当代对大学生应具备全面知识的诉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要避免文理分家的局面,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相结合;还要设置较多的选修课,实行学分制的课程模式,专业学科应精选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将所学内容服务于生活实践。
,现行的高考制度也影响着高校的课程模式。不可否认,高考制度的建立为我国选拔了一批批的人才。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显。考试标准单一、录取标准单一等都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改革现行高考制度的关键是改变单一的考试标准和录取标准,实行多元化综合性的考试录取方式。这样的录取模式应该充分考虑到高考分数以外的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长等,充分考量各层次、各类型学校对不同学生的异性的需求。只有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和各省、市、学校自主考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进入高校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高校教学师资体系的建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学质量师资体系的建立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对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办好大学,大楼需要,但关键是师资,是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近年,大学扩招以来,师资队伍越来越紧张。据统计,我国高校的师生比例是18:1,而世界标准的师生比例是14:1。如果按这个标准计算,我国高校还有近10万专职教师的缺口。可见,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教师数量,培养专业教师是当务之急。积极鼓励副以上的教师进讲台上课,鼓励在校硕士、博士生兼任辅导员协助教学,大力开展,采取函授、自考等形式培训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有效措施。此外,要强化教师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师考核评估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高质量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教学工作的建设。教学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的中心。高校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教学的有效开展,更重要的是学校的管理者、决策者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建立主管负责制,院系、处室、科研部门都要到位,一切工作都要与教学质量挂钩,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要务”的理念。
(四)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度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包含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成绩的评价制度。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通过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来体现。学校对各类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等)从选题、试卷送印、考试安排、成绩评定管理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以确保考核成绩的公平公正。结合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我们还应对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进行统计,对一些课程进行重点分析,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分析。此外,对于研究型的院校,学校每学年应该按照学科的分类组成专家组,到各院检查和验收科研成果。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培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关系。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多方位的,不仅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专业基础知识科研能力等硬性指标,还包括教师的道德素质、人格魅力等。对于评价方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网上评价等形式,综合考评教师的教学工作。我们建议,评价的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工薪、岗位聘任相挂钩,使评价体系直接与实际相结合,而不是一纸空文。“国运兴衰系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学”,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与发展的源泉。高校的教学质量不仅仅是指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发展、教学设备的完善、师资力量的充足等。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目标、课程、师资力量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改革,改革传统落后的部分,以保障高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 ● 学生思想道德论文: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5、各系部将本部门的教师测评结果,由教学干事提交教务处审核,报送分管院。论文摘 要: 课堂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客观地用量化的标准进行定量分析,必须建立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指标体系的设立和权重分配,以客观有效地反映课堂教学效果。
1.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原则是规律的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要符合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
1.1导向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产生的效果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中涉及全局性的重要指标,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方向、办学投入和学科发展。
1.2客观、可考核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在设定过程中要尽量不受主观因素的高等的发展关系到的未来,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历来重视的健康发展,多次要求高等学校重视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尤其是抓好本科生的教学。而评价教学的好坏,最基础的又是日常的课堂教学。对此,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也提出了一些量化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1-4]。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具有多种不确定因素,要想准确建立评价方法,关键是建立一个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参考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不同学科之间、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量化比较,为教学提供一个客观依据。影响,应当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各个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从本质上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全部基本特征。另外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具有合理性,能够在公平、公正、合理的条件下对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考核。
1.3简洁、完备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具备准确性和全面性,能全面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情况,但是指标的设立应尽可能的少,便于作,各指标间不应该有强相关性,避免指标内容的重复。
1.4可作性原则
在保证能够正确、公正的前提下,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力求简单实用,可作性较强,突出重点,抓住各学科的共性,容易得到评价数据。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些硬件指标可由数据给出,其它的指标可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2.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采用二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自顶向下分层设置的3层模式确立。首先确定总体评价目标,建立目标层(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把总体目标分解成一级指标体系,按其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再考虑各个一级指标所包含的方面,分解为二级指标体系,并在该一级指标之下为二级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
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并借鉴专家意见,本文建立的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并分配了各指标的相应权重。
2.1教学态度
教学态度是指教师的专业精神,它体现在教师的备课、授课和课后辅导等一系列活动之中,是能否做好课堂教学的保证。教师要想搞好日常的课堂教学,首先需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教师只有做到爱岗敬业,一心为学生服务,才能真正上好课,教好书。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态度分配权重为0.25,以下再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1.1治学的严谨性。高校教师不能只满足当一个照本宣科者,还要成为一个治学严谨的研究者,系统掌握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和体系,并了解本学科的研究进展,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1.2对待学生和教学的态度。教师在面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仅是应付工作,而要做到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的教学,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1.3讲课的精神面貌。教师在讲课时要富于感染力,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被动的受学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求道者,培养学生的自学、研究能力,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教学内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实施,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内容的落实,只有教师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真正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密度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内容分配权重为0.3,以下细分为四个二级指标。
2.2.3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要善于把握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讲授时应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让学生切实掌握所学内容,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2.4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作能力,这将为学生进入打下基础,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指教师教学的手段,是贯彻教与学的媒介,教学方法的选择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反映给学生,要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外的另一个重要一级指标,我们为它分配权重为0.3,以下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3.1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择的适当性。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呆板地只顾自己在上面讲,不考虑效果地对学生满堂灌,而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地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以给学生造成新鲜感,但是又不能为选择而选择、为灵活而灵活,而是要注意方法的适当性,我们为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3.2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教师在可能和需要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实验、教具、幻灯片、视频影像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教学辅助手段用得好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不能只顾花哨,整堂课只见课件、幻灯片,而是要注意合理和必要性,否则就是以辅代主了,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3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情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尽量促进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4时间分配的合理性。教师应合理安排学期进度和每节课的讲授时间,做到松驰有度,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好与坏的标准。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落到实处,要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而不是相互应付,就要注意最基本的环节,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效果分配权重为0.15,以下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4.1能否按时上下课。教师要保证一堂课的效果,最起码的首先要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教师必须要做到按时上、下课。我们给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出勤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上课的出勤率也直接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保证学生的上课出勤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是学生对课程内容没有学习兴趣,经常不去听讲,那就根本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学校既要从制度上规定学生的上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要督促检查,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3师生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搞好师生关系,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否则如果学生对学习、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教师就无法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无法完成课堂教学,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3.结论
3.1通过建立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量化的方法直观地进行不同学科间的课堂教学比较,为教学评估和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3.2本文设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可以是对具体某一堂课的合格考察,又可以用来对不同教师间的赛教评估,还可以是一段时间,比如一学期结束对教学效果的管理。
3.3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既可采取向学生发放表或由专家打分的形式,又可由学生打分和专家打分相结合,再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来综合评定。
[1]黄迪民,孙佳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实践教学效果评价[J].广西科学,2008,(5):194-197.
[2]郝占刚,刘菡,宋少伟.基于G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J].科技信息,2008,(22):43-44.
[3]高征杰.模糊综合评价用于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05,20,(2):78-80.
[4]刘贤江.运用模糊集理论综合评价教学效果[J].今日科苑,2006,(12):113-114.
论文相关查阅: 范文 、 计算机 、 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
学校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条件是
动学生极性的措施与学习积学校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条件是如下:
学校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合5、2003年,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格评估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学校应遵守《中华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加强的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具备基本办学条件。学校应具备《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包括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等指标,并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自评自测。
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应注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校应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包括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一定比例,有行业背景或实践经验的教师占一定比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一定比例等。
教学质量保障有力。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质量改进等环节,实施科学的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评价良好。学校应注重开展评价,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意见,及时了解需求,不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
综上所述,学校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要求,这需要学校从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本科教学评估”和“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有什么区别拜托各位了 3Q
每位学生2.1.4备课与教案的准备情况。为了上好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提前备好课,准备好教案,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的音乐天赋、能力是有异的,教师在评定学生音乐成绩时⑽ 生均学生宿舍面积=学生宿舍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条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判的一种方式,是对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评估,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一次全面评估,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评估,是行政部门对一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的、权威性的评估。 过去把评估分为三类,即合格评估、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开始的是合格评估,合格评估的对象主要是1976年后新办的本科院校。从1993年开始试点,截止到2001年底已有178所普通高等学校接受了合格评估。从1995年开始进行评估的试点,评估的对象是进入“211工程”的重点高校,截止到2001年底已在16所普通高等学校进行了评估。1997年开始进行随机评估的试点,其对象是处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学校,到2001年底评估了26所高校。2002年,在总结上述三类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并对25所高校进行了评估,去年又评估了42所高校。2003年8月周济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宣布,决定从2003年起,用5年的时间对我国所有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并建立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评估制度。
经过“本专业教育评估”是什么意思?
教学水平高,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明显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85%~90%每隔几年就会对大学的资格进行评估,各个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通过 并处于有效期内的学校,就属于经过本专业教育评估。
经过“本专业教育评估”也就是参考文献:就读专业的所在学校通过了组织的教育评估(对本科教育质量的评估,旨在控制教学质量)。
例如“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就是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是指学生在求学阶段顺利完成了本专业的学习,取得了或者是书,也就是有或者是的毕业生。7.3
扩展资料:
高等教育评估情况:
1、1985年,教委颁布《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一些省市开始启动高校办学水平、专业、课程的评估试点工作。
2、1990年,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就高教评估性质、目的、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形式等做了明确规定,这是部关于高等教育评估的法规。
3、1994年初,教委开始有、有组织地实施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从发展过程来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相继经历了三种形式:合格评估、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
4、2002年,将合格评估、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三种方案合并为一个方案,即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论分为、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截至2004年底,使用该方案共评估了116所普通高等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
教学评估的工作进展
观测点 参考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举措,就是大力开展教学评估,必须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平方米/生) 54 59 54 59 88 88方针,全力以赴高质量地推进教学评估工作,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
(1)参与状态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