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重庆真题解析(附2020、2021作文题)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人的期盼。本期为大家时间整理2022高考作文重庆题目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2022重庆新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吧,为大家附上2020、2021年高考作文题。
16年高考20题解析视频 16年高考全国卷2
16年高考20题解析视频 16年高考全国卷2
重庆2022年高考语文使用的是全国新高考Ⅱ卷,除重庆外,辽宁、海南也使用的是一样的全国新高考二卷。
一. 2022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新高考Ⅱ卷)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海南省高考文科试题分析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年团成立100之际,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二. 2022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新高考Ⅱ卷)
2022年重庆高考语文科目将于6月7日 9:00-11:30进行,待考试开始之后我们将立刻为大家更新2022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至此,请保持关注。
三. 2021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援助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对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援助其他的物资上,寄托着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发展”邀请你作为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样的题目你觉得超乎预料了吗?更多关于高考的资讯,请在本文下方“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一栏,输入成绩、所在省份、所选科类,一键进入圆梦志愿查看。
除了查看高考资讯,圆梦志愿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为大家科学评估出2022年所有能上的大学以及被录取的概率。
2013年浙江高考理综物理20题 初速度可忽略的离子P+和P3+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P3+电荷是P+的三倍,那么电场里加速度就是它的三倍,进磁场时的动能也是三倍关系,运动轨迹圆心仍在磁场边界上,这样就可以用几何关系做了,用圆规自己画画比较好看,画完角度关系很好找的那速度就是√3:1
在磁场中R=mv/qB 所以P3+和P+的半径比=1:√3
望采纳
求2010年山东高考理科数学20题详解!!
14.(15分)汽车起动的快慢和能够达到的速度,是衡量汽车性能的指标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指标.汽车起动的快慢用车的速度从0到20m/s的加速时间来表示,这个时间越短,汽车起动的加速度就越大.下表中列出了两种汽车的性能指标.解:设A,B,C,D分别是、二、三、四个问题,用Mi(i=1,2,3,4)表示甲同学第i个问题回答正确,
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试题,但是试题注重基础,强调通法,不偏不怪。选择题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循序渐进,层次清晰,12道小题总体立意简明,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有很强的知识背景。注重基础,基本上没有难题、怪题,且均为贴近课本的容易题或中等题,涉及数学各分科常见的知识点,考生容易进入角色,有效地发挥了“门坎效应”。解答题的设计充分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考查综合、灵活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试题保留了课改区的特色,但也充分关注到文理科的异。用Ni(i=1,2,3,4)表示第i个问题回答错误,则Mi与Ni(i=1,2,3,4)是对立.由题意得,
P(M1)=3/4
P(M2)=1/2
P(M3)=1/3
P(M4)=1/4;
则P(N1)=1/4
P(N2)=1/2
P(N3)=2/3
P(N4)=3/4;
(Ⅰ)记“甲同学能进入下一轮”为Q,
则Q=M1M2M3+N1M2M3M4+M1N2M3M4+M1M2N3M4+N1M2N3M4
由于每题答题结果相互,
∴P(Q)=P(M1M2M3+N1M2M3M4+M1N2M3M4+M1M2N3M4+N1M2N3M4)
=P(M1M2M3)+P(N1M2M3M4)+P(M1N2M3M4)+P(M1M2N3M4)+P(N1M2N3M4)=1/4
(Ⅱ)由题意可知随机变量ξ可能的取值为2,3,4,
由于每题的答题结果都是相对的,
∵P(ξ=2)=P(N1N2)=1/8
P(ξ=3)=P(M1M2M3)+P(N1N2N3)=3/8
P(ξ=4)=1﹣P(ξ=2)﹣P(ξ=3)=1/2
∴Eξ=21/8+33/8+41/2=27/8
急求06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的!
表二:文理各题平均分2006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1)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
12.解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并且发挥想象,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以致于诗人不得不出面关嘱。这样的写法,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峥嵘”、“绿”、“觳觫”等形容词用以代指事物,诙谐有趣。
【】:(1)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修辞的好处。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
(2)首先,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使用了白描笔触,写出了自然生机,此外,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还是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厚竹薄石,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此外,根据考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可知,其实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考生也可发挥出此点。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答: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
12.【】:(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 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卷)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答:【 D 】【 E 】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②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10.【】:(6分)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13.【】:(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湖南卷)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⑶有人认为词的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2022高考语文作文题目(2022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解析)
解法二(考生常用方法):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2022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2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解析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2022年可能出的高考作文题目有哪些?
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作文题目如下: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题目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你认为哪种试卷的难度?
其实我认为甲卷是更难的,因为作文讲的是文言文,很多的学生都是看不懂的,更别提写作了。
2022年高所以,函数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在区间 上也为增函数。又考作文新鲜出炉,全国各地不同的作文题目,看看你能写好哪一个
2022年高考天,上午9点到11点30分,语文考试已经结束。全国各地的语文高考卷子成为了大家热议的对象,尤其是高考作文。现在的高考作文有多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有机会再参加一次高考,你还有信心写好高考作文吗?
现如今的高考作文题目的确跟我们八零后九零后高考时的不太一样。我们那时候写得最多的大概就是议论文,立意鲜明,论点清晰,能够找到一两个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去支撑文章的观点基本就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了。然而,现在的高考作文,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没有积累文学常识,没有语言的运用能力,没有文章的构思能力,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可能连审题都很费劲。一不小心就会偏离主题。
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到底考了什么......
因为上海高考延迟一个月进行,所以不在展围内。以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七份高考试卷中的作文题目,光看题目是不是就有点费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每一个作文题目背后的具体要求吧,会不会惊掉你的下巴?
全国甲卷,适用地区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这个作文题目光是审题也要费点心思,如何从材料当中提取重要的信息,提炼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还要结合实际生活,的确需要好好构思一番。还没有读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著作的学弟学妹们可得赶紧读起来哦。如果没有读过原著,何谈理解其深层次的内涵,更不用谈根据其选段材料进行解读和分析了。
作文二
全国乙卷,适用于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等12地。好几个高考大省用的都是这套试卷,相信会有很多天之骄子写出佳作来。这个作文题目乍看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近,——双奥之城,是我们这些孩子所熟悉的热点。从2008年的奥运会到2022年的冬奥会、残奥会,这些高考的孩子都是亲历者和见证者,感受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引以为豪。这个“跨越,再跨域”的主题作文,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要写好文章的结构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相对而言,比甲卷的题材更容易确定写作的主旨。
作文三
卷的题目一,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学习今说”。古人向来注重学习,从古代的“学习”意识和观念谈到现在的“学习”形态。从目的、价值、内容等方面任选角度去写议论文,首先要抛出自己的论点,再去对论点进行论述,要升华自己的观点。这个作文题目跟我们曾经写过的高考题目有相似之处,但要写得出彩还是需要有文字功底的。
卷题目二,命题作文“在线”,跟我们的生活很近。“在线”二字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不同于前一个题目,这里明确要求我们写的是记叙文。自2020年以来,“线上”活动特别多,包括了生活、学习、工作各个方面,与我们息息相关。孩子们自然会有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这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但要写出新意得到高分也并非易事。
作文四
天津卷的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不是很熟悉?这段文字无论大人小孩应该都在网络中看到过。在这个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来得更快的时代,烟火气是多么地值得珍惜。当我们真正经历了不一样的苦难之后就会懂得平凡生活的可贵。寻常烟火,确实是最美的风景。这是一篇自拟题目的作文,而且文体不限,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相信会有考生写出触动人心的文章。
作文五
浙江卷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有地方特色的,提及浙江的人才工程,各行各业的青年代表,然后要求写一篇启示类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这样的题材,写记叙文和议论文都可以,但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看法,从材料中提到的人才工程和代表能引发出什么样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或者说未来之路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作文六
全国新高考I卷,适用地区包括了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大家会发现,这里面也有高考大省,每一年这些地方的高考状元都会备受关注。这个高考作文题目应该是继全国甲卷之后的又一难题,要写好真心不容易。首先,我们要理解“本手”“妙手”“俗手”的本义、延伸义,也就是深层次的内涵;然后,我们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进行思考,才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意义;,我们才可能联系实际生活将这个“思考”赋予“灵魂”。文体不限,自拟标题,可以在限定范围内自我发挥,切忌离题。
作文七
全国新高考2卷,适用地区包括了海南、辽宁、重庆。这则材料作文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和浙江的作文主题有相似之处,为时政热点且富有正能量。我们可以从材料中去找: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科学素养、文化、理想精神、选择.创造.未来。这里明确提出不能套作,也就是不能写套路作文,要写出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创新作文。作文贵在真情实感,有感而发,若从细处着眼,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也是可以成就一篇佳作的。
一篇的作文必须构思独特,观点清晰,逻辑合理,语言准确。而一篇独创作文的要求就更高了,必须构思巧妙,观点独特,逻辑清晰,说理充分。在此,祝福所有的考生都能够超常发挥,考出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2022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名字
2022高考作文题目如下:
1、新高考I卷:本手、妙手、俗手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2、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的材料作文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
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3、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4、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
青年团成立100之际,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过时”。
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5、卷:学习今说/在线
题目一: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
题目二:网络时代、期间,很多活动转向“线上”,你一定有不少关于“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请以“在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6、上海卷:发问与结论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7、天津卷:寻常烟火是美景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8、浙江卷:青年有担当,青春正飞扬
新时代浙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2022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你觉得哪个题目是最难的?
寒窗苦读数十年,只为高考那两天。高考对于每一个高三学生来说,都是一场抉择命运的考试。各界的人士也在密切关注着高考和高考生,在2022年高考开考的首日语文考试结束之后,关于高考语文作文的话题迅速登上了热搜,学生纷纷感叹今年的作文题目实在是太难了,我觉得在202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中,最难的就是全国甲卷的有关红楼梦材料的作文。原因有以下两个。
,《红楼梦》虽然作为的四大名著之一,但是没有读过原著的学生不在少数,很多学生不能够理解相关材料的含义,更不用说找准立意写文章了。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所有的科目都正常发挥的话,才能够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而在高考开考首日要考的就是高考语文,在语文中作文又尤为重要。常常有得作文者得语文的说法,所以如果想让语文拿高分,那么作文一定要出彩。但是在2022年全国高考中,全国范围内的考生,普遍反映今年的高考作文太难了,其中最难的就是全国甲卷的有关红楼梦材料的作文。很多考生认为这个作文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本身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原著,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材料的深意,如果说让学生基于自己浅显的理解来写一篇文章的话,很有可能会跑题,或者是只能拿到语文作文的一般分数而不能够出彩。
第二,全国甲卷关于红楼梦材料的作文,容易让同学找不到立意,从而只能拿到一般的分数,而不能使文章出彩。一篇立意正确,升华主题的作文才能够从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但是面对红楼梦的相关材料,很多同学找不到的立意,这是作文不能拿高分的致命问题。在材料的概括中提到了,或直接引用或模仿或创新,大多数同学都把眼光聚集到了创新上了,然后围绕创新展开自己的论述,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以创新来写的,所以这样的文章不能够出彩,因为没有升华主题。我看到的一个利益,是或直接饮用或模仿或创新,这样的说法不尽带是吗?从生般硬套到模仿到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你看这样的思路不是能够同别人的文章区分开来吗?不是很容易就吸引人的眼球吗?
综上所述,在202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中,我认为全国甲卷关于红楼梦的材料作文最难。
求2011海南高考试题及解析(急急急)
一.总体分析:
表一:全卷平均分
2011年高考全省总考生各学科成绩全卷平均分(全体考生)
科类 科目 实考人数 平均分 分 分 0分人数
文史类 数学(文) 20471 44.75 144.00 0 77
理工类 数学(理) 33310 58.70 145.50 0 25
2011年高考全省总考生各学科成绩全卷平均分(应届考生)
科类 科目 考生人数 平均分 分 分 0分人数
数学(文) 19297 44.56 144.00 0 76
数学(理) 30407 58.45 145.50 0 21
1.理科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Ⅱ)由(1)可知,,,在中,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得.10题
3.32 3.79 3.69 3.71 3.25 1.71 2.03 1.76 2.88 2.24
3.33 3.81 3.70 3.70 3.27 1.73 2.03 1.76 2.90 2.23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1.54 1.13 1.75 2.42 1.52 0.10 4.64 4.39 6.82 1.22 1.77
1.54 1.12 1.77 2.45 1.53 0.10 4.68 4.43 6.84 1.20 1.79
题号
平均分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人数 3600 17180 9627
平均 1.26 2.52 3.80
2.文科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1.97 3.53 2.76 3.59 3.14 3.28 1.99 1.13 2.73 1.83
1.98 3.54 2.77 3.60 3.14 3.28 1.99 1.14 2.73 1.83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1.59 0.85 1.75 1.05 0.62 0.78 2.56 1.57 5.22 0.62 0.93
1.60 0.85 1.75 1.06 0.63 0.79 2.58 1.58 5.27 0.61 0.93
题号
平均分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人数 3303 11644 4350
平均 0.48 0.82 2.17
表三:客观题各选项具体分布统计表
2011年高考数学(文)客观题各选项具体分布统计表(全体考生)
题目
选项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A 9708 1213 2 707 3726 13432 2543 6746 2129 3349 3818 3499
B 8108 2295 11347 3446 12850 3369 8148 5580 4747 4936 5146 3547
D 487 2447 2413 14731 1841 598 4239 4684 2412 4662 6565 7507
其他 3 10 14 9 7 12 47 16 10 18 18 25
2011年高考数学(理)客观题各选项具体分布统计表(全体考生)
题目
选项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A 2192 2162 4619 24657 3010 10812 8766 5546 6733 14859 10282 5304
B 1999 25370 24632 2804 21801 6877 13496 6851 4317 5288 7834 8749
C 22209 3077 1769 4620 4956 4047 8371 13 19297 6759 8013 11712
D 6894 2681 2260 1197 3508 11533 2603 11732 2933 6349 7118 7477
其他 16 20 30 32 35 41 74 68 30 55 63 68
表四:海南省2011年文理科数学高考试卷知识比重分布表:
知识点 代 数 概率统计 几 何 选做
内容 函数 三角 导数与定积分 复数 不等式 算法 向量 计数原理 逻辑用语 数列 概 率 统 计 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 平面几何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不等式选讲
文科 题号 1 3 10 12 7 11 15 21 2 14 5 13 17 6 19 8 16 18 4 9 20 22 23 24
分值 5 15 15 12 5 5 5 5 0 0 12 17 22 22 10 10 10
理科 2 12 5 11 16 9 21 1 13 3 8 10 17 4 19 6 15 18 7 14 20 22 23 24
10 10 10
分值 0 10 15 17 5 5 5 0 5 5 12 17 22 22 10 10 10
文科比值 0.53 0.11 0.29 0.07
理科比值 0.53 0.11 0.29 0.07
纵观整张试卷,今年的试卷知识比例文理科达到了一致,函数知识占有比重为53%,几何知识占有的比重为29%,概率统计知识占有的比重为11%,选做题占有的知识比重固定为7%.函数,几何,概率统计等《课标》知识的主线仍然是试题中考查的主线,整张试卷内容结构保持稳定,其占有比例也与《课标》中课时的比例基本吻合。经过几年的磨合, 《大纲》与《课标》也越来越一致了,对于中学教学来说,思想就更能统一,课改也必然能稳步推进.
表五:海南省2011年文理科数学高考试卷结构及分值分布表:
题型 题号 理科知识点 文科知识点 分值
一.选择题 1 复数 5
2 函数单调性 复数 5
3 程序框图 同理2 5
4 概率 解析几何(离心率) 5
5 三角 同理3 5
6 三视图 同理4 5
7 解析几何(离心率) 同理5 5
8 二项式 同理6 5
9 定积分 与理7为姊妹试题 5
10 逻辑用语(命题) 函数(零点判断) 5
11 三角 三角 5
12 函数综合 与理12为姊妹试题 5
总计 60
二.填空题 13 简单线性规划 向量 5
14 解析几何 同理13 5
15 立体几何 解三角形 5
16 解三角形 立体几何 5
总计 20
三.解答题
17 数列 数列 12
18 立体几何 与理18为姊妹试题 12
19 概率统计 与理19为姊妹试题 12
20 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 12
21 导数 与理21为姊妹试题 12
总计 60
四.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选答题 22 平面几何 文理同题 10
总计 文理同题 10
总分 150
从本次试卷的结构上来看, 试卷已经形成了课改区的试卷特色——超量命题,答题;从分值分布上看,近5年试卷分值保持了一贯性,选择题(1~12题)和填空题(13~16题)的分值均为每小题5分,解答题17~21题每题均为12分,选答题10分;从试卷层次上看,文理有9道同题不同号试题和5道姊妹试题,这说明试卷既关注了文理科考生在数学思维水平上有异,又在文理科考察中对于内容相同部分,充分考虑到相同层次的考查和文理科在考察方式和能力层次上的区别。
表六:
海南省近四年高考第二卷得分统计表
年份 科目 填空 17 18 19 20 21 22 二卷总分
2008 文科 5.28 1.82 3.72 5.68 0.5 0.87 2.03 19.9
理科 5. 7.05 1.41 2.23 1.59 0.67 3.17 22.03
2009 文科 3.02 1.46 0.48 4.12 1.16 1.23 1.1 12.57
理科 4.15 2.2 2.38 2.14 2.34 0.94 2.71 16.86
2010 文科 4.63 4.49 2.21 3.52 0.81 1.21 1.51 18.38
理科 6.4 2.07 0.99 3.6 0.77 3.16 3.9 20.89
2011 文科 4.21 2.56 1.57 5.22 0.62 0.93 1.07 16.17
理科 5.84 4.68 4.43 6.84 1.20 1.79 2.79 27.57
今年高考平均分理科为58.70分,文科44.75分;分理科为146分,文科为144分。文科平均水平近几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高分段今年有明显进步;理科平均水平及高分段则有明显的上升.要整体提高海南数学水平,还需要努力。
二.试题分析:
重视双基的考查,关注文理的异
程序框图,三视图,概率统计,平面几何,不等式,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等深深打上课改区特色的创新试题在本次试卷中都有体现,尤其是文理科的的第19题统计概率,出题者这几年保持了一贯风格,将统计与概率融为一体,这种学科的整体意识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导向性。正因为如此,海南近几年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获得了比较大的进步,理科第19题有一万多份满分卷,而文科也有四千多份满分卷,创下历年高考之最。
从选填题的角度来看,文理科均为常规基础题,16道小题有6道文理科同题,还有几道是难度接近的姐妹题.由于文理科考生在数学思维水平上有异,而对数学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试题比较好地把握住了这种情况,在文理科考察内容大致相同的情况之下,在考察方式和能力层次上加以区别。例如理科第1题与文科第2题,同为复数问题,文理科均考查了复数的代数形式运算,但理科试题中增加了共轭复数的考查;理科第7题与文科第9题同为解析几何试题,都是利用通径找图形的数量关系,理科考查双曲线,文科考查抛物线,两者解答思想方法均为解答思想方法均为数形结合,但在计算量上理科明显高于文科,因此合理区分了不同层次的考生.尽管两道题在思路上基本相同,但在计算量和问题的层次上,理科显然高于文科,合理区分了文理在考察知识要求上的区别。
1.复数 的共轭复数是
A. B.
C. D.
7.设直线l过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且与C的一条对称轴垂直,l与C交于 A,B两点, 为C的实轴长的2倍,则C的离心率为
A. B. C.2 D.3
关注知识来源,融数学思想方法于试题之中
今年海南省高考调研测试题,沿着近年高考命题改革的正确方向,强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强调基础与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悉心在知识交汇处设计试题,有效地将数学思想蕴含于数学基础之中。如理科第5题(文科第7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倍角公式知识基础,但要求对概念的内涵掌握到位;理科第4题(文科第6题)考查古典概型,同样题型常规,但需要找到思维切入点.
5.已知角 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 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 上,则 =
A. B.
C. D.
4.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A. B. C. D.
理科第11题(文科第11题)理科考查三角函数,都是将函数化为最简形式 ,进而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但理科含有参变量,需要利用已知条件求出参变量.试题小而巧,容量大,突出教材重心,难度合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要求高,灵活检测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1.设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为 ,且 ,则 A. 在 单调递减 B. 在 单调递减 C. 在 单调递增 D. 在 单调递增
理科第12题(文科第12题)都是考查函数图象的中心对称问题.文科使用基本初等函数,理科需要将图象平移变换,图象的交点也需要注意增长快慢, 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题目富有创意,依稀看到2008年第21题的风采.考察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也检查了学生对知识归纳能力,独巨匠心,对数学教学也提供了一个指导的方向.
12.函数 的图像与函数 的图像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 A.2 B.4 C.6 D.8
理科第16题考查解三角形,以 “边角互化”思想将边关系转化为角关系,依稀有2006年高考题第17题的风采.
在 中, ,则 的值为 。
6.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
解答题试题评析
文理科第17题均考察了数列。2010年高考试题理科考察了“累加法”求数列通项公式,以“错位相减法”求和;今年理科考查了 “拆项求和”,试题常规,知识基础.连续两年数列试题,保持了数列考察的稳定性.
文理科第18题(为姊妹试题)均为立体几何试题,本道试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直线直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的循环转化,二面角大小的求法,线面平行的探究性问题的解法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注重空间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的转化。
文理理科第19题(为姊妹试题)均为概率统计题,试题较好地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将概率与统计,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有机地融为一体,完备地考查了概率的知识,在试题的设计上独具匠心,值得欣赏.总体感觉是,概率统计试题已经成为海南高考试题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理科第20题(为姊妹试题)均为解析几何试题.理科用向量的语言阐述条件,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以不等式为载体,求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文科以方程思想求圆的方程,,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参数.本题考查圆锥曲线定义、简单几何性质以及研究圆锥曲线的基本方法和方程思想,对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要求定位较恰当.
解法一(有考试中心提供):
由(I)知, ,
令 ( , ),
即考虑函数 ( ),则
且:
(i)若 时,当 ,且 时, ,故函数y= 在区间(0,+ )上为单调递增函数。
当 时, ,所以 ;
当 时, ,所以 .
故 ,当 ,且 时,
(ii)当 时, 时, ,故函数y= 在区间 上为单调递增函数。
当 时, ,所以 ,
与题设矛盾
(iii)当 时,此时 , 在 上是增函数,
当 时,,
与题设矛盾
综上所述, 的取值范围是 .
由 得:
设:
则 ,显然 时, ; 时,
故函数 在区间 上为减函数,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
从而知 ,即 ,
故: ,
显然 时, ; 时, 。
故 时,函数 <0; 时, 函数 >0.
所以,函数 函数 在区间 上为减函数,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
由于 ,显然,函数 的下确界为-1
从而知函数 的下确界为0
则解法三(考生常用方法):
=显然, 时,若 ,则函数 ,与题意矛盾,故
设 故 =0
则,令 ,得:
(ⅰ)若 时,则 ,
则 时, ; 时, 。
所以,函数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在区间 上为减函数
故所以函数 在区间 上为减函数。
显然 时, ; 时, 。
从而 时, ; 时, 。
故 ,当 ,且 时, ----3分
(ⅱ)当 时,则
则 时, ,所以,函数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所以当 时, ,故函数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所以当 时, ,故 ,与题设矛盾。
(ⅲ)当 时, ,则 时, ,所以,函数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故当 时, ,故 ,与题设矛盾。
综上知, 。
从本质上说,解法二代表了本题真正意图,只是由于中学数学中已经没有了极限的知识,所以,作者在解法上避开了上述知识。实际上,无论哪种解法,都必须避开间断点,只是技巧不同而已。
从考生角度而言,第Ⅰ问空白卷很少。这既是这几年海南中学在导数的教学有了进步标志,同时说明导数作为主干知识,大家已经比较重视。第Ⅱ问由于本题用中学知识的常规方法来解,会出现三阶导数且需要高明的技巧避开间断点,所以,考生有点不知所措。即使有几位同学求到了三阶导数,但也没有勇气再在分离间断点下功夫。所以,本题得分为1.81分,主要是在第Ⅰ问中拿到的。
对比2010年导数:
设函数 = .
(Ⅰ)若 ,求 的单调区间;
(Ⅱ)若当x≥0时 ≥0,求a的取值范围.
考试中心提供:
解:(1) 时, , .
当 时, ;当 时, .故 在 单调减少,在 单调增加
(II)
由(I)知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故
,从而当 ,即 时, ,而 ,
于是当 时, .
由 可得 .从而当 时,
,故当 时, ,而 ,于是当 时, .
综合得 的取值范围为 .
解法二:(考生常用解法)
(II) =
当 时, ,而 ,于是当 时, .
当 时,由 = ≥0,得
显然,函数y= 与函数y= 都经过点(0,1)
如图所示:若 ,则显然函数y= 增长率要快于函数y= 的增长率,即:
,即: ,从而有:
设函数 = ,则 =
设 = ,则 = 0
所以函数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故
从而: 0,所以函数 =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
又 。故而:
综合上述:
问个问题啊 14年的文科高考题 重庆数学第20题不会看图形 四棱锥P-ABCD中 谢谢啦
23 参数方程 文理同题 10这是个四棱锥,底面是文理科第21题(为姊妹试题)均为导数试题,延续了2010年导数试题的风格,具有较强的高等数学知识的背景.尤其是理科试题,第Ⅰ问反向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切点的“双重身份”,以方程思想来求参数;第Ⅱ问延续了2010年方向,利用导数来研究不等式。这两年导数试题可谓“用心良苦”,因为其既包含了中学导数的主体知识,又具有高等数学的背景:如果从高等数学角度来看,2010年的导数试题其实质是利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凸性与拐点问题,而今年的导数试题的实质是利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间断点问题。由于其压轴题特性,我们看看理科本题第Ⅱ问的三种解法:菱形,PA,PB,PC,PD是棱
【解析】(Ⅰ)因为底面,底面,故。
因为是以为中心的菱形,,所以。
又因为,所以,
设,可得,
又因为,解得,即.
所以四棱锥的体积为
2013年高考理综物理第20题,网上为B,本人做出来为A,没搞懂,求解毒!!(求详解,谢谢)
注意题目是说“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
你的选项A是以单色光为前提的光电效应,即电子之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
但是用单色光照射时没有光电效应。所以A是错的。
用强激光的话四. 2020年辽宁高考语文作文则设题目(全国二卷),肯定的是hv的整数倍,因为没有半份的hv,所以D也是错的。
高三物理试卷及其
物理高三物理篇一:高三物理试卷
高三物理试卷
本试卷选择题9题,非选择题7题,共16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2.将每题的或解答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当Δt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设法
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A)0-5s内的位移为10m(B)0-2s内的加速度为1m/s2(C)第1s末与第3s末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第1s末与第5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3.如图所示,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断的绳(A)必定是OA(C)必定是OC
(B)必定是OB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4.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s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取g=10m/s2)(A)3kg(B)5kg
53
(C)
0
kg
(D)10
9kg
t/st/s
5.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三角硬杆,杆的端点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车有水
平向右的加速度且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变化(用F1至F4变化表示)可能是下图中的(OO'为沿杆方向)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如图所示,从倾角θ的斜面上的M点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初速度为v0,小球
落在斜面上的N点,在已知θ和v0的条件下(重力加速度g已知),空气阻力不计,则(A)可求出小球平抛的位移
(B)可求出小球落到N点时的速度
(C)可求出小球落到N点时的动能
(D)可求出小球从M点到达N点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
7.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11月5日进入月球轨道后,经
历3次轨道调整,进入工作轨道.若卫星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G1,在月球表面的重力为G2,已知地球半径为R1,月球半径为R2,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A)月球的质量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B)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月为
G1R2G2R1
22
G1R2G2R1
G2G1
g(C)月球的宇宙速度与地球的宇宙速度之比为R2G1gG2
(D)卫星在距月球表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月为2π
8.如图所示为推行节水工程的转动喷水“龙头”,水平的喷水“龙头”距地面高为h,其喷灌半
径为可达10h,每分钟喷出水的质量为m,所用的水从地下H深的井里抽取,设水以相同的速率喷出,水泵的效率为η,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A)喷水龙头喷出水的初速度为52gh(B)水泵每分钟对水所做的功为mg(H+26h)(C)水泵每分钟对水所做的功为25mgh(D)带动水泵的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mg(H+26h)
60η
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M,站在小车水平底板上的人质量为m.人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子拉小车,定滑轮上下两侧的绳子都保持水平,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在人和车一起向左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确的是(A)人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B)人可能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C)人拉绳的力越大,人和车的加速度越大(D)人拉绳的力越大,人对车的摩擦力越小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30分.请将解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10.(8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
(1)(4分)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
位置
其中正确的是.(填入相应的字母)(2)(4分)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建立物理模型法C.控制变量法D.等效替C 2165 14506 4447 1578 2047 3060 5494 3445 11173 7506 4924 5893代法
11.(10分)某同学在应用打点计时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获取一根纸带如图a
所示,但测量发现0、1两点距离远大于2mm,且0、1和1、2间有点漏打或没有显示出来,而其他所有打点都是清晰完整的,现在该同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2、3、4、5、6、7六个点到0点的长度hi(i=2.3.4…7),再分别计算得到3、4、5、6四个点的速度vi
2和vi(i=3.4.5.6),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
图a
(1)(4分)该同学求6号点速度的计算式是:v6(2)(6分)然后该同学将计算得到的四组(hi,vi2)2
数据在v-h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的坐标点,将四个
点连接起来得到如图b所示的直线,请你回答:接下来他是如何判断重锤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的?答: .
12.(12分)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图b
(1)(2分)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
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弹簧测力计.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 __.
(2)(4分)如图所示,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
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
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
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
(3)(4分)以A点为计时起点,
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的关系图线.
(4)(2分)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计算出的小车加速度a=__ __m/s
2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9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3分)如图9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端,另一端系质量m=0.5kg的小球,小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挡住,此时弹簧恰好为自然长度.现使挡板以恒定加速度a=2m/s2匀加速沿斜面向下运动(斜面足够长),己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50N/m.求:
(1)小球开始运动时挡板A对小球提供的弹力.
(2)小球从开始运动到与档板分离时弹簧的伸长量.
(3)试问小球与档板分离后能否回到出发点?请简述理由.
图9
现在,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车头向着同一个方向,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相距110m,甲车先起动,经过一段时间t0乙车再起动.若两车从速度为0到速度的时间内都以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乙车开出8s时两车相遇,求:(1)两车相遇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甲车先于乙车起动的时间t0.
物理高三物理篇二:高三物理一轮模拟试题(含)
高三物理一轮模拟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它标号.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均得0分.1.下列关于物理学史、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仰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量放大的方法B.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C.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2.一煤块由静止放到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白色传送带上,煤块在传送带上划出一段黑色的痕迹,若以传送带为参考系,则煤块在传送带上划痕的过程可描述为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B.向右做匀减速运动C.向左做匀减速运动D.向左做匀加速运动
3.一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设该物体在t0和2t0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分别是x1和x2,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A.x2?5x1B.x2?3x1C.v2?3v1D.v2?5v14.如图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环A与球B间用一不可伸长轻质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1,和m2由于B球受到水平风力作用,A环与B球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球受到的风力为mgtan?B.风力增人时,轻质绳对B球的拉力保持不变
C.风力增大时,杆对A球的支持力增人D.风力增大时,杆对A球的摩擦力增大
5.如图所示,小车上有固定支架,艾架上用细线拴一个小球,线长为L(小球可看作质点),小车与小球一起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运
动。当小车突然碰到矮墙后车立即停止运动,此后小球升高的高度可五. 总结能是(线未被拉断)A.大于v2/2gB.小于v2/2gC.等于v2/2gD.等于2L
6.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夹角的轨道卫星,它的运转周期也是24小时,又称24小时轨道,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卫星在每天同一时间的星下点轨迹相同。我国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就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关于这个卫星下列说确是:
A.此卫星离地面的高度和同步卫星一样,约为3.6万千米B.此卫星的运转速度一定比宇宙速度大
C.发射此卫星要比发射同等质量的近地卫星少消耗能量。
D.根据这个卫星的相关数据和地球的相关数据,不能粗略计算出它的运转加速度和速度7.位于A、B处的两个带有不等量负电的点电荷在平面内电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等势线,则A.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C.负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
D.正电荷从e点沿图中虚线移到f点,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8.如图所示,B为理想变压器,接在原线圈上的交流电压U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开关闭合前灯泡L1上的电压如图,当开关S闭合后,下列说确的是
A.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B.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的示数大于220VD.灯泡L1的电压有效值小于220V
9.如图所示是在实验室制作的发电机及电动机两用演示实验装置,它有一个可绕固定转轴转动的铜盘,铜盘的一部分处在蹄形磁铁两极当中。实验时用导线A连接铜盘的中心,用导线B连接铜盘的边缘.若用外力摇手柄使得铜盘转动起来时,在AB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若将AB导线连接外电源,则铜盘会转动起来。下列说确的是
A.外力摇手柄使铜盘转动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原因是铜盘盘面上无数个同心圆环中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B.若外力逆时针转动铜盘(俯视)时,A端是感应电动势的负极。
C.A、B接电源时铜盘会转动起来,是由于铜盘沿径向排列的无数根铜条受到安培力产生了作用。
D.若要通电使铜盘顺时针转动(俯视)起来,A导线应连接外电源的正极。
1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由斜面底端的A点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倾角为300的固定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g,物体沿斜面上升的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
A.重力势能增加了2mghB.机械能损失了mgh
C.动能损失了mgh
1D.系统生热mgh
2高三物理试题
第II卷(选择题共60分)
二.实验题。共2个小题,18分。
11.(1)(2分)用分度为0.05mm的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图,此示数为.
(2)(4分)下列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通过在纸带上打下的一系列点迹可求出纸带上任意两个点迹之间的平均速度
B.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并且实验时要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同时保证弹簧的轴线与细绳在同一直线上
C.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坐标纸上必须标出小球刚开始做平抛运动的初始点。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要用天平测出悬挂钩码的质量
阻R0的阻及内阻r,个电压表、待测的定开关S及导计了如图
12.现要同时测电值、电源的电动势E给定的器材有:两电流表、变阻器R、值电阻R0、电池、线若干。某同学设
甲所示的电路。闭合电键S,调制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时,用电压表1、电压表2和电流表测得数据:并根据测量数据分别描绘了如图乙所示的M、N两条U—I直线,不考虑电流表、电压表在测量过程中对电路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4分)根据图中的M、N两条直线可知()
A.直线M是根据电压表1和电流表的数据画得的B.直线M是根据电压表2和电流表的数据画得的C.直线N是根据电压表1和电流表的数据画得的D.直线N是根据电压表2和电流表的数据画得的②(4分)图象中两直线交点处电路中的工作状态是()
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滑到了最左端B.电源的输出功率C.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为0.5WD.电源的效率达到值③(4分)根据图可以求得电源电动势E=V,内电阻r=Ω
三,解答题,共4个小题,4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步骤,只给结果的不得分。
13.(9分)如图所示,一个小物块(可当做质点)放在纸条的正中间,置于水平桌面.已知纸条长度l=22.
4cm,质量m=7g,物块质量M=123g,物块与纸片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纸条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现用一大小为F=0.392N的水平力将纸条从物块下抽出,若重力加速度g为9.8m/s2,试求此过程经历的时间.
14(9分)如图所示,一个U形导体框架,其宽度L=1m,框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用α=30°。其电阻可忽略不计。设匀强磁场与U形框架的平面垂直。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B=0.2T。今有一条形导体ab,其质量为m=0.5kg,有效电阻R=0.1Ω,跨接在U形框架上,并且能无摩擦地滑动,求:(1)由静止释放导体,导体ab下滑的速度vm;
(2)在速度vm时,在ab上释放的电功率。(g=10m/s2)。
物理高三物理篇三: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20个专题)
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20个专题)
目录
专题一直线运动................................1
专题二相互作用.............................................................5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6
专题四曲线运动............................................................14
专题五万有引力定律........................................................18
专题六机械能与能源........................................................24
专题七电场................................................................33
专题八恒定电流............................................................42
专题九磁场................................................................54
专题十电磁感应............................................................61
专题十一交变电流传感器..................................................72
专题十二机械振动与机械波..................................................76
专题十三光学电磁波及相对论...............................................80
专题十四动量与动量守恒....................................................84
专题十五波粒二象性原子物理...............................................87
专题十六力学实验..........................................................90
专题十七电学实验..........................................................94专题十八选修3-3.........................................................104专题十九选修3-4.........................................................110专题二十选修3-5.........................................................121
专题一直线运动
1.(15江苏卷)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关卡2B.关卡3C.关卡4D.关卡
51
v2v?1m,到第2关卡匀速运动的时【解析】加速运动时间t1??1s,加速运动位移s1?a2a
L?s18?1??3.5s,所以到达第2关卡的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T2?4.5s小v2
L8于5s,放行;从第2关卡到第3关卡匀速运动时间t3???4s,所以到达第3关卡的v2间t2?
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T3?8.5s,7?8.5?12,也是放行。从第3关卡到第4关卡匀速运动时间仍然是4s,所以到达第4关卡的时刻(从开始运动计时)为T3?12.5s,12?12.5?14,被档住。
【】C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运动知识,难度:中等。
2.(15福建卷)(15分)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求:
(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v。
【】(1)1.5m/s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知,在0-20s内做匀加速运动,根据a?2(2)20m/s?v2,可求加速度a=1.5m/s;?t
(2)根据v-t图像与坐标轴围面积表示位移可求在0-75s时间内位移为x=1500m,所以平均速度为v?
3.(15四川卷)(15分)的雾霾天气,对国计民生已造成了的影响,汽车尾气是形成雾霾的重要污染源,“铁腕治污”已成为的工作重点,地铁列车可实现零排放,大力发展地铁,可以大大减少燃油公交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若一地铁列车从甲站由静止启动后做直线运动,先匀加速运动20s达到速度72km/h,再匀速运动80s,接着匀减速运动15s到达乙站停住。设列车在匀加速运动阶段牵引力为2x?20mst
1×10N,匀速阶段牵引力的功率为6×10kW,忽略匀减速运动阶段牵引力所做的功。
63
(1)求甲站到乙站的距离;
(2)如果燃油公交车运行中做的功与该列车从甲站到乙站牵引力做的功相同,求公交车排放气体污染物的质量。(燃油公交车每做1焦耳功排放气体污染物3×10克)
【】(1)s=1950m;(2)m=2.04kg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地铁列车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6s1=vt1①
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s3=vt3②
根据匀速运动规律可知,地铁列车匀速运动的位移为:s2=vt2③
根据题意可知,甲站到乙站的距离为:s=s1+s2+s3④
由①②③④式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s=1950m
(2)地铁列车在从甲站到乙站的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为:W1=Fs1+Pt2⑤
根据题意可知,燃油公交车运行中做的功为:W2=W1⑥
8由①⑤⑥式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W2=6.8×10J
-98所以公交车排放气体污染物的质量为:m=3×10×6.8×10kg=2.04kg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以及功大小的计算。
4.(15重庆卷)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t图像如题5图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可能是
1212
【】B
3考点:本题考查v?t图图像、超重与失重、牛顿第二定律。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cm(g取10m/s);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解析】试题分析:①在人的反应时间内直尺做自由落体运动,有x?0?
280,不相等12gt,解得t?2②反应时间最长为t?0.4s,需要直尺的长度为x?121gt??10?0.42?0.8m?80cm;22
③自由落体运动从计时开始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为1:4:9:16,而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为1:3:5:7,故长度不相等。
考点:本题考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46.(广东卷)
7.(广东卷)
专题二相互作用
1.(15海南卷)如图,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同,a和b、b和c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1和S2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绳剪断,将物块a的加速度记为a1,S1和S2相对原长的伸长分别为△l1和△l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剪断瞬间
A.a1=3gB.a1=0C.△l1=2△l2D.△l1=△l2
【】
AC
5
高考作文怎么写点评解析,高考历年作文题目汇总
作文一高考语文作文历年来都是考生和家长所关注的热点,也是高考语文拿高分的关键。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相关内容及高考历年作文题目汇总,供大家参考。
一、2021年高考作文怎么写点评解析 高考作文分为大作文和小作文,大作文两个选题,小作文三个选题,考生在大小作文中,分别选择一个即可。
作文一:
作文二:
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5.(15重庆卷)同学们利用如题6图1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作文,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作文,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作文,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二、高考历年作文题目汇总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高考作文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轫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的历史变迀、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生活及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欢庆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哪一种 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 “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018年高考作文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合理。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2017年高考作文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素材]鲁迅的心永远和青年相通,他的作品、语言就是连接起各个时代青年人的精神纽带。
其一,鲁迅是一个“真的人”。他敢于公开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批判自己,他从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绝充当“导师”;他将真实的自我袒露在年轻人面前,和他们一起探讨和寻路,青年可以向他倾诉一切,讨论、争论一切,你可以毫不顾忌地批评他,甚至拒绝他:他是各个时代青年的朋友。
其二,鲁迅是现代汉语语言的。阅读鲁迅作品,不仅能够得到精神的启迪以至震撼,还能得到语言的熏陶与美的享受。在春风得意、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大概是很难接近鲁迅的。人倒霉了,陷入了生命的困境,充满了困惑,或者说,对自己听惯了的话,习惯了的常理、常态、定论,产生了怀疑,对自己现有的生存状态,产生了不满,希望有新的选择、新的突破,这时就是接近鲁迅的时刻。
——改编自钱理群《讲鲁迅:我和青年联系的精神纽带》
②2049年,我们的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