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分择校 >

关于年龄的别称(关于年龄的别称和小点故)

古代60岁被称为什么

7、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1、古代60岁称为花甲之年,或者耳顺之七十岁:古稀年。

关于年龄的别称(关于年龄的别称和小点故)关于年龄的别称(关于年龄的别称和小点故)


关于年龄的别称(关于年龄的别称和小点故)


2、我国古人对于人不同阶段的岁数都有不同的称谓,大家常常听到的“年过花甲”、“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就是指60岁的老人。

4、“耳顺之年”的说法来源于孔子:关于孔子的著作《论语·为政》中提到,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5、这里提到的“六十而耳顺”,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耳顺之年”,自然而然被拿来当作六十岁老人的别称。耳顺的意思是,能够听进去那些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听得了坏话,自然而然就“耳顺”了,同样也是因为拥有了足够的人生阅历和心胸,才能够听进去这些不好的话。

6、其他年龄的别称:古代对于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不同的别称,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15~20岁——舞象之年;,五十而知天命”,大多都被用来当作年龄的别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所有年龄阶段的别称,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补充。

我国对年龄的雅称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三十而立

婴儿:黄口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8岁(男)--龄年

10岁(女)--髻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男)

-------

志学之年,束发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男)――弱冠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50岁―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知命之年、半百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

,人瑞

108岁--茶寿

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有哪些 都是怎么称呼的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1、0岁,有四种称谓:初度,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谓始生之年时;赤子,刚出生的婴儿肤色为赤色,所以有这么一种说法;襁褓,婴儿小时候都是在襁褓之中,指未满周岁的孩子;汤饼之会,孩子出生第三天举办宴会。

五十岁:知天命

2、2岁时期被称1、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为孩提,是指幼儿时期。出自《孟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

3、8岁被称为总角。在古代,古人都会把孩子头发扎成鬓。预指童年时期。

4、9岁又叫黄口。黄口本指是雏鸟的嘴,借指儿童。

5、10岁称幼学。《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后来被引申为幼时的学业。

7、13岁,女孩子被称为豆蔻,男孩子被称为舞夕之年(指十三到十五岁左右的少年)。

8、15岁在古代的称谓比较多,有五种不同的称谓。分别是及笄(指年满十五岁的少女);志学之年,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束发,在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就会把原先的总角散开,扎成一束;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岁的少年;成童,指十五岁或者十五岁稍微大点的年纪。

9、16岁有种说法叫二八,主要泛指女孩子。

11、24岁的女子被称为花信年华。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30岁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有两种,一种是刚才提到的不惑之年,另外一种称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54岁有说法是六九年。

18岁年龄雅称有哪些?

12岁(女)――金钗之年

18岁年龄雅称为“舞象之年”。

男子二十岁(成年):弱冠

舞象之年是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在古代,是可以上战场的年龄,“舞象”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男子18岁时可以称之为“舞象之年”。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冠礼

冠礼,是汉族嘉礼的一种。为汉族男子的成年礼。成年礼起源于原15-20岁--舞象之年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有代表性。

“冠”,《说文解字》解为:“弁冕之总名也。”冠字有三从,从“冖”,即以布帛蒙覆;徐锴曰:“取其在首,故从元。古亦谓冠为元服”。

从“寸”,而“寸”字有两意:《汉书·律历志》云:“度量衡皆起于黄钟之律,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一尺。又寸者,忖也,有法度可忖也。凡法度字皆从寸”。所以,《说文》说:“冠有法制,故从寸。”

首上之服,即首服,总称“冠”。这是广义之“冠”。“冠”还有狭义,指首服中等级较高的一类,是古时贵族的首服。其中,又可细分为“冠、冕、弁”等类型。

他们都给你过来了。我就想说:古代没有以18岁一说,女孩16岁就为碧玉破瓜,到了出嫁的年龄。而男孩20为加冠弱冠年龄,除了迎娶成亲,才算出去学艺或是走向科举仕途。所以18岁在古代不是个特殊年龄,则没有雅称!

若非要给18岁少女送个雅称,可为:

锦瑟之年(李商隐《锦瑟》有代称,但不为广用皆识),具称二九芳龄!

花样年华(广义概论)!

我国对年龄的雅称

百岁:期颐

三十而立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四十而不惑

10、20岁有三种称谓。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已经成年,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其二为结发,其三就是弱冠。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8岁(男)--龄年

10岁(女)--髻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男)

-------

志学之年,束发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男)――弱冠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

,人瑞

108岁--茶寿

古代年龄的别称

幼年童年:总髫总角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89十读maodie 仅对楼上上的进行补充 楼上的做法就觉得不对了吧 人家的啊!·!·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这段其实讲的是境界,但也引申之年龄。 20弱冠 60花甲 70古稀 80~90耄耋 90鲐背 100期颐

不满周岁 襁褓 2~3 孩提 女孩7岁 髫年 男孩8岁 龆年 10岁以下 黄口

女性有专用的 12 金钗之年 13 豆蔻年华 15岁 及笄之年 16 碧玉年华 20 桃李年华

芳女孩7岁——髫年;龄

年龄的别称是?

20弱冠之年,30而立之年,40不惑之年,50天命之年,60花甲之年,70古稀之年,我只知道这些

三十岁: 三旬四十岁: 四旬五十岁: 五旬六十岁: 六旬七十岁: 七旬八十岁: 八旬

男的一古代女子的称呼律高寿,女36、中寿:指80岁以上。的一律芳龄。你这样问就对了。问反了你就完了

旬就是十三十岁是三旬四十岁是四旬以此类推八十岁是八旬

几十岁就是几旬吧

年龄的别称10~100岁

32、耋[dié]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不满周岁——襁褓;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3岁——孩提;

6、12岁对于女孩有单独的称呼叫做金钗之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2019-04-21聊聊

2、外傅之年:儿童10岁。

3、金钗之年:女孩12岁。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6、及笄[ jī ]:指女子15岁。

7、志学之年:15岁,先秦·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学习。)

8、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9、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10、二八:为16岁。

11、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13、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4、桃李年华:女子20岁。

15、花信年华:女子24岁。

16、而立(而立之年):30岁,先秦·孔子《论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岁能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17、始室:30岁。汉·戴圣《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男子三十岁娶妻,开始婚姻生活。)

18、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20、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21、艾:50岁。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五十岁叫做艾。)

22、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23、六九年:即54岁。

24、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26、耆[ qí ]:古称60岁的人为“耆”。

27、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28、还历寿:61岁的寿辰。

29、从心之年:70岁。

30、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31、耄[mào]:古称八十岁至九十岁的年纪,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33、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34、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35、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37、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38、上寿:90岁为上寿。

39、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40、期颐:指百岁高寿。

有关年龄的别称~~~

童年--总角,垂髫

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

77岁--喜寿

60-顺耳(花甲)70-古稀80、90-耄耋

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100-期颐

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话

不满周岁:襁褓

二三岁:孩提

童年少年:总发束发

女子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三十岁:而立

六十岁:耳顺花甲

八九十岁:耄耋

不满周岁:襁褓

二三岁:孩提

童年少年:总发束发

女子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三十岁:而立

六十岁:耳顺花甲

八九十岁:耄耋

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

60-顺耳(花甲)70-古稀80、90-耄耋

100-期颐

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满周岁:襁褓

二三岁:孩提

童年少年:总发束发

女子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三十岁:而立

六十岁:耳顺花甲

八九十岁:耄耋

不满周岁:襁褓

二三岁:孩提

童年少年:总发束发

女子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三十岁:而立

六十岁:耳顺花甲

八九十岁:耄耋

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

60-顺耳(花甲)70-古稀80、90-耄耋

100-期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