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危机有几次
70年代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和70年代的滞胀经济
全球经济危机 全球经济危机有几次
全球经济危机 全球经济危机有几次
70年代以来, 以滞胀经济成为一种十分突出现象。美国的通货膨胀率70年代为7.1%, 1980年初为18%, 1970、1971年为4.5%, 1960年10月到1973年12月, 美国先后发生10次美元危机, 1977年10月到1978 年11月, 又经济安全优先于经济增长。连续发生8次美元危机, 1980年1月21日, 每盎斯黄金兑换美元高达785美元。
作为滞胀现象,兼有生产停滞或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现象。滞胀经济是西方发达特定发展时期的综合产物。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的旧工业、旧技术、旧工艺、旧产品所体现的“夕阳”工业不景气, 而新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所体现的“朝阳工业”取代“夕阳”工业尚需时间; 新科学技术革命的生长点形成强有力的新的生产力也需时间; 劳动力又遇新的调整, 以美国为例, 1950年民间劳动力6,220万人,1970年8,270万人,1980年10,860万人。[2]1950-1965年, 进入市场的劳动力增加了9.8%, 1965-1980年有5,500万人加入了劳动大军, 增加了40.5%, 1950-1960年就业人数增加690万, 1970-1980年增加到1,860万人, 但1970-1980年的失业人数和失业比例仍有增无减。与以往不同, 还增加了地区性、部门性的结构性失业现象, 从而使失业问题的解决面临新难题。在这期间, 西方世界经济关系自1971年起,美元霸主地位的结束, 美日欧经济关系面临新的调整。1973年由于中东“石油战”的结果, 西方廉价石油原料时当代的腐朽趋势首先表现为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的深化。尽管西方普遍对经济生活进行了多方面的一直强化干预, 但是并不能避免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据<<世界经济百科全书>>的分析, 在1973年前, 各主要的经济危机次数和时间是: 美国 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英国1951-1952、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联邦德国1952-1955、1958、1961、1966-1967、1971; 日本1954、1957-1958、1962、1970-1971;意大利1951、1957-1958、1964、1970-1971; 法国1952-1953、1958-1959、1964-1965。这表明主要经济危机在战后仍是频繁发生而在时间上是参不齐的。和战前相比,这一时期的经济危机特点的形成与发达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有关;由于干预措施的强化,战前危机四个阶段的明显特征(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在战后已经显得不那么明显;70年代前的危机程度也不如战前;此外6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危机和并存的现象。[1]代宣告结束。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列强垄断世界经济秩序的局面,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西方世界70年代以来的经济。与此同时, 作为西方经济主流的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 面临难以解决滞胀经济的危机, 西方世界的强化干预政策的某些弊端, 追求限度利润和不公矛盾的加剧, 对经济发展和稳定带来影响, 促使西方寻求新的调整对策。追求全球扩张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也迫使西方考虑做出必要的政策调整。[3]
对于滞胀现象, 经济学界和史学界迄今众说纷纭。[4]现代凯恩斯主义主流综合学派对滞胀的解释和对策仍处于难以自圆其说的境地, 保罗·萨缪尔逊在他的<<经济学>>中说: “能否同时享受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好处? 这个问题是一个在混合经济中到处使人心神不宁的幽灵。”“问题、问题、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一国经济的健全运行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没有一个认真负责的医生现在能够告诉你根治癌症的办法, 对停滞膨胀这个现代病症, 经济专家们现在也没有能够就一种令人满意的医治办法达成一致意见。提出的对策都有很大的争议, 而且许多对策产生的副作用比病症本身还要糟糕。”[5]“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为限制通货膨胀所必需的失业率越来越高。这一问题似乎确确实实变得越来越。”[6]激进派代表人物谢尔曼,霍华德·J认为: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当今美国和整个世界面临的两个重要的问题”, 他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根源在美国的垄断势力。”[7]
在经济滞胀期间,西方世界发生了1973-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从英国开始, 扩及美国、西欧和日本。在这期间, 西方发达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 整个世界工业下降了8不惜代价用自己谋生的天然气、化肥、粮食作为反制武器,也给了许多后进一个“信心”。那就是就算国小干不过你,那起码有玩七伤拳的底气。这是何等惨烈的“壮举”?!如果不是安全感全无,是不可能这么玩的。.1%, 其中钢下降14.5%, 小汽车下降了18.6%; 企业破产, 初两年内西方十国资本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倒闭12万多家; 股市行情惨跌,英国高达52%, 超过了三十年代大危机水平; 固定资本投资减少,房屋建筑投资下跌更惨;失业人数剧增, 1975年全失业人数达1,500~1,800万人; 物价继续上涨。1974~1975年间, 消费物价指数上涨联邦德国为11.1%, 英国则高达43.9%。由于滞胀的加剧、以美元为中心的货体系的瓦解, 和中东石油战对发达的打击,都使1973-1975年危机比起战后至70年代前的西方经济危机要得多。
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
当代的腐朽趋势还表现为滞胀经济和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出现。70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又出现了经济滞胀和低速发展,虽然1983-1990年经济一度回升, 但1990年7月以来,又陷入经济危机, 直到1993年才先后走出困境。在这25年间, 西方世界发生三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即1973-1975年发生的以滞胀为特征的世界性经济, 和1979-1982年更的世界经济危机。1983-1990年间西方发达出现了80年代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但1990-1993年西方世界又爆发了战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这使西方在应付危机的对策上面临更棘手的问题。始作俑者,就是美国,过去几年如此丧心病狂的对全球各地发动产业链,尤其是锚定,现在反而加速了全球体系的崩塌。需要知道,此前的全球产业链体系是建立在“信用”和“信任”基础上的。
信用,就是美元意味着全球市场经济发达的经济体有外溢市场经济制度红利。信任,就是大家都想发财改善生活,对于过去打打杀杀的拗分,已经没有兴趣了。然而,美国过去几年的做法,尤其是本次直接拱火,基本上将这两个基石完全了。
乌此后,要重新建立新的合作基石,没有10年以上的周期,没有大家都被逼入绝境的无奈合作,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克兰危机为何如此重要:
不仅仅是未来中美博弈的一个前瞻性的缩影,而是其改变了全球国内学术界对滞胀的讨论, 迄今仍在继续。除了对它的内含和实质各持己见外[8]在原因的探讨方面, 经济学界主要的看法有:垄断政策产物论。[9]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论[10]、垄断条件下,基本矛盾激化论等[11]。史学界还有滞胀新规律说。[12]产业链分工体系的格局。危机是首次以如此直白的方式,将下坡路时代显性化了,大家都可以做到一目了然了。美国可以有很多方式,但是,选择冻结人家的外储,甚至抢夺、没收人家私人的财富,这个是越线了。这会让全球瞬间都没有安全感,而安全感其实是非常昂贵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