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学习计划 >

子时和午时分别是指_子时和午时指的时间是

凌晨1点至3点古代称为

酉时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刚强,是非终日要争强,持刀弄斧刑心重,好似将军入战场。为有福人家,但六亲关系情缘多变,难为人之子女,难为兄弟,难为父母,也难为夫妻,诸多情愫纠葛,早运反复不定,中、晚运则佳。

凌晨1点到3点称为“丑扩展资料:时”。

子时和午时分别是指_子时和午时指的时间是子时和午时分别是指_子时和午时指的时间是


子时和午时分别是指_子时和午时指的时间是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指上午(凌晨) 1 时整至上午 (凌晨)3 时整。

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今的两小时,同时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如《诗经·汝日鸡鸣》中写到:“汝日鸡鸣,士日眛旦。”古时鸡鸣而起,眛旦(天将明未明之时)而朝。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天之内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的个时辰为“夜半”。人们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参考资料: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古代人用的时辰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个时辰。(时间23时至01时)。

【寅时】平旦,又子鼠时辰是23时至次日l时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时间09 时至11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时间15食至17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时间21时至23时)。

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

四更

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

四更

凌晨一点到三点“丑时″

子时和午时有什么区别?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安歇睡眠。(21时至23时)。

千金难买子时命 在我们农村,对于生辰八字,有着诸多的说法。谁家添了孩子,一说起出生的时间和日子,都会赞不绝口的称赞,说是好时辰好日子,这孩子命好等等的话语。对于“一命二运三”,很多人都深信不疑。这里面确实 了很多科学都无法解释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对于这些学说相当的追捧,其中也是有很多原因的,只能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反正多一些了解也不是什么坏事。

在过去的时候,我们的时间是按照12地支来划分的,分别将子鼠丑牛等12地支划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对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这也是大家所熟知的时间排序,根据12地支的特点,很好的将时间排列,按照过去的算法,子时是在现在的晚上11点–凌晨的1点时分。而午时则是在上午的11点至下午的1点期间。这两个时间是一天之内更大的反,一个是在夜晚,一个是在正午,那么这个时间跟出生有什么关系呢?

农村还有句老话叫做:男怕子时,女怕午时,其实说的也阳调和不均衡,男人原本时阳刚代表,在子时旺的时候出生,自然是不宜的,而女性作为阴柔代表,在夜晚子时出生反而是非常的适宜。也被叫做女儿难得子时。按照的说法,如果女儿出生长在阳气旺盛的午时,则时被认为是“命硬”之人。所以按照调和的说法,男孩自然是在午时出生更好,女儿呢则是在子时更佳。

这也是过去设施落后,为了期盼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一直心愿,也有一定的道理存在,至于到了现如今,随着技术的先进,时间也不再成为定律,而是变通都告诉您吧了很多,酉时中出生的人,先主克父,妻要硬对,前运有起倒之复,后运方吉,子息结实有三,衣禄有余,母享福寿。但这句老话在农村还在流传,至于有没有用,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以上就是与千金难买子时命相关内容,是关于时辰的分享。看完男女怕的出生时辰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午是什么时间

一天分十二时辰

子午是两个时间段,子夜半 鸡呜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时:晚上23点-凌晨1点,午时:中午11-下午1点

地支的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三个然后每隔两小时为一时辰,那么丑时就是1:00--3:00时间内为一个时辰

一天中 子时;是指午夜23点---凌晨1点,午时:是指中午11点---下午1点。

子午是1什么则时间

子时和午时各是几点

酉:鸡;

子时:23:00--01:00之前。

午时:11:00--13:00之前。

子时:23:00时辰对应时间:下午5点是什么时辰发热。-01:00

午时:11:00-13:00

夜十一到凌晨一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子午觉中的子时和午时分别指的是,子午觉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什么是子午觉?就...点,中午十一到下午点

子、午、卯、酉各代表什么时辰?

在古代分别代表十二个时辰。

子时:23:00~1:00,

丑时:1:00~3:00,

寅时:3:00~5:00,

卯时:5:00~7:00,

巳时: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酉时:17:0酉时。下午五点几分为酉时一刻。0~19:00,

戌时:19:00~21:00,

除了代表时辰,还对应了十二生肖。

子:鼠;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丑:牛;

寅:虎;申时:15:00~17:00,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戌:狗;

午马时辰是11时至13时

卯兔时辰是5时至7时

酉鸡时辰是17时至19时

子时、亥时具体是什么时候

十二时辰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实行【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时间11时至13时)。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

每天晚上从11点开始就进入第二天的子时 是两天的分界点 到凌晨1点子时结束 就是11点到1点是子时 1点到3点是丑时 往下排3点到5点是寅时 5点到7点是卯时 上午7点到9点是辰时 9点到11是巳时 中午11点到1点午时 1点到3点是未时 下午3点到5点申时 下午5点到7点是酉时 晚上7点到9点是戌时 晚上9点到11是亥时 过了11点就又是子时了 过去有人争论以12点为子时分界点 经过这几年易经的发展已经认可11点为分界点

‘子时'指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段时间,即从23时到凌晨1时

子:23点--1点

寅:3点--5点

卯:5点--7点

辰:7点--9点

午:11点--

未:13到--15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15食至17时;点

申:15点--17点

酉:17点--19点

戌:19点--21点

亥:21点--23点

子时指23时至1时

亥时指21时至23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个时辰。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23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晚24点以前为前一日,晚24点以后为次日。鼠在这时间活跃。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古代的子时和午时是现在时间的几点

酉时初出生的人,父母双全,一生得有贵子,百辰时:7:00~9:00,事亨通,太公之命,夫妻欢度,一生享福。

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参考资料来源: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昳(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在,以一昼夜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可分为60分,每分为60秒 计算。由于计时器即钟表12小时,只合一昼夜之半,于是以上午下午来辨别,以夜 12时(下午24时)正,为0时,夜(上午)1时为1时,以正午12时为12时,下午1时为13 时,下午6时为18时,下午11时为23时。 昼夜的起讫时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的24小时自0时算起,即自夜12时起算。 在夜12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2时以后为次日。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夜晚11时 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1时以后为次日。 古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俗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今时间 23 - 1时 1 - 3时 3 - 5时 5 - 7时 7 - 9时 9 - 11时 古时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时23时 0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古时辰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俗称 日中 日昳 晡食 日入 黄昏 人定 今时间 11 - 13时 13 - 15时 15 - 17时 17 - 19时 19 - 21时 21 - 23时 古时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时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时辰 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时辰用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时辰 子时 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经常与天干配合使用,60个为一周期。可用于记录年、月、日、时辰。所谓“生辰八字”即出生时刻年月日和时辰的干支,共8个字,因以得名。 纪年时,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也叫生肖。 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阴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纪时时,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时辰)。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 地支对应的生肖、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纪时的时刻、五行、阴阳列表如下。 地支 生肖 节气时间段 近似阴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时刻 五行 阴阳 子鼠 大雪—小寒 十一月 12月 23时—1时 水阳 丑 牛 小寒—立春 十二月 1月 1时—3时 土阴 寅虎 立春—惊蛰 正月 2月 3时—5时 木阳 卯兔 惊蛰—清明 二月 3月 5时—7时 木阴 辰龙 清明—立夏 三月 4月 7时—9时 土阳 巳蛇 立夏—芒种 四月 5月 9时—11时 火阴 午马 芒种—小暑 五月 6月 11时—13时 火阳 未羊 小暑—立秋 六月 7月 13时—15时 土阴 申猴 立秋—白露 七月 8月 15时—17时 金阳 酉鸡 白露—寒露 八月 9月 17时—19时 金阴 戌狗 寒露—立冬 九月 10月 19时—21时 土阳 亥猪 立冬—大雪 十月 11月 21时—23时 水阴 每年都有一个生肖,在该年出生的人就“属”这个生肖。人的岁数是12的倍数即为本命年,因为当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编辑] 组合 地支有六个组合,称为“六合”,有四个由三个地支组成的局势,称为三合局和全会方局,这种地支组合之后,亦会变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地支除了会合化局之外,地支还有互相冲克及相刑,故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 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为阴阳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丑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会: 亥子丑会北方水局 寅卯辰会东方木局 巳午未会南方火局 申酉戌会西方金局 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 丑未相冲 寅申相冲 卯酉相冲 辰戌相冲 巳亥相冲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丑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为无恩之刑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为持势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为无礼之刑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为自刑之刑 [编辑] 其他用处 地支主要用来排序。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来分章节,如《康熙字典》等。 西方数学刚传入时,的数学家用天干地支代表字母,十二地支分别代表k-v这12个字母,大写字母用代表小写字母的汉字加口字旁表示。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是几点?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时间19时至21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6、巳时(09 时至11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8、未时(13时至15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10、酉时(17时至19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古代时辰的起源和丑:1点—3点换算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指的是正午十二点,请采纳。嘿嘿。出、食时、隅中、日中、日_、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从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子时和午时是几点

子时和午时各指什么时候? 子时:23:00--01:00之前。就是从前一天的23:00起至当天的凌晨01:00之前。01:00起算作丑时。

午时:11:00--13:00之前。就是从中午11:00起至13:00之前。13:00起算作未时。

一天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辰。时辰与24小时对应关系如下:

子时:23:00--01:00之前;

丑时:01:00--03:00之前;

寅时:03:00--05:00之前;

卯时:05:00--07:00之前;

辰时:07:00--09储00之前;

巳时:09:00--11:00之前;

午时:11:00--13:00之前;

未时:13:00--15:00之前;

申时:15:00--17:00之前;

酉时:17:00--19:00之前;

戌时:19:00--21:00之前;

亥时:21:00--23:00之前。

古人计时,只根据天色把一日划分为若干时段,如天将亮时为昧旦,日出为晨,太阳正中时为日中,日落之后为黄昏,夜晚叫宵或夕等等。后来,又将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即十二个时辰。《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载有十二时辰的完整名日为:夜半、鸡呜、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时辰始于何时?据考证所得,是始于漠代。汉武帝时,以十二地支代表十二时辰,代替了原先的夜半、鸡呜、平旦……。每一时辰又分为两个小时段,如子时为子初、子正,丑时为丑初、丑正……。这样,一昼夜十二时细分为二十四小时,和现在的用法完全一致了。例如:子时为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丑时为一时至三时,寅时为三时至五时,馀此类推。不过十二时的概念,后世仍常沿用。人们又常提到五更天。究竟五更又是甚麽呢?古人常以五更为计时单位,将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为一个时辰。初更(一更)相当于戌时,二更相当于亥时,三更相当于子时,四更相当於丑时,五更相当于寅时。往时紫禁城中有更鼓楼,黄昏后鼓楼呜钟108声然后起更。南京、西安、天津等城市也建有鼓楼,每夜有更夫根据鼓楼上指示的时间打更报时,可说是保存旧习的表现。

十二时辰和现代时段对照表

十二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现代时段 23时 24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24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23时

请问子时,午时,是几点至几点?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个时辰。(时间23时至01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以此类推,午时就是11:00----13:00日的交替之际。(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时间09 时至11时)。

【未时】日,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时间15食至17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时间21时至23时)。

午时是几点 就这么算,子时是23:00--1:00

(24小时制)

古代的子时和午时是现在时间的几点 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在,以一昼夜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可分为60分,每分为60秒 计算。由于计时器即钟表12小时,只合一昼夜之半,于是以上午下午来辨别,以夜 12时(下午24时)正,为0时,夜(上午)1时为1时,以正午12时为12时,下午1时为13 时,下午6时为18时,下午11时为23时。 昼夜的起讫时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的24小时自0时算起,即自夜12时起算。 在夜12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2时以后为次日。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夜晚11时 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1时以后为次日。 古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俗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今时间 23 - 1时 1 - 3时 3 - 5时 5 - 7时 7 - 9时 9 - 11时 古时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时23时 0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古时辰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俗称 日中 日 晡食 日入 黄昏 人定 今时间 11 - 13时 13 - 15时 15 - 17时 17 - 19时 19 - 21时 21 - 23时 古时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时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时辰 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时辰用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时辰 子时 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经常与天干配合使用,60个为一周期。可用于记录年、月、日、时辰。所谓“生辰八字”即出生时刻年月日和时辰的干支,共8个字,因以得名。 纪年时,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也叫生肖。 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

子时是几点?丑时是几点?寅时卯时呢? 你好,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11时至13时;

未时日,又名日跌、日央,太阳偏西为福跌,13时至15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十二时辰中的子时是指几点到几点? 早上好!

十二时辰

子时:23-1时

寅时:3-5时

卯时:5-7时

辰时:7-9时

巳时绩9-11时

午时:11-13时

未时:13-15时

申时:15-17时

酉时:17-19时

戌午时:11:00-12:59:马: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申时(15:00~16:59),,而马是阴类动物。时:19-21时

亥时:21-23时

的时辰是怎么排列的?子时代表几点到几点?亥时代表几点? 排列的顺序因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是从前一天的23点开始,每个时辰两个小时。子时 23:00--00:59 丑时 1:00-- 2:59 寅时 3:00-- 4:59 卯时 5:00-- 6:59 辰时 7:00-- 8:59 巳时 9:00--10:59 午时 11:00--12:59 未时 13:00--14:59 申时 15:00--16:59 酉时 17:00--18:59 戌时 19:00--20:59 亥时 21:00--22:59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从子时开始是0点到2点,丑时是2点到4点,依此类推,亥时是22点到24点(也就是0点)子;zi (晚上 11 时正至凌晨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跃。丑:chou (凌晨 1 时正至凌晨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寅:yin (凌晨 3 时正至早上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猛。卯:mao (早上 5 时正至早上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辰: chen (早上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巳:si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午:wu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未:wei (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申:shen (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酉:you (下午 5 时正至晚上 7 时正) 鸡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戌:xu (晚上 7 时正至晚上 9 时正 )狗 狗开始守门口亥:hai (晚上 9 时正至晚上 11 时正) 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时柱, 用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 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子时: 23点 --凌晨1 丑时: 1 点 --凌晨3寅时: 3 点 --凌晨5 卯时: 5 点 --凌晨7辰时: 7 点 --上午9 巳时: 9 点 --上午11午时: 11点 --上午13 未时: --上午15申时: 15点 --上午17 酉时: 17点 --上午19戌时: 19点 --晚上21 亥时: 21点 --晚上23正子时者,乃明日之早,非今日之夜也。一时有两点钟,前一点钟是夜子,后一点钟是正子。

子午觉子时和午时是什么时候

1、子时(23时至01时)

子觉是晚上在子时(23点~凌晨1点)睡觉,午觉是在午时(时间:11点~)睡觉。

巳:9点--11点

“三寒两倒七分饱”的理念一直为世人推崇,所谓“两倒”,就11、戌时(19时至21时)是指要睡好“子午觉”。

根据《黄帝内经》的睡眠理论,子觉是晚上在子时(23点~凌晨1点)睡觉,午觉是在午时(时间:11点~)睡觉。在这个时候容易入睡,而且睡眠质量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子午觉的正确睡法:

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子时:23时至01时;午时:11时至13时。其中,古人认为,子时为阴极阳生之时,午时是阴阳转换之时,适合休息。

午睡虽然不是主要睡眠,且时间较短暂,但它所产生的效应不容忽视。

以上内容参考:

子午时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十二时辰读法: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子时只的是晚上23:00之后到第二天的1:00,以此类推午时就是上午11:00到下午13:【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时间17是至19时)。00之间,我们地支的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三个时间内为一个时辰。

亥时:21:00~23:00。

子时是23-1点,午时11-。不明白不要乱回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