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
解题策略:导语:高考数学就是多题型的考试,需要考生多做多总结,数学网整理了高考数学题型:多做典型题多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提升。接下来我将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关于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欢迎大家的借鉴参考!希望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高考数列典型例题_高考数列例题及解析
新高考数列典型例题_高考数列例题及解析
新高考数列典型例题_高考数列例题及解析
高考数学题型:多做典型题多归纳总结
多做典型题
众所周知,学好数学要多做题,多做题能熟能生巧,但是多做题并不等于滥做题、盲目做题,而是要多做典型有代表性的题,比如说每年的真题,各个区的模拟考试题,高中化学,会做的就不做,专门做不熟的、针对自己薄弱的题型,反复做,只有熟能生巧后才能做题材速度上去,才能从量变到质变产生一个飞跃。
所说的“多”是指题目类型,而不仅仅单纯只是题目数量多。数学中题目多,通过合并,题目类型就有限了,只要把各种类型的题目各自做一定数量,加上细心领悟分析,就会发现题目的规律,进而归纳和总结出不同类型的题。
善归纳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做典型的题,而且还要善于归纳总结。有些同学就只喜欢做难题,而忽略了基础忽略了做题后的归纳与总结,总结出解题过程中的方法与技巧,总结出知识点内在的区别与联系。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
一、解析几何(圆锥曲线)
高考解析几何剖析:
1、很多高考问题都是以平面上的点、直线、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三大类几何元素为基础构成的图形的问题;
2、演绎规则就是代数的演绎规则,或者说就是列方程、解方程的规则。
有了以上两点认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下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解决高考解析几何问题无外乎做两项工作:
1、几何问题代数化。
2、用代数规则对代数化后的问题进行处理。
高考解析几何解题套路及各步骤作规则
步骤一:(一化)把题目中的点、直线、曲线这三大类基础几何元素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翻译”);
口诀:见点化点、见直线化直线、见曲线化曲线。
1、见点化点:“点”用平面坐标系上的坐标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点都要加以坐标化;
2、见直线化直线:“直线”用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直线都要加以方程化;
3、见曲线化曲线:“曲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用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曲线都要加以方程化;
步骤二:(二代)把题目中的点与直线、曲线从属关系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如果某个点在某条直线或曲线上,那么这个点的坐标就可代入这条直线或曲线的方程。
口诀:点代入直线、点代入曲线。
1、点代入直线:如果某个点在某条直线上,将点的坐标代入这条直线的方程;
2、点代入曲线:如果某个点在某条曲线上,将点的坐标代入这条曲线的方程;
这样,每代入一次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方程,方程逐一列出后,这些方程都是获得的基础,就是解方程组的问题了。
3、在方程组的求解中,有时候能够直接求解,如果不能直接求解的,则采用下面这套等效规则来处理可以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并让方程组的求解更简单。
二、立体几何篇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 解答题1道), 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 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 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 当然, 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 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知识整合
1.有关平行与垂直 (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1)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两个平面1/an=1+(n-1)=n,an=1/n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6)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解答题分步骤解答可多得分
1. 合理安排,保持清醒。 数学考试在下午,建议中午休息半小时左右,睡不着闭闭眼睛也好,尽量放松。然后带齐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考场。
2. 通览全卷,摸透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较紧张,不宜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更多的信息,摸透题情。这样能提醒自己先易后难,也可防止漏做题。
3 .解答题规范有序。 一般来说,试题中容易题和中档题占全卷的80%以上,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对于解答题中的容易题和中档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化,关键步骤不能丢,如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表达要规范,逻辑推理要严谨,计算过程要完整,注意算理算法,应用题建模与还原过程要清晰,合理安排卷面结构……对于解答题中的难题,得满分很困难,可以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因为高考(微博)阅卷是“分段评分”。比如可将难题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获取一定的分数。有些题目有好几问,前面的小问你解答不出,但后面的小问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你能够解答出来,这时候不妨引用前面的结论先解答后面的,这样跳步解答也可以得分。
三、数列问题篇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
1. 在掌握等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 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专题综述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 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 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 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微博)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知识整合
1. 导数概念的理解。
2. 利用导数判别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方法及求一些实际问题的值与最小值。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课本中先通过实例,引出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接下来对法则进行了证明。
3. 要能正确求导,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熟练掌握各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以及和、、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对于一个复合函数,一定要理清中间的复合关系,弄清各分解函数中应对哪个变量求导。
五、排列组合篇
1.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 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5. 了解随机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概率的意义。
6. 了解等可能性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的概率。
7. 了解互斥、相互的意义,会用互斥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的概率。
8. 会计算在n次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急啊!!快高考了,如何学数列?
2. 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就是根据Sn和an来推导,一般来说给你了一个有Sn或an的式子(式子1),让你推出通项公式,
实际上,所谓的难题、综合题都是由几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如果你把基础打扎实了,各个知识点弄通了,难题综合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你没有发现吗?每个大题都有2-4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单独掰开来看就是一个基础题,只不过是一个小问可能与前一个小问有关联而已。只要你善于去归纳总结,你就会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它们的关键的核心问题。可以先求a1(将n=1带入就可以了),
不要忘了写a1不等于0且a1满足n>=2时得到的通项公式
公式务必要背得。
普通的等等比先背公式,然后多着几条题目练习下。难一点的递推什么的可以找我,我发教案给你,我Q244766815
就是几个公式 被会了就OK乐
an+2+(-1)an=1高考题
1.导数的常规问题:只能解这一类题,不过有的时候不一定要用不动点法,特殊的时候可以取倒数
比如a(n+1)=an/(2an+1),a1=1,an=?
取倒数1/a(n+1)=(an+1)/an=1+1/an,所以数列{1/an}是7, 50×(1-40%)=30人以公为1的等数列
可以用的情况,我随便举一个题
a(n+1)=(an+3)/(an-1),a1=1,an=?
a(n+1)+x=(an+3)/(an-1)+x=[an+3+x(an-1)]/(an-1)=[(x+1)an+(3-x)]/(an-1)
=(x+1)[an+(3-x)/(x+1)]/(an-1)
令x=(3-x)/(x+1),解得x=-3或x=1.所以
a(n+1)+1=2(an+1)/(an-1)
两式相除
[a(n+1)-3]/[a(n+1)+1]=-(an-3)/(an+1)=(-1)^n(a1-3)/(a1+1)=(-1)^(n+1)
再求出a(n+1)近而得到an,这个我不算了,解法就是这样
如果刚才的那种方程有等根
那么就能构造出一个等数列,直接求就行
数列的19种经典题型有哪些?
选B等数列大题求解技能与题目汇总:
数列求和对依照一定规律排序的数进行求和。求Sn实质上是求{Sn}的通项公式,应注重对其含意的了解。普遍的方式有公式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2010湖南高考理21) 具体解题思路是:可暂时按照函数模式进行,利用导数先将(函数式进行求导运算,根据题目条件求极值或者最值,并利用这一式子列出关于数列通项的等式,进行适当化简,可得所求。加法、分组法、裂项法、数学归纳法、通项化归、并项求和,不过普遍的就记忆上图中的方式就行了。
数列是高中解析几何的关键内容,是学习高级数学科目的基础,在高考(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与各类数学科目比赛中都占用关键的地位,数列求和是数列的关键内容之一,除开等数列与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多数数列的求和都需要有一定的技能,这就是一些特别数列,要单独记忆。
求解过程要注重,通法与巧法的使用,第1选择用巧法,确实不好都可以用通法生成a1与d,再去求解。
关键公式的运用,公式,套用,求解
对递推公式的套用转换,要加强训练,孰能生巧
方式2更简易些,一定要把握
先化简,再裂项相消,就简易了
错位相减法要注重,Sn相当于的两项全要写出来,乘以公比,错位写字,相减,末项前边是减号,之间部分用数列求和公式,再化简,紧接着把Sn前面的系数撤除。
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文科数学试题及解析
四、导数应用篇在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都会对,提前预估自己的分数,这样方便大家提前准备志愿填报。下面是我分享的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文科数学试题及解析,欢迎大家阅读。
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文科数学试题及解析
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文科数学试题还未出炉,待高考结束后,我会时间更新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文科数学试题,供大家对照、估分、模拟使用。
2022高考数学大题题型 总结
一、三角函数或数列
数列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高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考查非常全面。每年都会有等数列,等比数列的考题,而且经常以综合题出现,也就是说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等其他知识点综合起来。
近几年来,关于数列方面的考题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数列基本知识考查,主要包括基本的等数列和等比数列概念以及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2)把数列知识和其他知识点相结合,主要包括数列知识和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等其他知识相结合。
(3)应用题中的数列问题,一般是以增长率问题出现。
二、立体几何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解答题1道),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当然,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三(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统计与概率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5.了解随机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概率的意义。
6.了解等可能性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的概率。
7.了解互斥、相互的意义,会用互斥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的概率。
8.会计算在n次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四、解析几何(圆锥曲线)
高考解析几何剖析:
1、很多高考问题都是以平面上的点、直线、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三大类几何元素为基础构成的图形的问题;
2、演绎规则就是代数的演绎规则,或者说就是列方程、解方程的规则。
有了以上两点认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下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解决高考解析几何问题无外乎做两项工作:
(1)、几何问题代数化。
(2)、用代数规则对代数化后的问题进行处理。
五、函数与导数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刻画函数(比初等 方法 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2022高考解答题评分标准
(1)常见失分因素:
1.对题意缺乏正确的理解,应做到慢审题快做题;
2.公式记忆不牢,考前一定要熟悉公式、定理、性质等;
3.思维不严谨,不要忽视易错点;
5.计算能力失分多,会做的一定不能放过,不能一味求快,例如平面解析中的圆锥曲线问题就要求较强的运算能力;
6.轻易放弃试题,难题不会做,可分解成小问题,分步解决,如最起码能将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设应用题未知数、设轨迹的动点坐标等,都能拿分。也许随着这些小步骤的罗列,还能悟出解题的灵感。
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文科数学试题及解析相关 文章 :
★ 2022高考全国甲卷数学试题及
★ 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未公布)
★ 2022年浙江高考数学试卷
★ 2022新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一览
★ 2022全国高考试卷分几类
★ 2022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 2022年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 2022高考文综理综各题型分数值一览
★ 2022年新高考Ⅰ卷语文题目与参考
★ 2022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作文12篇
2014湖南高考数学第20题有关数列题有新解吗
一般以上性质(2)、(3)、(5)、(6)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程中均可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来说问很简单的高考数列大题目的解题方法
解答题阅卷的评分原则一般是:问,错或未做,而第二问对,则第二问得分全给;前面错引起后面方法用对但结果出错,则后面给一半分。求数列的通项常见的方法有:观察法,累法,待定系数法,叠代法,公式法,归纳法,累乘法,转化法。
数列求和常见的方法:公式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并项求和法,倒序相加法
具体怎么用,还是你自己多做点才知道,祝你7, 50×(1-40%)=30人好运
数列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如何解数列题是高中数学教与学的一个重点与难点.由于高考数列题常考常新,因此,探求一些常用方法与解题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你上我空间吧,那写得很详细了。
主要是两个公式转换要熟练
数学问题
4.解题步骤不规范,一定要按课本要求,否则会因不规范答题失分,避免“对而不全”如解概率题,要给出适当的文字说明,不能只列几个式子或单纯的结论,表达不规范、字迹不工整等非智力因素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感情分”;1, 294÷98%=300个
然后n>=2且n属于自然数时,根据S(n-1)=一个关于an或a(n-1)的式子(式子2),然后两式联立,基本上可以得出an的通项公式,如an/a(n-1)=一个常数2, 24÷12%=200米
3, 80×(1+90%)=152人
4, 3÷(1-99%)=300棵
5, 60×20%= 12 ; 50×15%=7.5 ; 12-7.5=4.5千克
6, 段 120 20% 全长120÷20%=600千米
第二段 150 150÷600=25%
第三段 600×40%=240千米 40%
第四段 600×15%=90千米 15%
8, 180÷(1-20%)=225元
1.294除98/1等于3,3×100/1等于300
你是小学生?呵呵,问题都很简单,基上套公式就可以,比如题,用294除以百分之98,很容易得出,呃,自己算算,真的简单,努力。
1, 294÷98%=300个
2, 24÷12%=200米
3, 80×(1+90%)=152人
4, 3÷(1-99%)=300棵
5, 60×20%= 12 ; 50×15%=7.5 ; 12-7.5=4.5千克
6, 段 120 20% 全长120÷20%=600千米
第二段 150 150÷600=25%
第三段 600×40%=240千米 40%
第四段 600×15%=90千米 15%
8, 180÷(1-20%)=225元
题 294/0.98=300 合格率等于合格的除以总的
第二题 24/0.12=200 用去的除以总长等于百分比
……
接下去的你自己做-
.................
数学高考关于数列的题。在线等急
B1+C1=2A1 A不变,B1>C1 得B1>A1>C1
B是按C和A来的,C是按B和A来的,那么就会一大一小(就是说当n为1,3,5.....时B>A>C,当n 为2,4,6.....时C>A>B),其实这都无所谓
Sn是面积,底X高,底就用A,那么就是高a(n+1)-3=-2(an-3)/(an-1)了,B+C=2A(A不变,就为常数)
那么当B=C=A时,高,B和C 都是前面的C+A和B+A的一半,会越来越靠近B=C=2. 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A
所以Sn是增的
具体解释那要看你是哪个年级而定了,因为有些题可能是超纲的
如果正在学数列的话,我可以给你这个题目的解题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