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高考题库 >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_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一)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保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的有效使用。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县(市区)财政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本地职业院校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职业院校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校本培训和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参加教研活动等。

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我们的母校——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的师资力量和队伍水平。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_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_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_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到了总人数的60%以上,硕士以上学历持有者占到了总人数的70%以上。

人才引进:同时,学院还注重引进海外留学博士和国内知名高校博士后,以及行业内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职业技能,以满足学院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在这里,你会遇到来自不同领域的老师,他们时刻为学生们提供、最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服务。

教育教学:不仅如此,学院还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在这里,你不仅能够接受到严谨的专业知识,还能够获得非常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经验。

小伙伴们,来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一定(三)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改善职教师资队伍结构。“十一五”末,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达到4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达到2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教师原则上不少于核定编制中专任教师的15%。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达到20%以上。不会让你失望哦!

如何使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

如何使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如下:

二、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一、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认可度

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为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和认知水平等原因,职业教育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被轻视或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

二、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与师资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目前,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三、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设施建设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等实践单位的合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状况、技术和工艺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毕业后需要面对就业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动态,指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总之,要使职业教育大有可为,需要全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我们需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认可度,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设施建设,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服务,为经济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综合能力评价 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基点与设计

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必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而现有的专职教师队伍不能很好适应这要求,需要从校外聘请一部分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之一,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也应该是与行业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保持着最为紧密的联系。中等职业教育为了适应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必须从不同行业聘请高学历、高职称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此外,这些来自科研、生产线的教师还带来了新知识、新技术,对本校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十分有利。

摘 要:综合能力评价对于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和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对“评什么”、“是什么”、“参照什么评”和“怎样评”的考量,本文首先论证了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指向的内容和这一评价的性质、特点,继而基于这些特征、指向,对这项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实施方式加以重点设计,使之具备较强的可作性,实现其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有机结合。

:高职教师;综合能力评价

作者:史枫(1973-),男,山东巨野人,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等。

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水平状况。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能力建设与发展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由于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和促进等功能,通过能力评价,全面把握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的现实状况,发现和诊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寻求改进和提升的手段策略,对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具有显著价值,十分有利于教师成长和高职院校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的指向

“评什么”是任何评价的基础性问题,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也不例外。这一评价针对的是教师应当具备哪些能力和具备到什么水平,合理能力的结构由什么决定,而综合能力应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各自的内涵如何界定需要首先加以明确。

(一)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性质与要求

1.技能传授者。高职院校培养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或复合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教师首先扮演的是技能传授者的角色。作为技能传授者,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必须掌握有关专业或职业岗位的技能,还要具有传授这些技能的能力、技巧和方法。

2.职业实践者。高职院校教师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具体实施者,扮演着“教师”、“组织者”、“咨询者”、“师傅”等多重角色,如果没有职业背景,不具备相应职业(专业)岗位的实践经历,不可能完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任务。难以想象,一个教烹调的专业课教师,自己从未“烹调”过,教出的学生却能烹调出美味佳肴。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在相关职业亲身经历过,在一定的职业岗位上真正实践过。

3.行业联系者。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直接实施者,必须同行业企业保持常态性的密切联系。作为行业联系者,高职院校教师要深入行业企业,积极关注相关产业发展态势、产品升级、技术更新、人员结构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等,并把从企业带回的信息及时运用于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

4.应用性研究者。在教学和科研二者的关系上,高职院校教师无疑要偏重于教学,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科研。相对于中职教师,承担科研任务不断提高科研素养是高职教师的一个重要特点。高职院校教师如果缺少科研意识,不进行科研实践,从长远看教学工作也不可能做好,因此高职教师要努力做一个研究型的人。基于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应侧重于应用性研究,注重将科研成果较快转化为生产力,集科研、教学和生产于一体,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

5.自主学习者。学习型要求每一个人都是终身学习者,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做一个学习型的人。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的地位已经动摇。因此,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在教育理论与技术、教学方法、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方面持续提升,自主学习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的构成和内涵

基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性质和其内在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发展为一个综合能力的“载体”,否则在根本上无法胜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和具体教学任务。通过全面分析和归纳,高职院校教师最为突出的是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即教学传授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方法与工具能力、科研与发展能力以及行为能力。对它们各自的内涵界定如下:

1.教学传授能力――实施一定教学任务,达到既定教3.由于针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主要采用实测试的方式进行,因此专业实践能力的二级指标及内容因专业而不同,而且应由教研人员、教师、企业专家研讨制定。上述指标体系中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以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为例。学目标,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能力,主要包括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2.专业实践能力――在一定专业范围内,从事相关工作领域或职业岗位的能力水平,尤其包括实际作能力、动手能力、具体工作情境下的应变能力。

3.方法与工具能力――有效分析问题、把握问题解决路径和方案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工具的能力,教学器具等的应用能力。

4.科研与发展能力――在一定专业内同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结合的应用性研究能力,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行为能力――基于教师职业需要的同学生、同行、、企业界人士等的交往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冲突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上述五个方面的能力,构成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的主体方面,其中教学传授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是核心,是高职院校教师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发挥和实现自身岗位职能的直接仰赖;方法与工具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依托,是其他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基础;科研与发展能力是后盾,是教师整体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围绕一定专业化发展方向持续前进的不竭源泉。

所谓评价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判断、发现与系统挖掘的过程,教师综合能力评价是教师评价的一种形态。而教师评价,则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教师面向的教育对象和所应承担的任务,结合其专业特点,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效果、教师胜任力及其专业发展能力作出的价值判断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效能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除能力评价,教师评价还包括教学评价、绩效评价等,还可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科学把握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的内涵与特征,是真正实施这一评价的重要前提。

(一)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的内涵

(二)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的特征

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除了具有教师评价通常具有的导向性、可行性、反馈性、教育性的特点以外,作为一项形成性、诊断性评价,还具有若干突出特征。

1.发展性。这是从评价目标而言的。高职教师综合能力评价的出发点是教师能力的提高与发展。这一评价十分注重过程和细节,受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就能厘清认识、更新观念和发现不足,从而有所提高。而评价后实施的能力提升策略和针对性培训更能全面促进教师成长。

2.非奖惩性。高职教师综合能力评价作为一项形成性评价,评价的结果不用于奖励或惩罚。一定意义上,这种评价也是非竞争性的,它注重纵向比较胜于横向比较。

3.主体多元性。高职教师综合能力评价是一项立体式多层面评价,既有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还有管理人员评价、企业人士评价和外部专家评价,从而评价的主体表现为多元化。

4.性、参与性。在综合能力评价中,评价对象与评价主体是平等的,有时甚至是合而为一的,受评对象受到充分尊重,可充分表达个人意见、看法,并受到重视。作为评价对象,受评教师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评价的全过程,其参与深度和全面性如何决定着评价的最终收效。另外,评价目标和评价过程是公开的,便于教师以一种不设防的轻松心态参与。

5.合作性。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而评价的非奖惩性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础。合作性在评价中表现为彼此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积极反馈等。

三、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的指标

评价指标是实施评价的参照,是进行科学评价的关键要素,是评价体系的核心构成。作为一项多层面、复合式评价,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在整体设计上突出了对评价指标的确立和全面把握。

(一)确立评价指标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指标要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特点及教师工作本质因素的构成和内在联系,每项评价指标都应具有准确、科学的涵义和相对的内容,且易于评价者把握。

客观性原则评价指标应真实地反映高职院校教师的现实发展水平与状况,要进行实际调研,指标的制定一定要参考高职教师群体的意见,或者吸纳一定数量高职教师直接参与指标研讨。

多方参与原则 教师综合能力评价是一个多元主体的评价,评价指标制定上应由职教专家、教学研究人员、企业专家、资深教学管理人员、高职教师等共同研讨商定,可以采取先头脑风暴,再由专家组核心成员汇总取舍,确立指标体系。

可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可作性是实施评价的必备条件,作性,评价内容就难以实施,因此,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完备、具体、易于理解和简便易行,具有良好的可作性。

实效性原则作为一项发展性、诊断性评价,对高职教师综合能力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评价指标不仅要成为检验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素质,达成预期教学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而且还要体现教学工作改革的方向,成为教师为之努力的目标。

(二)评价指标的构成与内容

以教学传授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方法与工具能力、科研与发展能力、行为能力等五个能力作为一级指标,遵循上述指标制定原则,在每个一级指标之下分别设立4至6个二级指标,并对二级指标的内容加以阐释;然后对一级和二级指标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形成以下关于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专业实践能力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

(三)关于评价指标的说明

1.在指标体系中,指标内容即为评分点,评分点的有无和程度高低乃是打分的关键依据。

2.四个评价等级中,A表示“优”(100―86分);B表示“良”(85―71分);C表示“中”(70―60分);D表示“”(59―0分)。

4.教师综合能力评价是一个多元主体评价,评价主体中甚至包括学生,但上述指标主要适合于专家使用。

四、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的方式

(一)多元化评价主体密切结合。采取360°评价,评价的主体不仅包括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者),还包括教师自身(自评)、教师同行和学生,而评价专家不职教专家还有企业专家,并把企业专家作为多元评价主体的关键性一元。如此,把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设计成一项以教师自评为基础,以教师同行、管理者和学生评价为参考,突出发挥专家作用,多层面专家密切配合形成评价结论的发展性评价。

注:箭头代表信息流动方向;“专家”指向“受评教师”的箭头表示评价反馈。

(二)以定性为主,多样化评价方式配合使用。这些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观摩、教师访谈、教师和学生问卷、实测试和笔试等。其中,课堂观摩主要用来评价教学传授能力,实测试主要用来评价专业实践能力,笔试主要用来评价方法与工具能力,而科研与发展能力、行为能力则通过评课、教师访谈、教师和学生问卷等评价方式综合体现。

上图诠释了高职教师综合能力评价中各种评价方式的运用指向和结合,不难发现这是一项立体式综合性评价。其中,课堂观摩环节的评价者是职教专家、企业培训专家、教师同行和教学管理人员;教师问卷(针对受评教师)和学生问卷由职教专家设计和实施;教师笔试由企业技术专家和职教专家设计;教师访谈由职教专家和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实施;实测试则由企业培训专家进行。

(三)以能力发展为中心,注重过程与反馈,构架闭环评价系统。高职教师综合能力评价在运行上包括评价准备、评价实施、评价结果形成和评价反馈等几个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以能力发展为中心的闭环评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评价准备阶段设计评价标准和整体评价方案,评价总结阶段讨论和形成评价结果,把评价结论和指导性建议反馈给受评教师。

为了区别于教师技能大赛或教师评比,真正达到着眼发展和过程中提高的目标,此项评价十分强调对细节的把握,重视对评价反馈的设计,注重评价全程中的专家指导。同时,充分保护好受评教师的成长积极性,评价得分不排名、不公布,而是把评分背后的依据和内容作充分反馈。

,通过评价诊断出教师在综合能力发展上的强项和不足,提出能力改进和素质提高策略,为后继进行的针对性教师培训和教师能力开发提供方案依据。

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心得_普通高校与职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异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政干部和干部,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被誉为高校校园稳定的“定海神针”,教学秩序的“监测仪器”。这充分说明了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异调查中发现了普通高校和职业高校在不同问题上的异,于是针对普通高校和职业高校辅导员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进一步了解其异的实质原因,以求卓有成效地解决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异体现

经过问卷调查分析统计,发现其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认识上的异职业高校对辅导员的认识有别于其他教师,一是认为辅导员工作比较清闲,不外乎管管学生、谈谈心,不像搞科研那样是硬道理;二是认为辅导员工作比较简单,容易对付,是份人人都可以干的活。三是认为辅导员工作内容有弹性,具体事务相对较少,只要学生不出事,就没有太多的事可做。普通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则有明显的不同,他们认为辅导员工作实际上是一件既劳心又劳力的工作。首先,辅导员工作没有工作与体息时间界限,经常是晚上或双休日需要加班加点,遇有突发,即便是深更半夜也得赶往学校。其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志思想压力大,担心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此外,辅导员工作也并非人人能做,辅导员必须具备从事学生工作的基本素质,了解和掌握现在学生的特点,懂得学生工作的规律,并积累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学历素质异作为思想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必须过硬,素质全面,能够掌握主义基本理论,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将理论融入对现象的分析中,及时为学生解疑释惑。然而,通过统计发现,目前职业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就整体而言,一是学历层次偏低,基本上是以大学学历为主,且多是本校毕业留校的学生。这种现状与高校的进一步改革发展不相适应;二是知识结构单一,绝大多数辅导员参加工作后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训练,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思想教育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较弱;三是理论素养有待提高。目前,职业高校普遍存在对辅导员理论培训不力以及辅导员自身理论学习不够的现象,辅导员对于师生中存在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难以站在理论高度予以释疑解难。而普通高校现在所的辅导员基本上是研究生学历,学习培训的机会在不断增加,素质提升相对较快。

队伍稳定性的异职业高校由于编制比较困难,许多辅导员的编制得不到解决,故许多职业高校将辅导员看作是随意调换的临时工,工资低、待遇,导致许多辅导员流失。目前,在许多职业高校中,辅导员除了要承担思想教育任务外,还要做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许多辅导员工作时间的投入每天超过8小时。此外,许多辅导员感觉工作没什么奔头,每天辛苦加班,往往得不到理解,感觉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心理失衡。所以许多辅导员总会考虑自己的转行、转岗问题。而普通高校辅导员则纳入了正式编制,相对好些,有些普通高校有明文规定,辅导员的工资不得低于同等职称教师的平均工资,故队伍的稳定性相对好些。

工作方法的异职业高校学生录取线明显低于普通本专科院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人说,一道分数线就是一条素质分界线。虽然此话不够严谨,但却说明了一个事实: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他们中间确实有一部分学生是因高考发挥失常导致考试失手的。但是,也确有一部分学(七)深化以收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健全分配激励机制,坚持重实绩、重质量,学校收入分配向教学一线、向贡献突出群体倾斜,实行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津贴制度和动态管理。对在教育教学、专业建设、教学研究以及学校发展等方面有突出贡献者要给予奖励。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考核,根据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质量,实行专业技术职务校内“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并与工资津贴挂钩。逐步完善职业院校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收入分配制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自我要求不严,不良习气,感缺乏,自我打理、自我服务能力比较。还有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比较突出,在集体生活中难以与其他同学融洽相处,容易产生矛盾。

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职业高校学生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职业“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既拥有,又拥有行业作技术等级证。“双师型”教师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是职业学校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学校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比率,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做到一方面要营造“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企业建立多方联系,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高校辅导员,应对高职学生既要关爱,又要严格要求,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处世;努力成为高职生品德修养的塑造者,帮助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可见职业高校的辅导员更多的是充当“家长”的角色。而普通高校的学生相对而言素质高些,在一些习惯上好些,辅导员更多的是充当“引路人”的角色,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上。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构想

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高校的辅导员不应当成为学校其他部门的人才培养和锻炼基地,应当逐步实现职业化。高校应当建立起一套 规章制度 ,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笔者认为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是一条可行的路径。首先,学校应当从待遇上改变目前辅导员的处境。从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收入对比来看,同时进校的教师,担任学生辅导员的收入要远远低于任课教师的收入。任课教师在超出工作量部分都有准确的课时衡量标准,而辅导员的工作相对零碎并且烦琐,难以准确统计工作量。笔者认为高校应当确立一套科学衡量辅导员工作量的标准,保证辅导员的收入能随着劳动量的增加而增加。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实现在开放中引进,在竞争中选拔聘任,在流动中稳定骨干,在动态平衡中优化结构,使辅导员队伍建设朝着“优化、合理、稳定、高效、专业”的方向发展。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终身聘任”为“竞争上岗”,增强辅导员整体队伍的活力,最终实现职业化岗位管理的目标。

拓展高校辅导员发展空间高校的辅导员可以纳入行政职务的编制,依次为科员、副科、正科、副处、正处。例如大学本科毕业任职3年、工作应提升为副科;任职6年、工作应提升为正科;任职10年、工作应提升副处;任职15年、工作应提升正处。职称评定上,考核合格,主管部门应按满工作量允许参加思政教师系列或管理系列评审,辅导员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职称系列,应允许系列间进行转换,有条件的可以申请评自己相关专业的教师职称。

增强辅导员心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与评价是检验辅导员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辅导员工作进步的有效途径,所以要制定科学、合理、作性强的考评指标体系。从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考评,在考评中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学年考核相结合、学生评议与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待遇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严格奖惩,把考核结果做为辅导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从而增强辅导员的心,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构建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学生需要大量的实践作和练习才能掌握专业技能。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

(一)科学理解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应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思维,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赖理论教学的现状,构建开放型的“大实验实训”环境。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且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做到有机融合,共同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在实践教学中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围绕实践教学设备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在实践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坚持“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要全面科学地掌握综合职业能力的具体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职业教育能力观。只有在正确的职业教育能力观的指导下,才能有效开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1.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于能力的“综合”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也不是一个个毫不相干的孤立能力的机械相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是各种能力的“综合”。

从内容上:这种能力不仅包括技能,还包括了胜任、称职所需要的其它各项条件,例如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基础、人文素养、专业能力、身心健康要求等等,其中任何一个孤立的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是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素质要素的整合,是将一般素质与一定的职业活动或工作情景相联系的一种广义的概念。

行业通用能力是以各大类行业为基础,从一般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可通用的基本能力,它的适应面比较宽,可适用于这个行业内的各个职业或工种,而按行业或专业性质不同来分类,通用能力的总量显然比特定能力小。

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普适性是它最主要的特点,可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所有职业,虽然世界各国对核心能力有不同的表述,相比而言它的种类还是最少的。在职业能力结构中三个层次的职业能力模块不是自成体系,而是内含在每一个职业活动之中,也就是说,每一个职业的能力模块的组成,其主要成分是自身特定的能力模块,其次是可与其他职业通用的基本能力模块,再次就是与所有职业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核心能力模块。见下图1-1。

图1-1:能力分层体系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这些职业能力的中,与其他职业无交集的部分是职业特定能力模块,同类职业之间的交集是通用能力模块,所有职业之间的交集是核心能力模块。[2][②]

2.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要坚持几个结合

①坚持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人文教育一直是中职教育的薄弱环节,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并非只强调专业技能培养,而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人文知识,克服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养的狭隘能力观。本研究在访谈中,该校一位教学负责人对如何提高中职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建议中点就提出了“重视人文教育,要以养成初步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态度为中职培养的目标” ,而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中也同样反映出这一要求,“在贵单位对录用员工的以下各因素的重视程度如何”中“道德品质”,占98%。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但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这也恰恰是人文教育目的之一。

②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要具有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发展创新等其他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完成,只有与课外活动如第二课堂、生产实践、实践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③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

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狭隘的能力本位观往往单纯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全面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识面窄,能力单一,出现专业能力强、基本能力、关键能力缺乏的现象,因而后劲不足,不能适应现代技术升级和岗位变换的要求,在就业岗位上只能做一些机械性的、固定的、程序化的工作,其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意识薄弱,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要求。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绝不是一种等同于一般职业培训的纯功利性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依然高举着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旗,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应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培养目标。因此,应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思想,既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建设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本研究对提高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提出以下对策:

1.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由于传统原因,中等职业文化课教师比例较大,因此,在今后学校的进人中可减少文化基础课教师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课程改革,挖掘文化基础课程中对专业培养的内容,一部分文化基础课教师可担任专业基础课教学。如计算机专业中,英语教师可担任《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语文教师可担任《应用文写作》教学,同时文化基础课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观念。

2.保持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比例,构建科学的教师结构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有一支外聘教师队伍。“在专业结构和教师职务结构上,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60%左右,每个专业至少应有3-5名专业课教师,教师比例一般应不少于10%”, “要积极支持并鼓励中等职业学校从企事业单位中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中聘用专职或教师”。[3][③]

3.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保持技工学校教师职称系列,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实习指导教师聘任制度。疏通行业人员到学校就职的渠道,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由行业转入教师系列,有利于将先进技术、工艺和管理方法、手段带入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5.多渠道进行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加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

1.树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思想

中职教育不是造就学术精英,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劳动者是处于总体劳动链环的终端,是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因此中职生除了要求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说一千,道一万,光说不练不会干”, 综合职业能力不是讲授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通过实践训练。因此在其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获得,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具体说来,应明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实践教学工作的中心,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并与工作岗位对接,实现综合效益的整体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2.加强实践教学的软硬两方面建设

应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实践教学的硬件、软件两方面进行建设,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硬件建设方面,通过对宜宾商职校的实践设备建设现状调查及访谈结果,本研究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硬件建设应围绕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构成分为三个平台:校内公共基础实验场地、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毕业实习单位。在实践教学软件建设架构方面应做好实践管理机构的建立、实践基地和人员的管理及对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进行建章立制等。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四)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

课程观是人们的课程观念或课程价值取向,具有什么样的课程价值取向,也就决定了设置怎样的课程方案。因此,本研究认为,中职校应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在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课程观的指导下,其课程设计的方法就是根据、、劳务市场对职业的需求,确定应设专业,根据对专业岗位工作和任务的分析,确定所需的能力,然后据此开发课程,决定教学方式。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课程目标将指向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教学过程和最终的培训效果均以能力为本进行衡量,从而使得职业教育的课程与现实的生产技术紧密相联。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课程观的主要特点:课程设置由“知识体系的构建”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构建”,课程内容由“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到“职业岗位任务的完成”,学生评价由“知识评价”向“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转变,课程开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

申报新一批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项目任务承担基地的通知

【 #教育# 导语】为进一步做好我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组织实施工作,健全资源平台,提高培训项目质量和实施水平,根据《、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2017-2020年)的意见》(教师〔2016〕10号)、《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师厅〔2017〕3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我市新一批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项目任务承担基地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供您参考。

一、基地类别与申报条件

(一)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1.申报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院校和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

2.具有承担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任务的师资力量、实验实训设备和场所,能够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

3.有长期稳定的企业实践基地,有一定数量的、从行业或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担任专教师,教师队伍“双师型”比例较高。

4.承担过各级各类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项目,工作管理规范,培训特色鲜明,培训成效显著。

(二)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1.申报对象为有较强的心、具有长期合作意愿、经济效益良好的大中型企业。

2.所从事行业能够服务我市自贸区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优先考虑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装备产业、传统特色产业4.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制度健全、保障完备,教学质量体系完善。、战略新兴产业、互联网经济、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等方面的龙头企业。

3.拥有一批、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高技能人才,在相关行业(领域)内享有较高声誉。

5.有较好的校企合作基础,与学校有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二、申报程序

符合申报条件的学校(单位)积极申报,认真填写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申报单位基本信息表(附件1)、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申报单位基本信息表(附件2),单面打印、一式三份加盖公章,于2月28日(星期一)前通过EMS寄送至厦门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项目办公室(厦门市思明区坑内路23号厦门市教育科学院),同时将电子材料发送至邮箱2440603244@qq。厦门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项目办公室:曾志斌;:0592-6265060;电子邮箱:2440603244@qq;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坑内路23号厦门市教育科学院502室。市高教与职教处:张艳丹,联系电话:0592.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申报表2-2135625。

我局将以材料审核、实地察看等方式组织评估,并从中择优向争取纳入“国培”基地,承担全国培训任务。已入选的基地不必再提出申请。

三、工作要求

(一)请近年来承担过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学校和单位积极申报,鼓励符合条件的学校和单位充分总结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申报工作,认真填写申报材料,确保相关信息完整、真实。

(二)支持省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培育建设项目申报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三)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请各有关学校主动联系有关校企合作企业,告知相关信息,发动企业积极申报。

1.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申报表

南昌职业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以教师能力提高和教学质量改进为目标,通过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传授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行为能力等的状况进行客观考察,发现和诊断在综合能力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在评价过程和反馈中给予指导和建议,并采取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的针对性策略与方案,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授课能力、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和改进,在达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这一评价以教师能力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理念,是发展性而非奖惩性,形成性而非终结性,交互式而非单向式,努力突出教师(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同时,评价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能力表现,更重视教师的未来能力发展,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很多学弟学妹都很好奇,我们南昌职业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都很好奇,今天我身为一名大四的学长,今天就来向各位学弟学妹们来介绍一下。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3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96人(其中正高81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有247人浅谈推动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双师型”教师260余人,还有来自行业企业教师100余人,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配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2.开设专业

学校瞄准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互联网+”新业态,开设职业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40个,打造商务管理、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艺术创意、文化教育骨干专业群,构建了新商科、新工科、新文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3.校园

南昌职业大学是经中华批准设置的一所全日制统招本科院校,是全国15所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之一,是全省一所综合性职业本科高校和由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授牌的产教融合职业本科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具有颁发承认的统招本、专科学历资格。

什么是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

第二,搞好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做好规划是基础,加强是保证。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材建设的,尽快制定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培养规格,组织编写、出版队伍,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搭建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建设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及时整合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各方面信息,从而从宏观上定期提出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出版的,这样可以有效地杜绝教材建设中的短期行为,并有效地促进各院校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步人良性循环,推动大批能够反映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色的教材涌现,从而使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出版的渠道畅通无阻。

楼主可以参考以下资料:

山东“十一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

“十五”期间,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山东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也不断加强,教师数量有了较大增长,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师资素质进一步提高,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建立。但是,目前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任务目标还不相适应。为了更好地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加快建设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职教师资队伍,特制定山东省“十一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 一、“十一五”期间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教师法》《中华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抓手,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落实教师的职业证书制度,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建设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

二、“十一五”期间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任务目标

(一)强化思想教育,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和为指导,教育和教师自觉履行《中华教师法》《中华职业教育法》规定的义务与职责,忠诚和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自觉性,为经济发展与进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省教育厅、劳动和保障厅、经贸委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到“十一五”末,省级重点以上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60%以上,经济欠发达县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职业院校达到30%以上。“双师型”教师中专业课教师要具有相关工种职业资格(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实习指导教师要达到职业资格二级()以平。

(四)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十一五”期间山东省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要继续扩大规模,保持逐年增长,为中等职业教育输送合格师资。职业院校要合理调整教学安排,保证所有教师“十一五”期间完成240学时的岗位提高培训任务。山东省各级各类职教师资培训机构要统一规划,分工协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充足的进修培训课程和课时。具备条件的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技术学院)要积极承担为职业院校培训实习指导教师的任务。

(五)重视骨干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末省级重点以上职业院校教师中专业带头人达到20%,其他职业院校达到10%,中青年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省级重点以上职业院校达到30%,其他职业院校达到20%。

(六)加快推进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灵活有效的教师聘用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负责制和聘任制,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委下的负责制和任期制。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有利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重

(二)职业院校要认真组织好校本培训。利用校本培训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实际作能力为重点,同时,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规范,强化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检查与督促,教师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重点是帮助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方针,研究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措施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教学能力。 (三)加快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扩大职业院校的办学自。建立职业院校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在“总量控制、微观放权”的原则下实行灵活的职业院校教师编制管理办法,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允许职业院校吸纳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企业和行业组织中以及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进入职教师资队伍。 (四)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快建设具有合格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改善职教师资队伍的结构。积极推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积极推行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持书和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各级职教师资培训机构要认真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轮训工作。要围绕培训需求,本着查缺补漏的原则改进和完善培训课程,设置培训项目。专业技能培训要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通过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与其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合作,为参训教师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帮助。 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对职业院校教师申请职业技能鉴(5)身心素养。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兼有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做保证。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其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定实行优先和优惠政策,应知部分的理论考试要结合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教学的需要,应会部分的实际作鉴定应尽可能结合职业院校专业教学的实际。

职业院校要积极落实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制度和到企业实践制度。现有教师每年脱产学习的时间不少于48学时,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教师脱产学习和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情况记入业务档案,作为业务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聘和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学校督导评估和办学水平检查的重要内容。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安排到企业、校外实习基地或校内实训场所进行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践训练,经考核或鉴定合格后方可聘任上岗。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从企业和行业组织中以及上进入职教师资队伍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经过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培训,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由教育行政部门颁发职业院校书。

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利用企业建设的实习实训基地接纳职业院校的教师参加生产实践训练,帮助教师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和组织运作,提高教师的专业动手作能力。

(五)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是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构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来源。各级教育、劳动和经贸主管部门以及职业院校都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劳动和经贸部门要积极和选拔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以及上热心职教事业、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在职或退休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联合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人才储备库,供职业院校选聘使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职业院校要与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建立良好而稳定的合作关系,把聘请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定期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定期组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 要保证教师的工资报酬,允许职业院校用教师编制的15%自主聘用教师,门按核定的教职工编制全额拨付教师人员工资,教师的工资报酬由职业院校从门核定的人员经费中支付。

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及其主管部门要支持和鼓励所属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对提供教师的单位给予政策优惠,对在职业院校担任教师的人员从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保障,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创造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各级门和职业院校都要把对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列入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选拔不少于专任教师总数5%作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保证他们每年参加不少于1周的市级以上培训,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逐级开展评选职业院校“”、“中青年教师”活动,对评选出的、教师要广泛宣传,大力表彰,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影响和带动山东省职业院校干部与教师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争创佳绩。在职业院校中青年教师中定期组织“教学技能比赛”和“专业技能比武”,对优胜者在干部任用、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方面实行破格使用。积极创造条件,定期选拔和组织相关专业领域的骨干教师和骨干出国深造。

(八)继续整合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师资和专业优势,完善职教专业教师培养规划,提高职教专业教师培养质量,不断扩大职教专业教师培养规模。要充分利用山东省已有职教师资培训机构,尤其是5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以及海尔全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技能培训单位,调动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培训机构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以全国和省级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为龙头,以企业和机构技能培训为补充,以职业院校的校本培训为主体,形成上下衔接、左右沟通、分工协作、覆盖山东省的职教师资培训网络。

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教师不仅仅是为学生成长耗尽自己毕生精力的“蜡烛”,更是一盏指明学生成长道路的“长明灯”,只有“综合职业能力”高的老师才可能培养出“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学生。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思想需要不断的更新,需要与时俱进,其内涵更加丰富和科学;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教师仅靠原来学校学习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要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较普通教育的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体系,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一线的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在本质上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具有一定行业背景,注重工学结合,在同企业的密切联系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性,又是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从而高职院校教师除在一般意义上具有教师特质外,也有其独到的内在要求。概括起来,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性质与要求有如下几点:

1、教师自身建设方面

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定期进行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2、学校建设方面

组织新老教师经验交流会,对新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教师既要教书,让孩子们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也要育人,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习惯。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

(1)教育思想素养。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2)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教师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作用。

(3)知识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4)能力素养。一定的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谈中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职业特定能力是每一种职业自身特有的,它只适用于这个职业的工作岗位,适应面很窄;有一个职业就有一个特定的能力,按我们职业分类大典划分的有1838个职业,所以特定能力的总量是的。

谈中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怎样浅谈中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在一次教育大会上,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为主题,强调了教师在变革中的作用,强调把教师职业作为专业性职业来看待;建议给予教师更多的自和来提高教师的自和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通过教师个人素质和在职培养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性。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专家关注的焦点,也日益成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政策决策者和广大教师所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转变办学观念、提高办学质量上适应了的需要,特别是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增进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要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拥护,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设计和办学质量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才能产生效果。那么,教师如何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要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成果,主要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探讨中职教师专业化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在此,学校要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实验为主要形式、渠道和方法,确立“以教师发展促学生成长”的校本管理理念,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化培训体制和制度。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现代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从职业专业化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三)完善职教师资聘任制度,聘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断深化的历程。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不仅需要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且需要教师提高专业意识,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化的意义。其意义有三,其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地位,吸引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其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三有利于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教师专业化对教师地位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快中职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对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以下是个人对中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一、中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一)中职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中职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面向地方、行业和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中等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第二,以适应需要为目的,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

养方案。第三,以传授成熟技术或近期可能推广的新技术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第四,学校与用人单位相结合,生产与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中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综合普通学校教师专业化标准和中职教育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可以提出中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相应学历。第二,教师要有一定学科领域的专业素养,也就是能够综合、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活动的能力。第三,教师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并具有产业服务能力。第四,教师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掌握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要有有足够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够正确理解教育的本质,具有教育现代化的观念。第五,教师要有较高的服务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够获得好的评价。

二、中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一)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

根据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应同时加强高校基地建设和企业基地建设。高校基地和企业基地各有优势和不足,只有两者结合,做到优势互补,才能建设好一支合格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二)建立职业教育“双师素质”书制度

目前,我国推行了书制度,但推行过程中还比较乏力。为了保证职业教育质量,一方面要加大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要根据我国国情,建立职业教育“双师素质”书制度。要培养合格的“双证书”学生,必须有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保证。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评审标准没有反映职教特色,特别是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没有单独的评审标准,还得参照其他学科教师的评审标准,这无形中误导了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因此,急需研究开发职教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以及晋升制度,并与相应的挂钩,教师在工作中不断进取,朝着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持续努力。

教师职业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中职教师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就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过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总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教育转型,教师教育的转型又会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的改革,不是求培养形式的改变,而是追求水平的提高,为现代化职业教育提供坚实的、高质量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保障。转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队伍水平如何?

从结构上:综合职业能力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迁移,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素质结构,既包含有从长远考虑的个性发展所需的一般素质和能力,也包含有指向近期的职业流动的职业能力,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完成各种任务。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航空为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一所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学院,其师资力量相当强大。

1.师资力量

除此之外,学院还高度重视教师的和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相关实践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学院建立了健全的师德考核、教学评价、奖励机制,多次组织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学比赛,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十分雄厚,队伍水平较高,具有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和教学服务,并不断推动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