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高考题库 >

高职院校常规管理方案 高职规章制度

怎样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4,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1 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常规管理方案 高职规章制度高职院校常规管理方案 高职规章制度


高职院校常规管理方案 高职规章制度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使高职学生具有与普通大学生完全不同的特点。

1.1 生源复杂

高职教育的生源不象普通高等教育生源那样较为单纯,主要有四类,除普通高中毕业生外,还有对口升入高职的三校生(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五年一贯制高职录取的初中毕业生和大专以上毕业的第二学历生。在同一年级、班级中,往往有几类生源的学生,他们入学前所受的教育不同、入学后的期望值不同、学习心态迥异。

1.2 学生文化基础、专业素质异大

在高职教育四类生源中,普通高中毕业生受过较为正规的高中阶段教育,文化基础相对较好,但专业学习须从零开始;对口升学的三校生、五年一贯制的初中毕业生的专业基础较好,但文化基础薄弱,特别是英语、数学的基础,在高职阶段学习与这两门课程有关的课程时有一定难度;二学历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专业技能较为薄弱。学生在文化基础、专业素质、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异,给教学、思想教育、学生管理等工作带来了了很大的难度,亦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难题。

1.3 学习态度异大

高职教育学生中,大部分普通高中毕业生对专业课的热情高,少部分学生由于对就读高职感到“无可奈何”或对所学专业感到“不满意”而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不大,不少学生眼盯着三年后的“专升本”,不愿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下功夫;对口升学的三校生由于学习与外语、数学有关的课程时有难度而对这部分课程有畏惧心理,又由于入学前已学过大部分专业课程,有“吃过夜饭”的感觉,对专业学习易产生厌学情绪;二学历学生抱着对所学专业较大的期望值而进入高职学习,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热情高、学习自觉。

1.4 自律性异大

部分学生由于在中学、中职学习阶段对自身要求不高,染上不少陋习,教育管理的难度大;五年一贯制的初中毕业生年龄较小,思想不稳定,自制能力不强,但可塑性大;二学历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学习目的是为了较好的掌握专业技能,对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1.5 心理问题多

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学生毕业就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少高职学生认为现在本科生毕业就业普遍较为困难,高职毕业生就更没有出路了,因此他们对前途感到悲观;还有部分学生认为高职毕业生主要面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线岗位就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使他们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表现出遇到困难、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少部分学生由于对现实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极端思想和偏激行为。

2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高职教育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所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不仅增加了高职学生思想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也对从事高职教育工作的教育者、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及高职学生特点,主动适应其变化,注意讲究工作方法,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探索高职学生思想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1 认真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的课,对新生的影响具有“先入为主”的特征,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日后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成败。抓好高职新生入学教育至少应做到如下。

明确入学教育的内容。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1)高职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高职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2)正确认识大学生活,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奋斗目标。

(3)与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办事程序、规章制度等的教育。

(1)请专家、名家作报告,增强教育的性。

(2)利用典型事例教育新生2.课程资源缺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时效型。

(3)组织学习、讨论有关政策、法规,增强教育的权威性。

(4)利用主题班会,启发学生讨论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增强教育的趣味性。

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论文

旅游业从业人才缺口大,只要毕业生愿意,工作都是有的。只是最近几年的招生情况并不是很理想t即使是学习了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仍有相当部分转行,这和人们的传统观念有关系。在传统观念里认为,服务是侍候人的工作,从事服务工作的职业是低人一等的`。这种旧意识、旧观念至今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很大。

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论文

讲究入学教育的方法。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方法有:

论文摘要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师在着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的缺陷,应通过加大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力度、加强教师技能培训、引进和聘任高技能人才、明确教师指导方法、建设校本实践课程、校外实践基地等措施解决。

论文: 职高,专管,理学,基础,实践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训练管理类各专业学生的管理基础能力,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使学生掌握“基层运营管理人”应具备的管理知识与技能。特别是《管理学基础》坚持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理论知识的运用为途径、以关键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对管理学基础>>课程师资建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一、《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设计主要是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形式,介于直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1)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2)角色扮演;(3)情景剧;(4)模拟经营决策;(5)校园体验;(6)管理游戏等。实践与训练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一是通过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构筑课堂内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校内课外模拟实践活动。

三是深入企业的管理调研与岗位见习。实训目标是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管理技能为主线,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基层运营管理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实践教学内容:一是通过验证性实训,以体验和验证管理理论、工具、方法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二是通过专题性实训,以培养学生某一专项管理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三是通过综合性实训,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教师的资格

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学基础》教师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任职资格:一是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职业道德,熟悉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实际经验,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实际作技能,能胜任对学生的指导和培训;三是具有较强的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耐心指导。

第十条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双师”素质。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试鉴定的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职业培训师资格。[1]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切实履行职责。一是严格执行培养方案与实践大纲,编制授课或方案,认真备课;二是组织和安排好学生,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和纪律及安全教育,确保实践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做好实践准备工作;四是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组织、严格要求、耐心指导学生遵守作规程,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

五是教师要严格按照《管理学基础》规定考核项目、内容、标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考核,认真批阅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报告或总结,公平、公正地评定成绩;六是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教书育人,关心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热情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系或学院请示、报告。

3、《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教师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填写“实践教学申报表”。二是每次实践教学前都要撰写教学方案,主要项目应包括:本次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内容和形式;时间、地点等。三是认真组织,亲自参加,抓好重点,指导全面,保证每次活动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四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调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或布置学生做调查报告、小论文或实践学习的心得体会等,并及时评阅,再结合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并按一定比例计入该课程的总成绩。六是提交实践教学总结报告。

叶、《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师的缺陷

《管理学基础》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有些教师既没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训练,又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历和阅历,实际动手能力较。据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地区14所高职办学点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过职业资格证书;曾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9%。据辽宁省统计,大学毕业直接担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占86.5%,而从企业调入的教师仅占7.4%,高职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5%。这是整个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水平,具体到《管理学基础》的教师也应相当。说明大部分教师没有相应的企业实习经历,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与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距明显。[2]

二、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的措施

《中华职业教育法》和《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都要求培养和建设一支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具体到《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教师,更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有组织地引进和培养一支能够胜任实践实习任务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大教师实践锻炼

1、增加实践经历。《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师凡是没有工作工作经历的必须有地安排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锻炼,新分配的大学生也要安排实践。

2、规定实践时数。《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师每年必须到企事业单位锻炼一定的时间,一般累计不得少于30天。

3、编制实践。

4、撰写实践总结

5、进行成果汇报。《管理学基础》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的教师回校后要在一定范围内举行实践成果汇报会,汇报自己在该阶段的学习收、心得体会。

(二)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1、掌握专业技能。在下达《管理学基础》教学任务前,由教务处安排,采用外聘专家辅导与送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拟定培训。选出的《管理学基础》青年教师参加省、的各类职业技能证书的学习,并考取证书。

(三)引进和聘任高技能人才

1、引进人才。适当从企业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备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管理学基础》教师队伍。

2、聘任人才。适当从企业及中不定期聘任符合本专业要求的人员作为教师,以加强《管理学基础》实践、实验教学的需要。

(四)明确教师指导方法

1、“学生中心”教学理念

《管理学基础》应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的教学角色定位是学习活动管理者和指导者。教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需求、提出学习需求、学习活动和进度、获取学习资源、评估学习效果。

2、获取式教学方式

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改革目标模式,获取式教学必须具备两个本质特征: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二是具有完整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和可作性。向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挑战,最基本的改革方向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渠道。

3、改革教学方法

《管理学基础》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采用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建立并提供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等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进度,全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必要的学习反馈意见。

(五)建设校本实践课程

《管理学基础》实践课程,使每位教师上课的空间更加广阔,选择教材的余地更大。教师成为了教学资源开发者、组织者、者。校本课程就是一笔很大的教学财富,它是由地方学校根据地方特点,学校实际,自行设计的个性化课程,可以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等方式,对、地方、其它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再加工和处理,使之变成更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也可以学校自行直接开发新的课程,首先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其次是要科学地分析学生的需求,从而来开发能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活动主题。

(六)校外实践基地

以企业为依托企业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有三种具体形式:一是学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策划、管理和营销推广活动,为企业作贡献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三是邀请企业高层定期为学生开设企业管理讲座,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实践活动开展以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或策划方案以及学习心得。

(七)挂职锻炼

,指不脱离本职另行兼任一个职务。挂职,指受组织委派保留原职另外担任一个职务。高职院校选派教师到企业、行业或科研院所兼任或担任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服务、管理及科研线的职务,是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3]

1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实践教学工作规范

2 郭德侠.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5年(29)

3 施旭东.专业实践是培养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

新学年学院的工作

参考文献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系按照学院工作部署,的完成了北迁大学城,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常规教学,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全系教师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取得了显著的工作业绩和效果。展望20年,我系将严格按照学院的工作安排和要求,根据新的一年学院提出的发展目标以及我系的实际情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3,强化制度管理,重视各项工作考评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围绕学院20年总体工作思路,在认真落实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抓好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课程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工作重点

1,教学管理工作

2,专业建设特别是课程建设工作

3,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

4,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5,毕业生就业工作

6,学生管理工作

二,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完成各项常规教学任务

完善的常规教学管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我系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运行良好,但在评估工作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在新的一年,我们将一方面坚持,规划的规范性,制度性,减少弹性;同时,加强教学管理工作中检查,督促的经常性,持续性,有效性。

1,要求各任课教师根据所任教课程的特点,认真完成好各教学环节,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各项相关工作。

2,吸取迎评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相关教学文件,加强档案建设与档案管理工作。齐全,完整,高质量的教学文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新的一年将大力加强相关教学文件的建立,健全工作。如理论教学中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档案,教案,教学日志,听课记录,点名册,作业及作业批改纪录等;实践教学涉及到的基本教学文件如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任务书,书,审批表,总结,实习/实训报告,实习/实训指导记录等都要建立健全,并在教学检查和期末评定中作为考核项目。

3,各任课教师应在遵循教学规律,坚持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文化素质及专业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杜绝照本宣科。

三,加强专业建设,突出课程建设

1, 办学模式的探索

财务会计专业已经有了四届毕业生,在办学上有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力争在20年形成关于高职财会专业的'性办学模式;投资理财专业属于新兴专业,目前各高职院校尚未形成成熟的办学模式,我们应在此领域抓紧探索,尽早摸索出一套可行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对专业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后要继续加强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争取尽快办出鲜明的专业特色。

2,20年上半年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

论证涉外会计,金融与保险,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三个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并通过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对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素质能力结构和教学等进行调整与修订。

3,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我们要首先抓好核心专业课程的建设,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进而推动专业建设的步伐。在20年,我系各专业课程建设的重心是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力争尽快建立起科学的,完善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

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的提高。在新的一年,我们鼓励教师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推广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实践实训环节教学中,探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现场教学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动手作能力。

5,加强实践教学

认真落实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系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话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和已编写完成,明年进行各专业的编写工作,在编写实习/实训指导书过程中要以教研室为单位认真讨论,反复修订,以使制定后的指导书能够真正对实习/实训起到应有的支持作用。

继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资源来完成我们的若干实践环节。财务会计专业和专业在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施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力争在财务制度建设规范的工业企业建实习基地两处;投资理财专业是新上专业,争取建立两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四,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

认真落实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加强各项工作的性,规范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加强教研室建设,规范教研活动

教研室是教学,科研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教研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做好各项教学工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根本保障。各教研室要加强管理工作,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开展要具有性,实效性。教研室每学期都要制定详细的教研活动,严格按照教研开展教研室工作。各教研室要在20年解决各专业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几个重要问题。进一步修订教学,缩减开设理论课程,重点加强核心专业课程建设,详细研讨制定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继续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适当增删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编制实训,实习指导书并装订成册。

教研室同时要加强科研工作,积极参加高职高专统编教材的建设和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

2,定期召开例会,加强考勤

我系定在每周一召开例会,总结上一周工作,,安排本周工作,促进各项工作常总结,找出问题,顺利推进。

3,听课

听课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一种手段,通过相互听课能及时找出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促进全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老教师每学期听课5次以上,新教师每学期听课10次以上。

五,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改善师资队伍状况,首先,我们将继续派出教师外出进修有关课程,争取派出2—4名教师利用寒暑外出进修学习;其次,继续加强对新教师的管理和培养,对新教师制订的个人学习加以督促落实,"帮带"教师及新教师都要按时作出总结和下一阶段,使新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以事业凝聚人心,给新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在工作上,生活上予以帮助,减少人才流失;再次,通过学院专业带头人,专业拔尖人才和青年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水平。

同时,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我系拟在20年新教师7名,其中:财务会计教师1名,会计/涉外会计教师1名,证券投资教师1名,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教师1名,审计教师1名,保险教师1名。

六,大力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1,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常抓不懈,深入开展。在思想教育方面,以精神为主要学习内容,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贯彻,实践""重要思想,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精神深入到每位同学心中,做到识大体,顾大局,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在人文素质和制度规范教育方面,采取集中教育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人文教育和常规制度教育,通过以上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世纪大学生。

2,重视学生员和入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

学生员和入积极分子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因此,本学期应高度重视学生员和入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课,一次思想汇报,每半年交一次思想汇报和工作总结。通过教育培养使他们逐渐提高思想认识,把进步思想贯彻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制度管理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效果好坏关键在于落实。本年度应继续加强各项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以学生综合测评为中心,对班级和个人进行综合测评,每周反馈测评结果,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

4,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本学期从思想品德,专业知识,文艺,体育等方面组织各种活动每月不少于三次。主要由学生会各部室负责组织,辅导员进行指导。

5,加强学生会建设工作

学生会是连接老师与学生的桥梁,加强学生会建设,吸纳有工作能力,有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充实学生会力量,加强学生会成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会的纽带作用。

6,做好迎新生及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20年下半年预计各专业新生数量500人,新生接待任务将非常繁重,我系将提前安排,早作准备,将迎新生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作的扎实,保证迎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新生入学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不仅要做好专业教育,同时也要作好德育教育,重点做好法制教育。让新生入校后能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能够遵守法律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一个合格的当代有秀大学生。

7,做好学生突发的应对措施。

组建一支由,辅导员老师及部分学生组成的工作小组,由学生随时向,辅导员老师报告突发,与辅导员老师具体负责筹划,应对,做到对突发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我系将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20年全国就业学生338万,比去年增长58万,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为此我们在总结去年就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开辟了新的工作思路,除了在院就业办的下,还发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的明天负责。另外通过聘请有关专家及老师为毕业生作就业指导报告,使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掌握就业技巧,做好就业准备。同时要不断加强与学院就业办公室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组织各种供需见面活动,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七,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拓宽就业渠道

我系02财会和02会电学生将于20年7月份毕业。我们要通过就业办公室提供的就业信息,教师积极联系,组织学生参加人才交流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专升本工作也是一项重要工作。20年要继续组织好专升本辅导工作。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让每一个毕业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专升本的意义和重要性,让报名参加专升本的同学首先能够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然后要组织安排好相关课程的辅导工作。安排最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辅导,为专升本辅导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做好参加专升本辅导学生的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让他们不仅能从思想上,也能从行动上真正重视专升本,为专升本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旅游管理论文

1.用信息管理系统支撑个性化服务 学分制改革,必然伴随着个性化服务,要做好个性化服务,信息化手段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应该按照高职生学习生活全周期服务的理念,建立和完善现有教学、学生、后勤等信息系统,并将各系统集成建立数据信息中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旅游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以跨专业选课、选教师,可以提前或推迟毕业,班级制和学年制被打破,教学管理的工作量、时效性、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使得学校和教师在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学年制要多得多,既要考虑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比例、衔接,也要考虑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与衔接。同时,由于打破了年级、专业的界限,大大增加了排课、教材供应、教室安排、考务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的难度。而现有的教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与学分制要求的自由、宽松的创新氛围和灵活的目标管理模式产生了矛盾,教学秩序难以控制,阻碍选课制的正常运行。管理论文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980万,平均每年新增50万,缺口至少200万,旅游专业有广阔的用人空间,各个方向的就业前景良好。近几年来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也一直不错,从高职高专教育网上公布数据看到,国内有名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了。学生毕业后部分去了酒店、旅行社等企业,也有部分去了与专业有关的机关或转到其他行业就业。

从市场需求层面来看,旅游饭店、旅行社等用人单位的有关负责人认为,旅游业是作性很强的一个行业,对实际作能力的要求远比对知识的要求更高。因此企业,特别是旅行社业,更愿意使用那些对旅游业务熟悉、肯吃苦的高职生,相对来说,企业认为他们比本科生工作更踏实。

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1、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期望过高

不少家长认为,系统掌握了旅游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专科生将来应该从事的是比较体面的旅游企业、主管、等职务。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思想,以及在、家庭的影响下,不少旅游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优越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挑就业地区、挑就业单位、挑工作岗位的“三挑”现象。

2、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就业

3、择业定位缺乏理性思考

4、专业就业选择面过窄

目前从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来看,较多是限于酒店和旅行社两个部门。而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的到来,旅游竞争的加剧,紧缺人才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一是旅游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常规人才,如高层管理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市场营销、旅游娱乐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管理、旅游物业管理等人才;二是随着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一些新的专业人才,如从事旅游电子商务、分时度旅游网络管理、会展旅游、旅游资本运营等人才;三是在未来竞争中需要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

5、知识及实际作能力不突出

目前在旅游企业工作的大量毕业生刚开始工作时,作能力是达不到企业要求的。调查分析原因显示,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上没有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设的课程中很多都脱离实际情况,使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只是片面地学习了部分的专业知识。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1、强化就业指导,合理规划职业

对企业来说,品德、心是选人的关键标准。因此,在学校期间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很有必要。,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第二,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尽早了解所从事职业的特性及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品质;此外,就业指导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除了开展就业讲座等形式外,还可以举办面向家长的就业说明会,请有关企业来校介绍其情况等帮助学生从多方面研究感兴趣的企业。

2、加强职业教育,改变就业观念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选择有着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受到目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倾向,如求稳心态、崇拜权力、功利心理,哪个职业热门,哪个职业环境优,就选择哪个,以至于在择业中出现了“教师热”、“热”、“外企公司热”等非理性选择,作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加强自身思想教育,正确认识自我,克服盲目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意识f质向,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高度的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作技能

旅游专业的高职生,更应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旅游设施,开展资源研究、酒店服务、义务导游等活动。目前一般旅游旺季对人才的需求会相对大一些,对于那些有意在旅业发展的学生来说,提前涉足这一领域很有意义,大学生利用期在旅行社、酒店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对今后找工作非常有帮助。

4、优化课程设置,提髙教学质量

一是要细化专业方向。目前,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基本上有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旅行社管理等专业方向。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还会出现更多的专业方向。因此,专业细化将是一个趋势。各个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力来设置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做到实用性,超前性,结构的合理性;二是要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三是要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师资队伍,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5、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专业热情

作为旅游专业的毕业生,首先要从主观上增强对旅业的认同。这方面授课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与旅游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到旅游业是新型的朝阳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变部分学生心中导游服务、接待服务等工作低人一等的观念,调整学生的择业心态;此外,可组织学生开展野外实习、考察等活动,从培养学生对?旅游的兴趣中激发对本专业的热爱。

6、加强素质教育

旅游作为应用型、实践性较强的行业,在人才培养中开展素质教育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转变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及素质教育。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要与实践工作、旅游发展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大力提倡实行多样化的创新教育实践模式,采取包括制定创新的培养方案和,开展课堂创新教学、形式多样的课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适应旅游业大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旅游专业要突破原有的教育模式,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打基础,树立形象、改革创新,充分利用好各类旅游教育资源,形成整体旅游教育合力,培养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不断的创新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动力,也是大学精神得以传承的保障。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雄厚、富有创新精神和勇于挑战的人才,是高职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日常教学任务,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融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不断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让每个高职毕业生都可以拥有出彩人生的机会。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将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理论课与实验、实训和实践融为一体,切实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达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在旅游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实验和实训应以校内基地为主,建设起与课程相配套、互为补充的实验、实训基地,并为学生考取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提供条件。

论文摘要:学生社团既是学校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又是学校环境育人的有效途径。学生社团在定位、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异,还未形成较科学统一的认识,明显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对高校社团建设状况和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的比较分析,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学生社团以其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普通学生加入。学生社团的数量多,种类全,辐射面广,已经日益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陶冶思想情,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社团以其独具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发挥着思想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培养功能及功能。学生社团逐渐担负起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它所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庞大的学生社团群体承载了大多数普通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工作,其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社团发展的新路子。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定位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其共同的志向、兴趣和爱好创建起来的非的群众组织。其特点是活动自由、组织机构较为松散,对成员没有强制性约束力,气氛较为宽松、活泼、平等。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对校园良好学术与人文文化等综合性育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可以通过社团成员的志向、兴趣、爱好使其不断发展,用这种文化氛围的渗透、感染作用教育人、影响人。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社团的管理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对学生社团的作用认识不足,社团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积淀少,缺少规划高职院校社团作用的定位应该说还是较低的,对其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认识比较一致;而考虑到对学生成才的作用,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在认识上还不是很到位。部分学生工作干部认为社团活动无非就是唱唱歌、跳跳舞,让大学生有点儿事干,而没有从弘扬主旋律这个角度看待问题,片面认为的大政方针只要通过院、系、辅导员宣传就够了,而忽略了学生社团活动在推动和传播先进文化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学生社团自身的管理与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各学生社团均有自己的章程,但是按照章程办事的'社团寥寥无几;社团自身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各部门的设置也不科学、不规范;社团组织结构松散,成员流动性大,缺乏组织纪律约束,随意性较强;无正规的会议制度,临时有事儿临时通知,随意性强,导致管理的无序性,使社团成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大为降低;有些社团缺乏骨干,成员仅凭兴趣凑集,活动往往没有;社团成员的基本信息、注册、奖惩,社团资料、活动档案的留存等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校、院两级单位均未建立对学生社团科学的管理体系主管学生社团的教师对社团的指导工作不到位,亲自参加活动的次数不多,使社团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对社团的宏观不够,对社团工作是否正常、社团成员对开展的活动效果是否满意、经费使用是否合理、负责人是否尽职等情况缺乏了解和必要的;对社团的激励不够,学生社团和社团成员做出了成绩,不能像在其他领域获得业绩的集体和个人那样得到校、院两级单位的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社团的发展动力,挫伤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二)学生社团发展所需的经费、场地、设备不足

经费不足制约了学生社团发展。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有专门的经费作保障,如聘请指导教师需要经费,购买活动器材需要经费,举行对外交流需要经费,等等。由于受传统管理思维定势的影响,学校往往没有为学生社团活动设立单独的经费列支。社团成员搞活动之前,需要预先垫付购买物品的费用,然后由院系报销,而且不能完全报销,这样就影响了广大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学生活动的场地比较紧张,难以满足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的需要。高职院校限于招生规模、校舍面积,除教室、场以外,学生没有其他活动场地。随着学生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学生社团的数量必将出现剧增的局面,对学生的热情不能泼冷水。公共教室对一些社团活动的开展是不合适的,需要相当大面积的可以存放活动设备、适合开展学生群体活动的场地。有些社团活动设备奇缺,如学术科技类社团没有专供制作科技作品使用的电烙铁、万用表和示波器;Show音乐社团没有演出服和音响设施;很多社团活动需要社团成员自带设备、资料才能开展起来,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和水平较低

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一些高校学生社团数量众多而活动却很少,或根本不开展活动,社团成了空架子,名存实亡;许多社团活动缺乏整体规划,社团活动虽多,但由于缺乏整体策划,没有加强活动的性、有序性、规范性,有质量、高层次的活动不多。指导教师的缺乏以及指导时间、指导费用的不足是影响社团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难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社团活动进行指导。因此,学生社团活动只是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活动,不能很好地发挥社团的优势,社团的风采难以展示,其影响力和凝聚力大打折扣,这些情况地损害了学生社团的形象,影响了社团的稳定发展。

解决学生社团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要科学地分析和研究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

我校学生工作通过学生会例会制度、单周班委例会制度、学生会各部针对班委会及各班委召开的会议和全体学生干部大会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大量学生工作的布置。机电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和班委会三者紧密结合,学生会相当于中层组织。

学生社团的细化管理可以按照班级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应从学生会团中选拔出一位热爱学生社团工作的分管学生社团工作。以我校的机电学院为例,在现有12家学生社团的基础上,组建了学生社团联合会,由分管学生社团工作的学生会担任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联合会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三个职能部门,统筹管理学生社团事务;这12家学生社团统一组织机构,与社团联合会的三个职能部门对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为突出各个社团的特点,重点设置了社团的特色部门,例如机电学院电脑服务社团的管理模式:职能部门+特色部门;职能部门分为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这三个部门统筹管理学生社团事务;特色部门为实践部,分管下社区服务和校园服务。

学生社团联合会可以通过社团联合会例会、社团理事例会、社团联合会各部针对各社团相应的部门召开的会议、全体社团干部大会这四种会议制度贯彻和落实学生社团工作。

班级的管理组织是班委会,由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等班委组成,学生社团的管理组织与之类似。以我校机电学院为例,社团自身的管理组织是理事会,由社长、副社长、各部组成。为了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改变管理松散的状况,可以把社团的大的“志向、兴趣、爱好和特长”分散到社团所设立的每个部门当中,分解成小的“志向、兴趣、爱好和特长”,每个学生根据这些小的“志向、兴趣、爱好和特长”分别加入相对应的各个部门。将原来学生社团对社团成员的整体管理分解成各个部门的个体管理,管理力度加大,管理难度缩小。以我校机电学院电脑服务社团为例,将整体管理模式变为部门分管模式,具体的实现方式是:办公室——由、干事、普通成员7人组成;组织部——由、干事、普通成员7人组成;宣传部——由、干事、普通成员7人组成;实践部——由、干事、普通成员(下社区服务5人,校园服务4人)组成,所有社团成员均按照各自的志向、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加入上述各个部门。

(二)加强对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与扶植

重点扶持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学生专业社团应当特别受到和相关部门的重视,院系要积极想办法支持和资助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要在活动资金、活动条件和活动内容上提供全面的支持与帮助。根据我校的专业师资尤其是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验条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应有重点地打造学生专业社团。要将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纳入相应的教学环节中,从校、院、教研室、指导教师、学生社团等各个方面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通过一定的政策与措施激励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从而促使学生专业社团健康发展。 强化教研室对学生专业社团的指导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成效是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关键,而社团活动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学院教研室和专业教师参与社团活动指导的程度。因此,要提高机电学院教研室和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专业社团持续、有效、健康地发展,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以我校机电学院为例,学院应将专业社团的建设纳入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当中,组成由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等参加的指导教师队伍,选派有专长和有心的教师指导学生专业社团建设,提高学生专业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专业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对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的指导是教学与科研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同时,教研室的参与也可以为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的场所提供便利,比如可以利用专业实验室等。

规范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与管理学生专业社团应当采取社团管理部门宏观指导与专业教学部门、教研室等具体管理和学生社团成员自治相结合的协作管理体制。一方面,学生专业社团自身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培养一批的学生社团骨干,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院系教研室和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管理和指导,如此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成效与功能才会真正实现,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才会不断完善。以我校机电学院数控先锋社团为例,学院团总支负责专业社团的管理指导和制度制定、管理平台搭建、专业社团主要干部的审批考核及任免,各个专业社团的策划、、方案的审批,各个专业社团的定期检查、考核、奖惩等;机电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专业社团成立的可行性研究,开展活动的,具体活动的策划、上报、组织、实施、总结、材料归档等;机械实训中心负责提供各专业社团开展具体活动的实验室及其他实践教学场所。

创新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的形式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常规的学术科技活动,例如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开展讲座,邀请指导教师开展技能培训等;另一种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展、专业知识竞赛等。要结合学生专业社团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专业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专业研究及专业交流的校园氛围,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以我校机电学院为例,电子科技协会、数控先锋等学术科技类社团通过“机电学院科技文化节”中的科技作品展示活动,充分展示了社团成员的风采,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调动教师积极性,从制度上保障教师对学生社团的专业指导要从制度上落实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工作的认定与考核。可以将教师在这方面的业绩列为教书育人先进评选的重要依据,或者将这项工作直接计入教师工作量等,以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提高学生社团活动质量,扶持活动,建立奖励制度

要通过学生社团联合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社团自身的活动可以分为日常活动(小型活动)、中型活动和大型活动。大型活动可由3个社团主办,协办社团不超过3个;中型活动可由2个社团主办,协办社团不超过2个。要规范社团活动,对社团活动提出具体要求。社团活动应提前7天向学生社团联合会办公室上交活动和社团活动申请表,经社联审批开展社团活动,由社联相关部门监督,社团活动结束后要总结,年终要进行社团活动评比。

我校机电学院的“机电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案”对社团活动的具体要求如下:在社团活动中,要明确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和每一位社团成员的分工;社团活动中的所有环节均要体现培养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机电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案”中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例,通过社团活动可以培养社团成员的适应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自学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指导教师的聘用方面,学校应鼓励热心学生社团工作的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社团建设的指导性力量得到保障。

;

学分制主页【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8,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高职院校从实际出发,引入和实施学分制,是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明确目前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探索实施学分制的应对策略。

一、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仍存在众多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

1.思想认识不到位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对学分制的管理思想、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他们已经习惯了学年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没有意识到推行学分制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认为实施学分制让学生自己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打破了班级界限,只会增加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可能会引起教学管理的混乱,且不利于学生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实施学分制,首先,要有足够多的教师,开设足够多的选修课。其次,同一门课有多名授课教师,让学生有选择教师的自由。然而就目前情况看,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并不富余,个别院校任课教师缺口较大,且现有的教师潜力未得到充分开发。所以,在课程资源并不充足的条件下实施学分制,不仅限制了学生选课的范围,还难以保证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3.教学基础设施及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意味着将为同等数量的学生开设更多种类的课程,必然要求有更多的教室、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同时,学分制的实施使得学生上课时间不再整齐划一,学生们必然要求延长计算机房、实训室、图书馆等的开放时间。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仍难以给学生创造自主选课的条件。再者,高职教育的特色是突出实践教学,强调动手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而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4.教学管理制度及管理手段滞后

二、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应对策略

1.转变教育思想和办学观念,深化学校配套管理制度改革

(1)学分制要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念”。要迅速转变办学思想,打破过去的“让学生适应学校和教师”的传统观念,建立“让学校和教师主动去适应学生、适应”的新型办学思想。要突破学年制的思维定势,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思想、方式、机制的根本转变。

(2)推行学分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学管、人事、后勤、财务等各个方面。因此,要加强宣传和专题培训,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积极寻求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支持,不断深化学校配套管理制度改革,形成具有科学性又不乏可作性的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学分制的顺利推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充足的课程资源

学分制的实施,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除积极引进教师外,还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的教学能力与师德修养,还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水平,以开发出更多高水平的专业课及其他选修课。同时,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教师评价、奖励制度,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解决师资紧张的问题。

3.合理开发利用教育资源,进行软硬件建设

实施学分制,需要进行必要的软硬件建设。学校除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教学管理软件、计算机等资源外,对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机房、实训基地建设也要加大投入。需要强调的是,重视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这对实训设备、实践场所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高职院校依靠自身力量对实践场所进行大规模投入是不太现实的,可以采取校企合作、产学研资源共享这一途径来解决实训问题。

4.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必须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工具,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益和质量,为学分制的推行提供技术支持和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要建立健全与学分制相适应的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为学分制提供制度保障。

大学生在就业时最注重的是个人的发展空间,希望在短时间里能有晋升的机会,而旅业尤其是酒店业要求管理者从服务员坐起,管理者需要知识,也需要经历,尤其是本行业最基本的工作经验。否则,没有经验很难作好管理者。毕业生预期收人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不匹配。(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学籍管理工作。优化纸质学籍和电子学籍的管理工作,确保、省、联院学籍管理系统的统一,严格依据各种规范申请表格更新每月的学籍异动表。

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培养和造就基础雄厚、富有创新精神和勇于挑战的人才,是高职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

摘要: 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实现“智造2025”以及建设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创业环境不佳等诸多的问题。

:机制建设;高职院校;科研能力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粤教高〔2015〕16号)的文件精神,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拓展学生创新创业的空间,不断补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力量,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需要高职院校基于现状,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成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增强。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1]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人的想法、观念都过时了。提到创新创业工作,有人就认为创新创业是个人的事情,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直接关系,高职院校也没有必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从长远上讲,这关系到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从具体上讲,这关系到学校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2.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划为正式专业序列,课程体系也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的形式与内容还比较单一。目前来看,存在两种形式:一是,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例如有些学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在给大学生讲授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涉及部分创新创业的话题;二是,学校邀请创业家、企业家、成功校友等作为演讲嘉宾来校演讲,讲述自身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经历。这两种方式,都是被动式的教育方式,很难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去接受创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这就需要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正式专业序列,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形成明确的课程架构,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3.高职院校缺少真正的创新创业导师。目前,要求大力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开设了各类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班,但是多数培训班以速成班为主,学习时间短,且过于形式化,而大部分在校教师教学技巧相对熟练但缺乏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因此,学校需要培养真正的创新创业导师。4.创新创业教育声势浩大,但高职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创业较低。

在创新创业的课程模式不成熟、体系不完善、师资匮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即使部分有创业兴趣的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也不高,与本身所学专业关联度不高,项目的雷同性高,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最终其项目成功的概率也不高。

三、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采取的举措

(一)创新管理机制,完善激励政策

1.探索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制度。实行学年学分制,可以放宽学生毕业的年限,鼓励学生通过技能竞赛、发明创造、实践等方式申请学分,对高年级有创业实践需求的学生,建立创新创业实践置换课程学分的机制。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政策。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对优质的项目进行资助,对有突出成绩的创业团队进行奖励。对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学生要在校内评优评先、奖助学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并完善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校为学生和教师通过创新成果转化并取得合理收益提供便利。

(二)通过“内培外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不断培养专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首先,立足于学校就业指导教研室,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不断培养新人,引进人才,逐步打造一支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鼓励教师参与企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其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其次,积极选聘部分由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建现代职教体系,在多元化办学层次基础上,以能力为核心,改革评价模式,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以人才培养标准构建多元化、多途径的学生评价机制为着力点,搭建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以学分制为切入点,实施有效教学。力求教学生态有明显改善,努力在省市级教学管理检查视导中取得良好成绩。者、校友等相关人员组成的校外导师队伍。通过不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和调研活动等,不断提高我校创新创业导师的水平。

(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构建创新创业梯级课程体系

基于学校办学思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等人才质量标准,科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合理确定课程结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

1.修订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新生开始,各专业原必修课程《就业指导》调整为《就业创业指导》(2学分,分二个学期开设),该课程教学内容充实创新创业相关知识。

2.增设全校素质拓展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基础启蒙类、兴趣类、知识技能类课程。针对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的需求,面向学生开设金融管理、政策法规、企业管理等创业实务教学内容,并辅助开设专题报告会等形式的拓展课程。

3.增设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改革实训月、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式,将创新创业素质与技能纳入实践教学内容,创新专业综合实训内容,允许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申请为毕业综合训练与毕业设计。

4.改进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学校将创新创业知识技能融入课程内容设计中,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高新技术、学术前沿成果渗入课堂,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改革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能力考核转变,探索实施非标准考试,改革考核模式,完善多渠道考核办法。

(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学校以“创客空间+创业园区”的模式,建设链条式、全局式的校内创新创业新局面,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从创意、创新、实践、交流、分享到最终孵化的全过程服务。首先是“2188创客空间”,现有空间1000平方米,同时与MIT合作,内嵌建设100平方米的微观装配实验室(FabLab),将学校创新创业活动纳入了FabLab全球网络。其次是“大学生创业园”,它为学校毕业一年以内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开展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平台。凡入驻园区的项目,免除场地和水电费用,还可以给予经费资助,同时,学校加大对园区的投入,提高资助标准。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王贤芳,等.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2012,(2).

[2]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高等教育,20l0,(12):45.

[3]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J].高等教育,2010,(12):4-6.

[4]姜莉,胡琼晶,张西超.创业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倾向研究[J].创新与创业管理,2014,(1).

[5]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4,(12).

;

中等专业学校度第二学期教学管理处工作

一、指导思想

在室及分管的下,根据学校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要求,认真贯彻《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xx市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加强意识,规范常规管理,促进质量提升,努力提升办学声誉和办学质量。

论文: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存在问题;管理与建设二、工作目标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健全对各系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评估机制。做好教学管理中的巡查、抽查、专业系日常检查制度。加强对二级管理系部课务的指导,做好各系课务安排、教学进度安排、调代课安排工作的检查督导,规范与课务相关的一切安排,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做好日常检查与反馈工作。继续坚持做好调代课制度、信息员制度,做好每学期的三次常规检查(教案、作业布置及批改和实践教学的情况),做好一次各系的推门听课检查及反馈工作,结合提升课堂质量的系列活动。继续编写教学简报,对各系及全校的调代课情况进行及时通报。

3、指导各教研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加大对各系、专业团队、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指导工作。本学期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检查与交流。由于双桥门校区上学期刚开始使用相关表格,老师的计算机水平参不齐,所以在表格的填报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本学期将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主题教研活动的形式,给老师进行相关培训,争取尽快让所有老师规范各类表格的填报。

4、根据本校的二级管理结构,组织教学团队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

一年一次的研讨与修订工作。由我处牵头,各系参与对于教学工作中的常规工作进行梳理,对于系部和校级职责明确,理顺各级各部门责权利。对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梳理,规范工作流程,科学管理。将新增及修订制度按照学校规范出台。

(二)以学分制改革为,深化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开发

1、继续做好重修课程的方案制定及执行,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重修方案,将过程性学习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在原有的评价模式基础上形成以阶段性学习及考试为主的新的评价模式。加强对双桥门校区重修工作的`指导,学分清算工作的指导。

2、做好学分制改革首届毕业班的学分清算,对于光华路校区按照学分制方案的要求,对13级中职班级的学分进行清算,按照学分要求审定毕业资格。对于未达学分的学生进行分类对待,单科未达2/3学分的实施清考。单科均通过未达总学分的进行补学分。

3、结合省中等职业学校学测方案与xx市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各系做好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上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结合专业课和文化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公共基础课开设的研讨。

(三)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为中心,提升教学质量。在多层次办学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不同层次的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现有“3+4”“5+2”“3+3”五年一贯制高职、三年中专、普职融通班等多种办学层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不同层次教学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教学质量如何取决于每一节课的实施情况。本学期将继续做好基础性工作,同时

1、做好“5+2”班级的升学考试工作。在各系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为学生打开升入公办二本的道路,做好考前的动员,组织好各系学生进行报名,统筹补课工作。

2、发挥二级管理优势,做好轮3+4转段考试复习迎考工作,以成绩彰显我校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成效。加强对“3+4”班级的指导,做好13级“3+4”班转段升学工作,指导、督促各系做好转段准备工作,保证转段的顺利进行。

3、指导系部做好单招、注册入学、普职融通班的升学、报名工作。今年普职融通将有两个校区三个合作班级参加单招考试,双桥门校区有两个单招班升学,在本学期指导系部做好单招、注册入学、普职融通班的报名工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提升全体教师科研素养

1、继续做好xx中专首届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学期将进行首届xx中专课题的开题工作,在上学期重点课题开题之后,进行普通课题的集体开题。为教师的教科研搭建有力的平台,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做好各级课题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好省级第二期职业教育四个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好第三期课题的申报工作。指导做好xx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的滚动课题研究工作,帮助教师理清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路径,提升教科研水平。

3、做好校20xx年度论文评比活动总结工作,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公布获奖名单,组织论文在全校做交流,并至《xx终身教育》杂志发表。

5、与系部联手共同制定20xx年度的校本培训,按学校24课时 ,系部12课时进行申报。重点做好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培训,主要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教学软件的开发及应用。做好期刊查询、网络学习平台使用的相关校本培训。

6、进行青年教师沙龙活动及相关培训,主要针对新入职一年教师规范教案撰写培训,针对入职三年教师课题申报与课题研究相关培训,并组织系部对入职两年教师进行相应的技能过关考核及测试。进行“教科研工作量”的工作调研和宣传

7、为更好的适应高职学校的发展要求,积极调研、初步形成有关教师教科研工作量的认证体系,做好教科研工作量的相应的宣传,确保下一学年度能开展教师教科研工作量的申报与认定。

(五) 进行各级各类比赛,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1、结合省、市级职业学校“优质课”评比工作,组织开展校级“优质课”评比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选手参加市级竞赛,做好相关辅导及申报工作。

2、组织校级研究课交流活动,该项工作将与教研组的主题教研活动与备课组的课例备课评比相结合。为各系各教研组搭建教学模式及方法的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全面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3、结合省市信息化大赛的赛项2、《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教师的职责,在教学中继续推进网络空间教学,促使老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和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水平。

(六)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1、做好20xx年的招生工作。对20xx年招生情况进行总结,做好中职招生专业设置的调研、汇总、报备工作,做好五年高职的新专业及专业方向申报和已有专业目录调整工作;做好招生宣传册的修订工作、招生展板的修订工作;招生宣传的排班工作;招生问答的梳理工作,期招生工作。各项大型招生活动的落实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做好招生专业设置的调研、汇总工作,做好学校形象宣传的策划,提高生源质量,保证三年中专、五年高职、3+3中职与高职衔接、3+4中职与本科衔接及5+2高职与本科衔接等多个办学层次的招生质量。招生规模稳定保持与20xx年同步。

2、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考核、实习指导、就业指导工作。

中职次实行2.5+0.5人才培养模式,双区的两个系部也是次实行系部管理,加强系部之间的经验交流,指导各系开展就业实习工作,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指导工作。结合此工作,进一步开发校企合作的单位,拓展学生实习的就业面。做好五年高职的派遣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结合省联院工作,做好省就业指导、跟踪与实习管理平台的建设,数据采集使用工作。

3、学籍及单招报名工作

做好单招、注册入学、转段及专转本的报名、技能考核、体检、考试、填志愿等工作。

(七)其他工作

1、图书馆及教材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过程管理,严格从正规渠道征订教材教辅,及时向师生提供教材簿本等服务,保证教学及相关教研、课外活动等正常开展。做好新书上架工作,向全体师生进行开放。结合中职及高职的要求,做好配套课务的教材征订工作。

2、普通话培训及测试工作。做好13级高职、14级中职的普通话考证工作。

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

二、做好学校顶层整体设计

高职院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的策略研究

卢 兵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摘 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深化学分制改革所遇到的困境,我们提出了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做好改革的顶层整体设计和分步实施方案,在逐步解决关键性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学分制的深入改革。

:高职教育;学分制改革;策略研究

学分制的实行,是教育体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的改革要求。在批准的《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未来5年,江苏高校将推进全面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和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相同,基本仍实行的学年制管理和学分制管理的综合,距真正的学分制管理还有较大距离。学分制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在深化学分制改革过程中,既不可视其高不可攀,过于夸大实施难度,也不要奢想一下就进入真正的学分制管理。学校应当脚踏实地依据各校的现实情况,全方位思考,做好改革方案。

一、转变人的观念必须先行

实施学分制,首先要让师生能接受,接受的过程也就是转变观念的过程,只有学校的管理者、教学人员以及学生从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才

能为学分制的实施打下基础。

1.变管理为服务

要树立寓管理于服务的观念,把学校的服务对象服务好、好,通过服务和,来体现学校的管理目标,是对学校管理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学校可以集现有的教学、学生、后勤等多个与学生相关的管理部门,建立真正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任务的学生服务中心,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展开全面的帮助、支持和服务。

2.变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帮助学生成功 长期以来,学校与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而对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潜质关心甚少,对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事业发展缺乏和帮助。这就促使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转变到帮助学生走向个性发展的成才成功之路,产生出一种学生人人争取成功,教师敬业敬业的优良学风与教风。

3.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安

- 1 -

排”为“主动选择”

在学年制教学管理中,学生的学习进度是由专业教学所规定的,学生被被动安排,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目标性。而在实施学分制的学校中,学生进校先要适应的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业,这对学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也是一种全新的适应,就要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开始。但观念的转变,要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收效,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开展阶段性的全校师生思想大讨论,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适时推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与管理举措,以期师生的认识得到逐步提升。

学分制的实施,本质上还是管理模式的变化,改革的源头起自教学,但涉及全院,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全局性和艰巨性,须举全校之力,做好顶层整体设计。

1.管理组织与体系逐步多元化

学分制的实施,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发生的变化,就是教学班部分或完全替代了专业行政班。由此,造成学校现行的管理体系、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我们过去习惯的学生班级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体系和组织建制将无法有效实行,而学生的团组织和社团组织、个性化的学生服务项目,以及针对我国高校全日制学生住校特点的宿舍组织等管理体系的作用将会逐步凸显。因此,如何建立新的适应学分制教育教学要求的有效管理模式,旧的管理体系和新型的管理体系在过渡并存期如何协同运作,单一体系的管理模式如何向多元化体系的管理模式过渡,都是亟待我们用创新的思维来研究的新问题。

2.管理形式与内容趋向服务化

- 2 -

学分制的特点就是灵活性和个性化,这给学校管理带来更多变数,必然提出了管理规范化、服务多样化的要求。学校从机构设置到职能划分,应该本着“管理重心下移,组织结构扁平,寓管理于服务”的原则,对学院的机构和院系职责进行调整梳理。在“寓管理于服务”的转变中,尤其应在学生学习服务方面给予加强,如选课服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导师服务、教材服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学生社团指导、学生力培养指导等方面加大专业化服务力度,将过去设立的相关机构的管理职能大部或全部向学生服务职能上调整转变。在服务形式上,改变过去多点式、多头式管理形式,设立学院的学生服务中心,形成集中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以及相应的机制。

三、实事求是地制定分步实施方案 高职院校的学分制改革目前遇到两个重要的瓶颈,一是选修课程的比例提高(完全学分制一般应能达到30%以上)难度很大:二是由行政班变为教学班的管理模式转变难度大。这两个瓶颈相互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选修课程比例越大,管理与组织方式需求程度越高。突破这两个瓶颈就成为改革的重点任务。

1.清晰改革的重要原则

(1)全局要素循序渐进。对改革的各方面带来全面和长久影响的关键环节,可以将其作为改革过程中的全局性要素,不求一步到位,而应在内、外部条件逐步适合的情况下稳步推进,最终达到改革目标。

(2)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对影响改革的关键要素,可以采用先易后难、先局部后全局、先内部后外围等策略,分期分批地重点突破这些关键要素的制约影响,使改革逐步从量变走向质

克 拉 玛 依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Journal of Karamay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变。

2.明确深化改革的关键要4、完善已有的教科研管理平台中的论文管理和课题管理功能,与学校OA办公网衔接。搭建教师科研业务管理平台,初步建立教师科研业务档案,将教师科研业务相关数据数字化归档管理。素

按照改革原则,通过对制约学分制改革深入推进的瓶颈分析,把对学分制改革的影响要素和难点要素作为影响学分制改革关键要素,以便在改革过程中通过重点突破求得改革的实质性推进。

(1)人的思想观念。人的思想观念是制约改革的要素,只有充分对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优越性认识到位,才能激发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和感,为改革提供强大原动力。

(2)选修课比例。选课制是学分制灵魂,因此,选修课的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分制的本质界限,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选修课比例逐渐提升,以期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改革目标。

(3)管理组织体系。在从行政班到教学班的改变过程中,将伴随着行政班和教学班同时并存的一个相当长的阶段,所以,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也必然存在着伴随学分制改革逐步深化而逐步变革的过程。

3.学分制改革方案的阶段划分

根据关键要素转变的状况,可将学分制改革分为转折期、雏形期和完成期三个阶段。一所学校如何设计自己的分段,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定。

(1)转折期阶段。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有80%的高校实施了学分制,但大多数是转折期阶段。这一阶段选修课程比例一般在10%以下,由于选修课比例不高,学校在现有管理体制下也能运行,并未引起学校对变革管理组织体系的重视。但这一阶段却起着对深化学分制改革的奠基作用,教师、学生、管理者均应通过这一阶段逐

步转变观念。这一阶段如不做好思想观念的准备和组织变革的设计,对逐步转变进入下一阶段就造成了很大困难,甚至还会走向倒退而回到老路。因此,在这一阶段中,教学管理者应重视做好选修课程的管理模式创新,让每个学生都适应和学会选课,同时,在选课的过程中,也应让师生的观念得到逐步的变化。但是,变管理为服务的观念,要有高度的认识和统一。学校还应加强研究和调整,开展试点和试验,为进入下一阶段做好组织和思想准备。

(2)雏形期阶段,本阶段选修课程的比例一般在10%到20%左右。在阶段初期,学校就应该按照顶层设计的部署,调整部分机构,转变其职能,如建立学生服务中心,为学生选课、选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等提供帮助。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加强学生宿舍的团组织建设,探索教学班的管理模式,等等。在教学管理方面,由于教学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管理上要突出教学班的管理模式创新试点,淡化行政班级功能,让师生逐渐适应教学班的新管理模式。在教师教学中,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班级体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大班授课,小班辅导和实训的模式。同时,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教师应安排有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课业辅导。这一阶段是学年制管理和学分制管理跨界的关键时期,能否顺利走过这一阶段,对学分制实施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和所有教学人员都应同心同德,上下协力,确保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期。

这一阶段还应将学校收费模式从按学年收费转变为按学分收费,例如,江苏省在2006年,推出了江苏省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明确学分制收费一般由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组成。各高校可在学年学费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学

- 3 -

分学费,并统一规定每学分的收费标准。学校按照专业教学和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每个专业的总学分和每门课程的学分,并按规定的学年收费标准,换算成学分收费标准,根据学生当年实际所修课程的学分数收取学费。转变按学分的收费模式,总体费用不会增加,但对加大加深师生对学分制的本质认识,促进学分制改革的深化至关重要。

(3)完成期阶段,以选修课程达30%为标志。学校在该阶段应建立基本适应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体系和学生体系,建立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服务办法,同时,学校也要形成优良充足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形成更开放、更机动、校内为主校外补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在完善学分制管理改革中,应逐步将“学分”作为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不同类型的课程学习、不同场所获取的能力与技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元素,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学历教育衔接贯通,中级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衔接贯通和职业学历教育与培训衔接贯通做好管理与服务的开拓性准备。

四、以信息化建设作为核心支撑

当前,正值“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院校应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项目列人“十二五”规划之中,为学分制改革的深化奠定良好的保障基础。

- 4 -

心,共享数据资源,实现教学信息化建设模式从面向技术的模块化建设向面向用户服务的一体化建设的转变,切实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2.用网络课程补充面授课程的不足 在等发达,有越来越多的人正逐步选择网上学习(E—Leaning)的方式,而不愿到学校接受面对面的学习。这种情况,在我国也已显现端倪。为此,学校应该更加重视网络化、数字化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网上专业教学资源起到了助学助教的作用,起到了培训服务的作用,起到了灵活选择学习内容的作用,也起到了对高职院校现阶段由于师资缺乏造成选修课开设类型和数量偏少的有效补充。而从长远来看,这将是一种人人都会选择的重要学习方式,对职业人的终身学习甚至会成为其主要学习方式。由面对面的教师教学转向网上教学,这可能是所有学校都将面对的未来,为此,我们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学分制改革,由于其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用巨大,对提高教学质量作用深远,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在改革实施中,高职院校面对这项改革,既不能等待政策和条件的完全到位,也不能仓促冒进期望一蹴而就,而是应树立长期改革的思想,举全校之力,布全校之局,做好顶层设计和分阶段的实施方案,逐步推进和深化学分制改革工作。

……………………

参考文献:

[1] 杨黎明,以选修课程为突破口稳步推进职业院

校弹性教学制度实施[J].职教,2007,(2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