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万有引力的题目高考都有哪些题型,和陷阱?
我来解答吧。很明显应该是D啊,B也明显错误,说一下你说的C吧。电强强度的方向也即该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设该点电荷为负电荷(如你图上所画),电场强度E都是指向圆心,但事实上,a点的电场方向应该算是西北方向,而b点的方向应该算是正北方向,如果是正电荷,方向则刚好相反。还是说下其他的选项吧!A.点电荷电性未确定,所以电势也未能确定,B也是这个原因,D.因电场强度只与该处电场线的密集程度有关,显然a点的密集程度更大,所以a点电势更高,这个无关电性!万有引力定律常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和物理建模,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天体运动的能力,为每年高考必考试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试卷结构发生变化,该部分内容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题型,常以双星、地球同步卫星、当年航天大事为题材进行出题,难度中等。以下对该部分试题涉及的知识结合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进行归类分析。
2010高考物理真题解析_2010物理高考题全国卷
2010高考物理真题解析_2010物理高考题全国卷
A。必考内容
一、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卫星的运动
天体、卫星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关系式;同时利用星球表面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重力的规律公式,,进行求解问题。
当卫星由于某种原因速度突变时(开启或关闭发动机或空气阻力作用),万有引力就不再提供向心力,卫星将变轨运行,可结合开普勒定律进行解题。
当v增大时,卫星做离心运动,脱离原轨道,轨道半径增大,进入新轨道后,由知其运行速度减小,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增加。当v减小时,卫星做向心运动,脱离原轨道,轨道半径变小,进入新轨道后,由知其运行速度增大,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减小。
(二)变轨运行特征量变化分析问题
二、天体质量和密度计算问题
由,得天体质量,天体密度。
2.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轨道半径r。
(1)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得出中心天体质量;
(2)已知天体的半径R,则天体的密度;
(3)若天体的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环绕天体运动,可认为其轨道半径r等于天体半径R,则天体密度。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T,就可估测出中心天体的密度。
双星运动问题是指两天体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两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两天体运动的向心力、角速度和周期相等,质量与半径呈反比。
江苏2010高考物理第9题,有问题!!求……
C错,D对。对绳子而言,用动能定理,W重+W拉-W克摩=Ek绳应该是减小曲率半径,也就是说增大磁场强度,因为本来b位移远,而且b在附加场种运动距离长,如果增大曲率半径b就比其他粒子飞得更远了,而如果减小则能存在满足题意的条件.
呵呵
这都要问啊?
请楼主将原题传上来,各位大虾或许能试一试!!!!
後,物理: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
2010高考理综(广东卷)物理
A错。因为物块受到的绳子拉力对物块做负功,物体的机械能应D.没什么可解释的 肯定对啊该是减小的。2010年江苏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
【解读变化】1、变化主要表现在“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中,考点总数由2009年的110个减到现在的108个,比原来少2个。删去的考点为“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必考内容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增加附加说明“只限于单个物体”。
2、考点要求降低的有“考点75 热力学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所以:1你可以画画VT图像,是的。怎么相交,你画一画,画不出来的,要保证斜率的一致性且速度、面积相等。“考点78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像”、“考点94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均由Ⅱ级要求变为Ⅰ级要求。调整后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已经没有Ⅱ级要求,这是2010年江苏物理高考《考试说明》与2009年相比的变化。意味着这部分要求并不会太高。考试重心进一步前移。另外2010年“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中考点与2009年相比只减未增。
备考建议:1、突出主干:因为调整后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已经没有Ⅱ级要求,所有Ⅱ级要求全部集中在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选修3-2。所以力学和电磁学重点地位更加突出。备考过程中必须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
2、注重基础:选修部分,不必过于深究。已经全部是Ⅰ级要求,试卷中三道选考试题必须具备相对性,不可能相互综合,也不可能与前面的必考部分综合过深,加之所占比例不高,因此复习时投入的精力不宜过多,考虑到公平性原则,选修部分命题会讲究平衡,不会太难。备考这一部分时更加需要重视基础。
3、关注创新:注重实验考查,尤其是开放性设计实验。和去年一样《考试说明》没有单列出实验目录,而是将实验考查的内容与知识内容合为一体。意味着实验的考查方式可能是开放型的。在必考模块中,一共列出了7个探究性实验。在选考模块中,选修3-3、3-4、3-5中分别列出了3个探其实我想还可以从极限角度考虑,α>β,就是a线非常非常向下,它经过的磁场区域会非常小,甚至小到对它的路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然后只有在附加磁场区域内总磁场加强了,就是外加磁场同向,然后使c线下拐,才能重合。究性实验。《说明》中有“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描述,备考过程中要关注实验创新。
2010 上海物理高考卷 24题解析
匀强磁场,有感应电动势,但是没有电流的。没有电流发热就没有了。都是0这个问题进行两次转化即可解决。次:相当于a转8圈,b转1圈,共线几次?第二次:相当于b不动,a转7圈,共线几次?(而且这种“相当”与ab的初始位置无关,就跟它们开始共线是一样的)
这样,问题就化学: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简单了。b不动,a转7圈,显然,每一圈共线两次,所以,7圈共线14次。
解答:教研中心
高中物理题,求详细过程,谢谢!
落地时间相B。选考内容同。
因为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每条边的安培力与对边边相互抵消了。
F=B^2L^2V/R
R=pL/S=pL^2/v=pρL^2/m (p电阻率。ρ材料密度,m物体质量,S横截面积)
代入安培力公式得
F=B^2Vm/pρ
两线圈同时落地,粗线圈发热量大
2010年高考1.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天体半径R。题,你看不了资料书吗?
2010江苏物理高考选择题第8题的选项D,请给于严谨的证明。
物理:物理1、物理2、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2照你的意思,如果相交,时间t1一定比t2短了,否则,运动中,加速度就有变大再变小(或变小再变大)的过程,与题加速度 一直变大(或小)不符合。
第二,
设有交点,交点处,线1围成的面积比线2大,证明下落路程大(垂直落大),但是他摩擦力做功却小,所以重力功减去摩擦力功就是物体的动能了。重力功减去摩擦力功两次不一样,动能就不可能是一样的,后面的自己想想!!
我来给你解释吧:准确画一个图α角>β角(注意),只有在附加磁场区域内总磁场加强了,三条路径才能拐到同一点去,否则只会越拐距越大,倘若没有附加磁场,三条线是拐不到一起的。你要认可以下几个事实:
1前后两种情况最终的速度是相等的(能量守候:重力势能=摩擦生热+动能)。
2前过程加速度逐渐变大,后一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换句话说,前一段vt图像斜率变大-凹形,后一段斜率减小-凸形。
2你也可以用加速度,速度,位移来分别表示下T1、T2.然后做,计算一下,即可得到结论,应该得到T1>T2.
2010年山东高考物理试卷选择题22题 咋做 求详解 谢谢 麻烦了
化学: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B对。以绳子重心位置来计算它的重力势能的变化。原来在斜面上时,重心到点的竖直高度是(L / 2)sinθ,后来绳子的重心到点的竖直高度是(L / 2),所以绳子的重力势能减小了mg(L /2)-mg(L / 2)sin30度=mgL / 4 .
其中重力做正功(对应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拉力是对绳子做正功,所以重力势能的减少加上拉力对绳子做的正功等于绳子动能的增加量加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A。摩擦做功 减少
CB.一开始重心在L/2处 30° L/4 绳子刚好离开重心L/2 所以重力势能减少mgL/4.+动能
高中物理实验问题(201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1))23题
粗细不同电阻就一定不同..那麽感应电流大小肯定也不同 所以受的安培力也不一样 如果不计空气阻力 那就只受重力跟安培力了.如果要看哪个先落地要看磁场方向跟电阻哪个大了..我是这麽理解的- -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电路:A2与R1串联再与A1并联,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
16——22物理多选: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利用物理和数学相关知识和规律来处理(v-t、F-t、s-t)图像问题、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航天知识、牛顿第二定律及超重失重、变压器工作原理、电厂和电场力做工与电势能的变化、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I1(r2+R1)=I2r1
得I1=3.63mA
你的方法应该是没错的,估计是你读数的时候把I1读错了,0.660mA才是对的。
2010年浙江高考理综物理试题19题,为什么不考虑充放电过程?
im=3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635/3不需要考虑那个过程,你看题都是说的是具体的第几秒,你只需要判断第几秒是什么就行了,这道题比较简单的
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我觉得应该考虑充放电过程,不过像上面zgs205所回答的一样,充放电不会影响电压正负极,况且充放电时间极短,那么秒内上板带负电,第二秒内上板带正电。
不需要看,我们用右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来判断正极和负极,充放电不会影响电压正负极
50分急求。帮我分析一下2010年山东高考理综
3vt图像所围面积就是S,且两过程相同,也就是面积相同。1.理科综合 注重考查学生基本科学素养
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确定理科综合科目考试范围如下:
生物:生物1、生物2、生物3
生物:生物选修1、生物选修3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240分。
第Ⅰ卷为必做题,全部为选择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生物8个题,化学、物理各7个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 88分。其中生物、化学题为单选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
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全部为非选择题。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共120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共8个选考模块,对应命制8个试题,每题8分。考生从中选2个物理、1个化学、1个生物题目作答,共计32分。
物理:目前,高考物理科目要考查的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这五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物理学科对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分为Ⅰ和Ⅱ两个层次: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准确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化学:在考试能力要求中,应有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有分析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有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生物:在考试能力方面,要求有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能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生物实验与技术,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作步骤,掌握相关的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与技术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2.选择1——8生物,必考内容是:细胞结构与功能、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方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调节、种群特征、基因突变与遗传病基因型判断、识图辨析题。
9——15化学:元素周期和元素周期表结构知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及化和物的性质结构、化学反应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PH知识。
大题物理:电路图、牛顿第三定律、电子在电场中运动变化
生物:植物的矿质营养、影响细胞呼吸和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植物激素、生物遗传比如基因型的判断及概率计算、生物变异、是生物培养技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化学: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溶解平衡、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化学如原电池和电解池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式计算。
3.需要发自肺腑的强烈渴望,想想达成这个目标对你的梦想的重要性,并且应该有对科学的热爱和专注。想出成绩不努力再聪明也没用。加油~
4.题的话建议不要预测,做那些模拟试题足够了!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一定要好好听老师讲的内容,尤其是接近高考,那些学校发的卷子资料就越实用越有价值。做好那些考不好才怪呢。奋斗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