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课程有哪些【研讨型课程:大学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 要:研讨型课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对于推动大学通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大学研讨型课程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通过加强教师研究性教学能力建设、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质量保障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动研讨型课程建设,从而促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深入开展。
专业与院校的探索包括 关于专业的探索心得
专业与院校的探索包括 关于专业的探索心得
考试科目::大学;通识教育;研讨型课程;研究性学习
近年来,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大学改革不容回避的一个方面。出于有针对性地克服20世纪50年代后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传统与局限,90年代中后期以来,许多大学都在探索和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通识教育模式。其中,从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切入,以增设通识教育课程和加重通识课程的学分比例来体现通识教育特性,是能够立竿见影地从形式上标榜通识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许多学校采取的改革方式。但是应该看到,教育理念在大学教学中的内化,形式上的表现固然重要,实质上的融入才是要核。无论通识教育课程的名称多么动人,授课教师的名声如何显赫,课程实施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教”与“学”本身。本文即试图以研讨型课程为切入点,从实施途径的角度为推动大学通识教育提出一管之见。
一、研究性学习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必然途径
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这部分课程“相对于职业性或技术性的课程来说,课程(或课程的一部分)的目标是传授一般知识,并且发展一般性的能力。”通识教育“培养我们所有人在我们大部分生活中所应用与依赖的知识、技能与态度。”通识教育“要培养人们继续保持学习的能力和欲望,通过通识教育的课程,教育机构目的在通过鼓励积极学习和研究,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智能发展负责,发展思考的习惯和兴趣。”
从上述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可以看出,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和当今大学教学正在发生的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的趋势是一致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活动,最有效的实施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
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学”、“接受式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通识教育所依托的教学方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为导向。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从而完成相关的课程学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建构的结果,而不是外塑的结果。研究性学习不是性学习,它自始至终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建构。研究性学习的运行与它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对通识教育的促进意义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符合通识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它在学习和实践之间建起桥梁,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并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使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一的接受知识,仅仅获得知识量的增加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更多成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锻炼批判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并在收集、整理探究所需的材料时,也扩充了知识。
当科学的发展不断向跨学科的方向发展时,大学教学也应该改变为跨学科的模式,尤其是旨在为学生提供综合一体化学习的通识教育更应该是跨学科的,传统大学的组织模式,按学科划分院系,教师和学生都有既定的研究和学习兴趣,从行政管理上看,所有的教育活动都隶属于某个系级教学单位,课程必须在一定的支持下才能提供。这对实现通识教育,不能不说是一个障碍。
由于大学的组织模式很难在短时间改变,我们需要从其他角度寻找实现通识教育跨学科教学的途径,而研究性学习就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方式。虽然跨学科教学①101 思想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01 高等数学 ④9 普通生态学没有惟一的方法,但是能促进对话和合作、高水平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创新教学方法,在跨学科教学中是最常见的。而且,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多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这些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二、研讨型课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
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实现方式必须依赖课程为载体。研讨型课程就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为主旨,以激发兴趣、促进思辨、拓展知识为教学目的,以启发、阅读与交流为主要方式。
根据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其教学上的策略包括:(1)合作性探索:设立直接的和网上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小组,更早更频繁地使学生掌握随时随地进行探索的方法,(2)经验性学习:教师单独地或以小组的形式指导学生实地实验,获得直接的经验。(3)服务性学习:通过参与有利于提高自身及他人生活质量的问题及解决的小组直接学习经验,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4)探究式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发展获得大学学习最终目标的能力――组织并处理未组织的问题,使学生有获得发现新知识的喜悦。(5)一体化学习:采用多学科的,通常为“学习团体”或“主题式”课程的方式使学生将先前没有关联的问题、方法、知识资源或内容联结起来,并用于实践。
研讨型课程就具备了上述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属性,它的主要特征是:
1.强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在课程中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习者。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异。教师设计和布置课程讨论题目,指导学生思考与自学、小组讨论和写作,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独特理解,并学生积极反思。这和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并非在讲台上“一言堂”,而是对学生加以直接、实地指导,学生自己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策略是一以贯之的。
2.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作为学术素养的培养,学生既要善于研究,也要善于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中经常以小组形成结合,分工合作完成一些专题学习与讨论。
3.强调学习的过程。把学习作为研讨、探究的活动,而非追求达到某种事先设定的标准,这就需要鼓励学习方式、思路甚至内容的多样化,鼓励创新。学习的意义是在过程中的体验,通过体验所学在实践中的所用,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激发进一步深入学习、探究未知的兴趣。即使本科生的研讨不能形成一个结果,能够使学生在过程中有所收获就已经达到教学目的了。
三、利用研讨型课程推进大学通识教育的探索
国内许多观念领先的大学,尤其是定位为研究型大学的高校都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努力。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相继推出新生研讨课,鼓励知名为大一本 科新生开设,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大学为了推动研讨型课程的建设,把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学生坐讲台下的教室改建成圆桌型、环绕型的教室,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消除了座位限制为师生活动造成的障碍。复旦大学也在近期提出了“让探究成为教学的动力――推进本科研讨型课程”的教改思路,并在全校展开调研,收集信息,构建方案。
1.转变教师观念,培养研究性教学的能力
关于教师的观念问题,不难理解;现有制度条件下我国大学的师资力量主要还是依赖国内培养,即使在观念上能够接受,缺乏这样的学习经历和能力训练的老师也很难组织或开设出真正意义上的研讨型课程。因为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它们包括:
(1)教师本人需身处科研一线。虽然科研反哺教学是为人师者的境界,实属不易,但远离科研一线,不熟悉学科前沿,不了解发展动态,没有阶段性的科研成果,这样的教师可能自己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上还存在困难,又怎么能教给学生恰当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走上研究正轨呢。
(2)教师具备组织有效研讨的能力。并不是仅仅在课程中开展几次讨论就具备了研讨型课程的内涵,讨论是以教师为主导,借对话的形式灌输观点;而研讨型课程则是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鼓励和学生思考、大胆创见,更要有敏锐地反应和准确的表达能力,在提问、演讲和对话中收放自如,把研讨引向深入。
(3)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基本功要求。大学学习的特点就是宽松、自觉的氛围,尤其是目前大学课堂日益加重的大班化倾向,使教师很难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理解程度。研讨型课程的特点就决定了它必须实行小班教学,教师需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思路和发展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这本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因此,转变教师观念,培养研究性教学的能力,是发展研讨型课程的首要任务。应该看到,虽然我国拥有世界规模的教育消费者,但随着开放程度的加快,境外大学来国内争夺生源的竞争正愈演愈烈。国内大学和教师只有注重提升教育服务的内涵质量,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提供确实有助于其全面发展的优质教育,才能和许多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国外大学抗衡。同时,也要帮助教师发现,尽管在开设研讨型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比常规教学付出更多精力和心血,但也并非只有学生从中获益;青年学生活跃的思维、大胆的创新、勇于挑战权威、不为陈规所限的思想火花对教师开拓思路、激发灵感、实现科研上的突破也是不无裨益的。许多在教学和科研两个领域达到平衡境界的成功教师对于教学促进科研的积极作用都深有体会。
而为了使教师对研讨型课程增强感性认识,锻炼相关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到国外大学进修、学习,亲身经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会对教师有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2.更新管理理念,相关管理部门给予支持配合
从教学管理的角度看,相较普通课程,对研讨型课程的管理势必趋于复杂,譬如由于学科异,研讨型的课程的形式可能千万别,对教学设施、实验场地、实践基地的需求都须符合各自特性。再如为了协调学生调研、研讨、思考、作业、交流、反馈的时间,课程的课时和进度安排必须增加灵活性。研讨型课程还需要教师在备课、查阅资料、辅导学生、批阅学生作业上比一般课程花费更大的精力,出于对教师的鼓励,这也涉及教学工作量的认定、教学经费的支持以及配备助教的措施。如果教学管理上没有相应政策支持,就难以从制度上保障研讨型课程在高校的生存空间。
从教学资源的角度看,研讨的性质决定了研讨型课程对教学资源有高于普通课程的要求。教师需要拥有大量的研究资源,学生也只有在广泛、充分的阅读、分析文献资料后才有可能开展研讨。但无论是图书馆的统计数据还是教师授课中的感觉都反映出时下学生的阅读量明显偏少。其中既有教师没有提出要求的原因,也有学校图书馆在增加藏书量,加快图书流动、采购、上架上网等服务方面颇为欠缺的原因。
3.提升质量保障观念,改革评价体系
研讨型课程的评价过程应该是一个继续研究学习的过程,其评价系统也应是一个多样化、过程式的综合评价系统。因此考核评价的内容应从以知识测量为主向能力测量为主转变,考核方式也应该一改过去以笔试成绩为主的现象,可以考虑结合课程论文、课堂讨论、课后创作等方式进行综合考评。甚至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变应试过程为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凡是教师鼓励学生的东西,都应该作为考核的重点。其中,知识与方法的掌握程度、分析与批判的思辨能力、独到眼界、合作交流的能力、写作水平可以作为评价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符合研究性学习特征的研讨型课程能够成为大学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如何设计、开发和管理好使其确有实效,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的研讨型课程还需要我们探索和努力。
[编辑:文和平]
蒋莱,复旦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王颖,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
第二轮“双”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其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因此,对于高校的管理部门而言,把自己的工作理念和学校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应成为指导思想,在一个以学生为本、课程为本的主导思路下开展工作。一方面加强与师生的沟通,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加深领会管理的服务内涵,采纳现代化、高效率的工作方式。譬如在资源方面,教材、参考书籍是主要的教学资源,课件和网络资源也是信息化时代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还有实验设备和其他教学辅助设施,对研讨型课程教学的实施都有必不可少的意义。可以看得出来这些入选的学校名单都有着不错的实力,而且是最力量特别的雄厚,因此才可以入选双建设高校,同时有很多的专业可以进行选择,这些专业都是有待发展的,在未来可以大放异彩。
四、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值得关注的信息就是,取消了哪些专业,增加了哪些专业,对哪些学校进行了,增加了哪些双大学,对哪些学校进行了升级,学校升级对学校有巨大的影响。
通过公布的名单,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有很多的学校啊,都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师资力量也是很好的,毕业生的都是非常高的,同时也有很多的成绩。
值得关注的信息就是本次双大学有哪几个,本次双大学是否有自己喜欢的学校,本次双大学是否有自己所在地的学校,本次双大学自己应该去选择哪一所学校,本次双大学有多少。
大学学习特点
1、大学生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世界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思想的更新和提升,使学生拥有全面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人文素质,将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大学学习的特点有:特殊性,自主选择性,专业性,形式多样性,研究探索与创新性。
1、特殊性: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记忆力、观察力、思考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性都有很大的发展。大学生学习既不同于儿童的学习,也不同于的学习。大学生学习既有一定的专业性、目的性和探索性,又有深刻的意义。
2、自主选择性:2.促进层级深入、多学科融合的专业课程建设
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还是学习方式都更加强调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承担的角色,主要强调学习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在大学期间,他们要掌握各种专门知识,成为某科学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善于自觉地、主动地学习。
3、专业性:
大学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的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大学生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为明确: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需要所进行的学习;专业与学科群的划分也为大学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专业学习要求大学生既要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与经典理论。
4、形式多样性:
信息时代,学习获取知识的多元化带动了学习方式的变迁,网络又开辟了一条学习的新途径。除课堂教学外,课外实习、课程设计、科研训练、学年论文、学术报告及走向的实践等都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天地。
5、研究探索与创新性:
和中学相比,大学生学习已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大学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在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能提出解决的思路。
1、学习过程的性与自主性;学习内容的专业性与选择性;学习途径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大学学习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学习成果的研究性与创造性。
2、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大学教育的开放包容不同于中学阶段,大学生的学习也相应具备学习过程的性与自主性、学习内容的'专业性与选择性、学习途径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学习成果的研究性与创造性等特点。
什么是大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
01.(全日制)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02.(全日制)空间分析与智能理解03.(全日制)高性能地学计算04.(全日制)数字地球与智慧城市05.(全日制)三维地理信息系统06.(全日制)地理信息系统建模与应用07.(全日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大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是指他们在学术领域的表现和知识水平。学术能力涵盖了扎实的学科知识、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而专业素养则强调了对专业领域的理解、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大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是他们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
一、学术能力的培养
学术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学术领域的表现。首先,大学教育应该注重扎实的学科知识的培养。在各个专业领域中,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其次,培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也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应该有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式能够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使他们能够对学科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二、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意义
大学生的和所有的课程一样,研讨型课程的质量保障也有赖于科学、理性的评价机制。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维习惯的影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现象在大学教学中司空见惯。教师往往只要批改一次考卷就完成了一门课程的评价工作,学生对课程的主要兴趣和热情就在于决定成绩的一次考试。教学过程异化为仅仅关注一个结果,教师的精力投入得越来越少,学生也难获真才实学。研讨型课程若不改变这样的评价模式,也就失去了它要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初衷。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不仅关乎个人的学术表现和发展,也关系到的发展和进步。首先,学术能力的提高可以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其次,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现代中,专业素养是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拥有较高的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大学生更容易适应职场的要求,并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培养扎实的学科知识、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大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同时,通过全面理解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培养职业道德,大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这不仅对个人的学术发展和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请教地理专业考研的方向,包括学校和前景
先说说什么是地理学
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从各种角度对地质、地表形态等地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研究地域与人们生活关联的一门学问。研究大致分为两大领域,即以地形、地质、气候、海洋等自然环境为对象的自然地理学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为对象的人文地理学。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大量地理应用方面的研究,学习者会接触到有关地质、勘探、地图绘制、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等等多方面的知识。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培养,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及环境教育等各种基本能力。
再说说地理科学专业的考研方向:
地理科学三大主流考研方向: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其他相关方向:区域经济、城市规划、气象、地质、水文、至于公费与自费问题要具体到各学校,据我所知,江苏的院校一般都是公费。土地资源管理
地理科学是一级学科,每个院校的地理学招生专业是不一样的,以大学举例
大学0705 地理学
070501 自然地理学
01.(全日制)土地科学02.(全日制)资源管理与区域开发03.(全日制)全球变化与城市生态04.(全日制)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05.(全日制)资源信息系统06.(全日制)流域综合管理07.(全日制)古水文及环境变化08.(全日制)流域地表过程09.(全日制)土壤微生物学与生物地球化学
①101 思想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53 法语 或 254 德语 ③601 高等数学 ④5 自然地理学
研究方向:
10.(全日制)构造地貌学11.(全日制)气候地貌学12.(全日制)地貌过程与沉积13.(全日制)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
①101 思想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01 高等数学 ④5 自然地理学 或 7 地球概论
070502 人文地理学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理论与计量地理学02.(全日制)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03.(全日制)经济地理与产业规划04.(全日制)地理与人口规划05.(全日制)城市发展与区域规划06.(全日制)土地与住房研究
①101 思想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53 法语 或 254 德语 ③685 城市地理学 或 601 高等数学 ④922 经济地理学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研究方向:
①101 思想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④817 地理信息系统
070521 地理学(历史地理学)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历史人文地理02.(全日制)城市历史地理03.(全日制)历史时期环境变迁与环境考古04.(全日制)区域历史地理
①101 思想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53 法语 或 254 德语 ③681 历史地理学与历史地理 ④923 地理
070523 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城市与区域规划
①101 思想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01 高等数学 ④8 城市规划原理
研究方向:
02.(全日制)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技术
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070523)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城市与区域规划
①101 思想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01 高等数学 ④8 城市规划原理
研究方向:
02.(全日制)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技术
研究方向:
03.(全日制)土地利用规划
①101 思想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01 高等数学 ④5 自然地理学
070524总结: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①101 思想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95 景观设计学原理 ④929 专业综合1(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基础) (包括建筑设计基础,城市设计基础) 或 930 专业综合2(城市规划基础) (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
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地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 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
就业前景
大学老师,,科研机构,出版社,和地方的国土资源部门,地质单位,矿业单位等。
地理学考研在本学科领域的一般有:人文地理学(北大、中山、、北师大、华东师大、南京师大、华中师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武大、、南师大、中科院)、自然地理学(兰州大学、北大、武大、、南师大),环境科学(清华、、中山、重大),这四个专业是授予理学硕士学位;课程与教学论(地理)(华东师大、北师大、华中师大、东北师大)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相关学科领域有:城市规划(老八校),授予工科硕士学位
土地资源管理(人大、南农、华农、地质、武大)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区域经济学(人大、南开、厦大、北大,兰大)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武大、北大、南开、云学、厦大、人大)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农业推广等等。
本校一般公费,不过貌似你们学校没有硕士点,考北师大,或者武汉大学。这是当时我们学校的报考热点,我是湖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
地理信息系统,比如说地质大学,前景还算可以吧,以后出来应该在国土部门或者海事部门工作吧,据我所知没有公费的!
地理专业考研有三个方向,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可报考的学校有很多,一般来说都有一定公费名额,只是多少问题。地理考研院校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是否211或985,是否考数学,学科排名如何等等。
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城市规划,环境科学,GIS
如何回答学校的优势专业和自身优势?
1、回答学校的优势考试科目:
着重突出学校的特色专业,或者在国内领先的科学技术,学校的科学氛围浓郁,在地域或者部分区域内的领先科研成果都可以用来表述。如果学校内现有科研教师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可以着重说明。
2、回答自身优势
除了回答自身的获得荣誉外,着重突出自身专业与学校内学术氛围,研究领域契合程度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可以为学校的科研水平添砖加瓦。
单招特点:
为探索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完善高等教育多元考试科目:化选拔机制。单独招生院校可单独或联合组织文化考试。
单独招生院校生源范围主要应为其所在省区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可试点招收部分中职毕业生;单独招生纳入各校核定的招生总数内,未完成的转入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时执行。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措施包括哪些
2.研究性学习能够满足通识教育跨学科教学的特点大学生科学文化措施包括:搭建科普平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五方面。
一、搭建科普平台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创新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为大学生提供交叉学科、多元化课程的选择,挖掘学生的科学兴趣和个人特长,鼓励他们在课外开展科研和科普活动,开发潜力和提升能力。
三、推进学科专业建设
加强学科专业的建设,结合行业和地方特色,拓展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可持续创新,为学生培养重要的技能和实用的专业知识,开发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通过科技创新实践、大学生创新众创活动,通过启动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学生这就业压力、发展、文化建设等重点热点,投身产业发展。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院校与联合开展旅游管理(中山、浙大、华东师大)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实践教学,并与企业和市场创新联动,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性的教育环境。同时,促进产业与学科结合,把学生联系起来,进一步把人才培养与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养:
2、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科学和文化活动,让自己感受知识的魅力和文化的内涵。例如,可以参与科学展览、学术讲座、读书分享会、专业实践、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3、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网络学习和探索实践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寻找自己热爱和感兴趣的领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知识的创新与实用,注重学以致用和无处不学。
积极推动大学生科学文化的发展,需要较为完善和系统的措施和机制,需要各方面深度参与。大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应要有较多的探索,培养善于思索、勇于实践、具有自学能力和持续学习和专业挖掘能力,方能收获丰厚的人生。
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通过哪些课程或环节实现的
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源自化学科 课程体系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适应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河南城建学院为例,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缺乏工程教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研讨型课程的形态在许多本科课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如课堂讨论、主题发言、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等,但这些形态是否具备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是否对塑造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有切实的作用,则不能根据其表象一概论之。而不同年龄、层次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研讨型课程的理解和看法也各有特点或侧重,在其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也有相应的体现。根据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大学中倡导研究性学习,切实利用研讨型课程推动通识教育,还需要在下述方面加强探索和努力,有所改进和创新。育
20世纪末,美国工程教育界率先提出了大工程观的概念。从大工程观念出发,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工程师,既要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科学基础,具有一定的本专业知识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对经济环境(理市场)、环境、公共政策、人际关系、道德规范、审美以及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与适应能力。 河南城建学院是一所以“城建”为特色,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建工科本科院校,但目前包括环境工程专业在内的所有工科专业均未开设工程方面的课程,因此在对学生的大工程意识、工程技术人员基本职业素养和感的培养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2.文、理、工学科融合不够
工科学生普遍存在学生文化视野狭窄,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及合作意识相对较弱,运用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等问题,主要是由于工科院校中学科融合不够所致。而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复杂化,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问题交织,要实现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法律、经济学、沟通技巧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而有时这些能力会成为推动问题解决的关键性因素。河南城建学院目前设有4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专业为24个,基本上形成了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城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但在课程体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设置缺乏工科针对性,即课程内容应用性和指导性相对较,缺乏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课程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效果受到影响。
3.应用型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较薄弱
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不断改变,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性质、污染物种类不断变化,因此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不断更新的环境问题,环境工程人才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能用科学技术创造性解决工程问题,不断创新科技手段和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对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而目前国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多为新建本科院校,主要由专科学校通过重组、合并后升格形成,办学上本专科教育并存,人才培养上难以脱离传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环境工程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
4.实践教学方式、产学研合研究方向作机制有待改革创新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但传统的实践教学管理方式及教学方式无法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进行深入探讨与改革创新。[5]目前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环节主要采取到企事业单位参观实习的方式,由于时间较短,人数较多,学生无法对现场生产工艺及设备运行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导致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不透彻,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成果水平难以提高,甚至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上手难的问题。在学校及系部的努力下,虽然已经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但运行方式及产学研合作机制仍不完善,总体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偏低,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对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采取以下改革措施。
1.优化公共基础课构成,完善公共选修课,强化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提高公共基础课中人文、艺术、科学课程比例,根据要求增设实践环节。扩大公共选修课学科覆盖领域,在规定修满公共选修课学分的基础上,加强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审核、过程控制和质量考评体制,提升公共选修课质量,评选一批公选课课程,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模块中,分学期开设了“环境工程导论”、“环境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原理”、“泵与风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水污染控制工程”等专业课程,由浅入深、层级深入介绍专业理论知识。设置了“环境管理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必修课。将“环境工程概预算”与“环境经济学”内容整合为“环境工程技术经济与概预算”,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将“环境工程专业文献检索”由原来的专业任选课调整为专业基础课,强化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现代的适应能力。
3.因材施教,多元发展,完善专业选修课
为进一步适应需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工程专业选修课模块分为环境工程方向和环境监测两个方向。
环境工程方向在原有“环境工程施工与监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工程学”选修课,使学生能够了解工程师职业活动的道德和法律。培养学生对工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道德敏感性,建立工程问题意识,使学生建立更开阔的工程视野,开辟科技创新的新思路,并树立起审慎、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
环境监测方向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增设“城市生态学”课程,使学生掌握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体系、各种区域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实践问题的能力,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任选课模块开设了“环境与资源保学”课程,并调整开设“生态修复技术”,使学生能够熟悉本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与从事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及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增设“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课程,使学生了解清洁生产的概念及评价方法,掌握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对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进行综合预防,为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4.强化实践教学,促进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强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校、系两级管理体制,加强质量,严格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加强前期、中期、后期和专项检查,进一步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增加“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工程施工与监理”等课程的课内实验学时,完善“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阶段实验教学体系;进一步规范“以学习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导”的开放性实验环节;增加科技创新学分,规范科技创新学分管理。积极开展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
(3)积极研究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教学的长效机制,在合作基础上,深入探索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改革方式,保证实践环节的有效教学时间
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
国内地理学专业较好的院校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点专业,随着路桥建设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不断增涨,职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必须始终秉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思路,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快速构建全新的道桥专业群人才教育机制。本文主要探讨了道路桥梁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精神、制度、行为及物质方面全面融合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对交通运输类院校校企文化融合提供有效的借鉴、参考作用。
读传媒专业如何选择院校
建设校园互动平台和科普展会,为大学生展示先进科学技术及发展趋势,开展科技创新实践、他们关注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动态,开拓科学视野,提升综合文化素质。您好,我是专注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咨询的小钟老师。在追寻留学梦想的路上,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准备相关考试,都可能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扰。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留学顾问,我在此为您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咨询和指导。欢迎随时提问!
专业素养是大学生在特定专业领域中所具备的综合素质。首先,需要对专业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学生应该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前沿技术和实践经验。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应用层面上。其次,实践能力也是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环节的开展,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职业道德也是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应该具备职业道德意识,严守学术规范,对待学术研究持诚信态度。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