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举一条大河
往回数四十年,我们县城只有一家电影院。电影院是一间大筒子屋,像那种简陋的大车间。一排排长条凳子摆得挺密。铁腿,坚不可摧地铆牢在水泥地上。每场电影放映时,两侧过道也都站着人,那是买的站票。站票比坐票便宜一半,当时只需5分钱。电影院太小了,每当来了一场好电影,人们便开始了各种关系的角逐,的特权和卑微的处境就是在这座电影院里一见分晓。而我们这些穷孩子只能眼巴巴地把看电影的希望寄托在部队大院。
电影 那条河怎么报名_电影那条河剧情介绍
电影 那条河怎么报名_电影那条河剧情介绍
县城驻扎着一个炮团,番号为3356。 3356部队团部在县城的中心地带,一道灰色的水泥大墙方方正正地将与老分割开来,形成两个天地。大墙很高,很是庄严神圣,令我高山仰止,却充满羡慕。墙体上书写着大标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记得那是黑体大红字,字的边缘描着黄颜色,黑夜都能辨清。每到周末傍晚,一个个绿色的方队就会朝团部走去,他们气宇轩昂,步伐雄壮,高唱战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靶归来》《下定决心》《教导记心怀》这一类,他们还夹杂着震天动地的口号:一、二、三——四!方圆几里外都能听到。爱看热闹的小城人纷纷夹道围观,战士们目不斜视,却会随着看热闹的人的增多,步伐更加雄壮,歌声更加嘹亮。我们这些光着脚丫的秃小子追着队伍跑,看他们的脸色都是一样的表情,他们那粗壮的脖子都鼓涨着同样的青筋,煞是羡慕。于是,我们也可着嗓子跟他们喊:一、二、三——四!他们跑步的时候喊:一、二、三三四!我们有点跟不上节奏。
队伍要往团部大门口拐弯时,我们就不能跟了。我们得在大墙外边找自己的位置。马路很宽,坐满了拿小板凳等待看电影的人。大墙里边有两棵旗杆状笔挺的白杨树,就是矛盾先生笔下的那种值得礼赞的伟丈夫般的白杨树,更值得礼赞的还是两棵树中间挂着的那块银幕。这块银幕将大墙里边与外边连成了一个偌大的电影院。不用花钱买票,不用去那座小小的电影院里拥挤,也不用出汗,在凉爽的晚风中看电影多惬意!只可惜我们看的是银幕的背面,清楚倒是清楚,就是声音听不太真。一些片子像《扑不灭的火焰》呀,《野火春风斗古城》呀,有些地方就没大看懂。
在这里印象深的是《上甘岭》。那天,战士们的情绪特别高涨,演出前,他们在拉歌。拉歌的声浪此伏彼起,有人喊一连!更多人合:来一个;一连!来一个!一连就唱起来。唱完,又是一声喊:一连唱得好不好?更厚的声音回答好!再来一个要不要?更结实的声音回答:要!于是,一连又唱。高高的白杨树上的叶子被歌声震得刷拉刷拉响。一连唱完了,一连就有人领头喊三连,三连唱,三连唱得跟一连唱得一模一样,又拉到了二连,二连唱完了,也跟三连唱得一个味儿。要是用句歇后语:连队唱歌——一个味儿。我们就在外边跟着瞎起哄。
后来,他们唱二部,唱二部时,一个连队先唱,一个连队后唱,雷声一样滚来滚去,大墙里边沸沸腾腾,轰轰烈烈,那气氛简直称得上波澜壮阔。歌声把我们外边的老也带起来了,我们也加入了唱歌的队列。我们唱得没有人家里边的齐,其实,我们只是可着嗓子,跟着乱喊乱叫,喊得开心,叫得过瘾。唱到一句,二部歌声汇到了一起,如江河决堤,气势磅礴。歌声嗄然打住,银幕上打出了一行字:“肃静!马上就要开演了!”
天,这时全黑下来了,银幕被灯光打得灿亮无比,显得更宽了。蓦地,银幕正中推出一颗带有“八一”字样的五角星,在音乐声中,光芒四射,一直闪到银幕外边,与天空的星斗辉映一体。得感谢那天晚上的风,把电影里的声音刮到了大墙外边,使我们听得特别清楚。枪炮声,飞机轰炸声,在以前打仗的片子里都听不到,只能根据墙里边战士们的情绪走,只要他们一鼓掌,就是我们打冲锋了,我们也就跟着把手拍疼。其实,不拍巴掌也行,肯定没人管,但,我们那时的巴掌就好像不是自己的。战士们也不是随便鼓掌的,他们得掌握火候,比如,当电影的主题歌“一条大河”(其实应该叫〈〉)唱响时,全场安静极了。那是一首我当时听到的听的歌。那时我还不知道郭兰英是谁,更不会想到若干年之后,还会有一部写她的电视连续剧。我只觉得“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旋律太美,太有韵致。跟以前所有那些雄壮的可嗓子吼的歌完全不是一回事。这歌声听了一遍没听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不断地回响着这抒情的旋律,令我沉醉不已。平时,电影散场了,我们就会扯着嗓子吼那种从电影里整个一个童年,我没有唱会这条大河。不定什么时候一高兴就会冒出一两句来,直到现在聚会时,人家点到我唱歌,躲是躲不过去,就一鼓劲唱了这条大河。结果,还是唱的开头那几句。当然,现在唱与小时候唱,其感觉是完全不同了。学到的或者从看电影的战士那里学到的歌,反正电影看兴奋了,就会狂唱不已。而这一次散场,却再也没人去可嗓子吼了,人们都跟我不多,用那种细小的声音,委婉轻柔地哼唱着“一条大河”。不多每个哼唱的人都是这种状态,只会一两句,却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地哼唱不止。
我哼唱着一条大河往家走。我仰头望天,那晚,小城的夜空星光格外灿亮,不费劲就能找到牛郎星和织女星,把它们分隔开来的那条天河看上去像飘浮着一层细软的丝棉。令我惊异得是细看,那些丝棉居然还在流动。
从那个夜晚起,一条大河一直在我的耳畔缭绕,我却一直没有能够把它完整唱会。盼着再演电影时跟战士们学唱,我有很多歌就是这么跟战士学会的。可是,打那以后,战士们一次也没有唱过这支歌。他们在队列中不唱这歌,大概是因为唱这歌赶不上步点;他们在电影开演前拉歌也没有唱过这歌。也许这歌是女的唱的,战士们当中没有女的。整个一个童年,我在3356部队露天影院就不曾看到一位女兵。我渴望见到女兵,是为了听到女兵唱一条大河。说来也怪,自从听到一条大河之后,再听到战士们列队入场看电影时唱的那些威武雄壮的歌,就不似以前那么瞎激动了。尽管我曾经为之激动不已。我既不跟着队列跑了,也不羡慕战士们那种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了,还有涨粗的脖子上那一条条青筋。甚至觉得他们可嗓子吼得太厉害,会把嗓子弄坏的。
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感受这条大河,还是去年,少年钢琴天才郎朗在即将离开沈阳赴美留学时,在中华剧场举行的那场演奏。
或许只有到了即将告别亲人,告别故乡时,郎朗才会感到这份亲情有多厚多沉!
从郎朗的面部表情上可以看出这些天来不曾有过的沉郁和矜持。他与指挥合作得非常成功,他得到了指挥的感谢,更得到了台下观众的感谢。那么多孩子涌上台去为他献花,他那么长的臂膀搂抱着却还是搂不过来,他只好分发给乐队的每一位乐手。他是那么潇洒地将花束抛向了乐手们,台下响起了激动人心的掌声。于是,时隔多年,人们对“一条大河”有了种种的理解:长江,乌江、金沙江?黄河、汾河、大渡河?虽然当年是因为长江给了乔羽灵感,但乔羽说,歌里的河却没有特指。郎朗又一次深深弯下腰,行了一个绅士派的大礼,然后,沉静地端坐在钢琴前。钢琴那乌亮的板壁在灯光下反射的光泽在我看来都具有了强烈的离采。郎朗静静地面对着键盘,我无法知道他此时在想什么,或许他什么也没有想,只是让自己更深地进入一种意境与感觉中。我们都在等待着那首我们熟悉的“一条大河”。
郎朗的手像气功状态中的起式,缓缓地飘落在键盘上。像灵巧的船浆划开了宁静了许久的河面,那清凌凌的波纹舒缓地荡漾开来,我感觉到那柔荡的波纹正款款地朝着我的心灵漫过来,层层浓烈着我的记忆,我的情感,那种中华民族熟悉的主旋律是从一种由弱渐强的缠绵演奏中,排箫般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的内心随着清脆的琴键而合唱起来: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住在岸上边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
情感追逐着旋律起伏还是旋律追逐着情感起伏?郎朗进入了状态,我也沉入了我的童年。那个部队大院,那两棵高高的挂着银幕的白杨树,还有那条总爱唱却总也唱不完整的大河…… 一晃,几十年过去,还是这条大河,却再也回不到我的童年了。部队迁走了,那个大院还有那两棵伟丈夫也早已不见了踪影。
郎朗是幸福的,他们这一代孩子无疑也是幸福的。他们也有苦恼,他们的苦恼是看电影看电视的机会太多太多了。
郎朗演奏的“一条大河”是由一对夫妻改编的,而丈夫恰好是我们家乡的。他年长我几岁,他能把这首曲子改编得如此缠绵,如此深情,我想,八成也与小城那个部队的露天电影院不无关系吧?郎朗不会知道我们小时的故事,他也未必能理解,但是,他以他的角度去理解这条大河,去理解。他动了真情,他把一条大河揉出万般离情让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等他弹到结束时,他竟重新又开始了“一条大河”的旋律,那是更柔更弱更宽阔的声音,让你感到这条大河画轴般在你的眼前铺展开来,伴着迷蒙的雾气,有一条小船颤悠悠地飘曳而去,小船上乘坐的人已经看不清了。当年肖邦就是乘坐这样一艘小船离开他的祖国去飘向巴黎的,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任何国度的艺术家都得有自己的根呀!霍洛维兹在八十高龄时颤颤微微地回到离别多年的祖国演奏,他登台时的颤微微的步履在我看来不是因为他的老迈,而是因之他那颗无法平静的颠波的心。人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不能不爱自己的家。我在郎朗的深情的如泣如诉的演奏中,泪水潸然而下。
郎朗结束了他的演奏。他这次不像以往那么立刻起身,观众也不像以往那样马上给他掌声,都陷入了一种回味,都浸了一种酸酸的离情。
终于,郎朗找到了感觉;终于,他爱上“一条大河”。他饱醮着他的情感,用他拿手的“粘连”技巧把这条大河表现得极其感人。电视台记者采访了郎朗。郎朗说,他不会忘了家乡这片土地,他还会回来,他说,他要把这条大河拿到美国、拿到世界各地去演奏,他坚信这首曲子可以感动全世界!
世界各地都有华人,我相信所有的华人都会为这条大河而动情的
什么电影no.7,一条河
记得电视采访上说,当时《上甘岭》的导演就说过,既然是写的长江,那么为什么要写“一条大河波浪宽”,而不是写成“长江万里波浪宽”呢,这样不是更有气势吗?乔羽的回答是不想限定在长江上。不过我个人觉得,乔羽心里恐怕还有一句话不好意思说出来,就是就算真的写长江,“长江万里波浪宽”这歌词也未免有些狗血了些,可能那个导演的文字水平不是太高,当然他的长项也不在这儿。时间
大陆
地区:主演:
陈乔恩 李保田 马元 孙艺洲 周秀娜
导演:
爱情
一条大河波浪宽是指哪条河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电影《上甘岭》插曲《》从上世纪50年代到如今都被人广为传唱,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成了乔羽的代表作之一,唱起歌就会想起乔羽,提起乔羽就会想起这首歌。
接到《上甘岭》插曲这个任务是在1956年,乔羽说,接这个歌词是给自己出了个难题。“因为当时影片已经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我想走另外一个写作路子,可又想不出来,心里也很着急。”十几天过去了,还没写个样子出来。这一天,乔羽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为创作《红孩子》的电影剧本,去当时的苏区江西得经轮渡过长江。那是多么大的场面啊,要两个小时才能到对岸。“这过长江可不得了啊,给了我极其鲜明的印象。”乔羽的老家济宁,接近黄河,属北方,乔羽在此前还从未见过南方的水稻,不知道稻子长在水里是什么样儿的。次见到漫天遍野、一片碧绿的水稻,乔羽非常震惊。从未感受到的三种感觉突然安战军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长江两岸的绿、长江两崖的声音、南方的味道。“如果我把这种感受写出来,别人听了也会觉得新鲜的。那就写出来看看,这也是到了非交卷不可的时候了!”
就这样,足足憋了10多天后,乔羽把歌词写出来了。但导演沙蒙问乔羽:“为什么不写成‘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这不就更有气势吗?”乔羽也很慎重其事地考虑,好久没吭声,不断琢磨:用“万里长江”“长江万里”也可以,气势也大。但长江虽长,在全国的范围内还算少数。没有见过长江的人也有很多。这样写可能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了亲切感。而且从对祖国的体会来说,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门口总会有一条河,河上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寄托着你的喜怒哀乐。只要一想起家,就会想起这条河。沙导演同意了乔羽的看法……
这首歌经过刘炽谱曲,又请郭兰英演唱,并在当时录音条件的广播电台录音,并把它作为一般歌曲(非电影插曲)播了出去,没想到立刻就流行起来。后来到电影《上甘岭》播映时,很多人都会哼唱了。
一次,乔羽带着小女儿去散步,经过一条小河沟,女儿突然感叹起来:啊!一条大河!“一条非常非常小的小水沟对小孩子来说,都是大河。”
“孔子说过逝者如斯夫,那是感叹时间的长河,其实歌里的大河既是真的又是虚构的,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大河。”而对于乔羽来说,那条心中的大河就是家乡和祖国……
我看过《乔羽访谈录》,按理说,古汉语中“河”的含义是专指黄河,按照这种理类型:解,“一条大河波浪宽”中的“大河”指的就是是黄河。
可乔老爷子却说,歌曲中的“大河”没有特指,也就是说歌里的大河既是真的又是虚构的,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大河。”而对于乔老爷子来说,那条心中的大河就是家乡和祖国……
乔羽写歌词的时候,是以长江为原型写的,但真动笔时,就没设定具体的河,而是让每个人把自己心里的河代入进去。当然,由于黄河的特殊地位,这样的“一条大河”很容易被很多人理解成黄河。
京杭运河,乔羽是鱼台人,鱼台是江北鱼米之乡,滨湖水城,坐落于微山湖西岸,京杭运河穿境而过。大河、稻花、艄公,这些鱼台都有。
运河或者是泗河
淮河
淮河
黄河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